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谈如何在“中国音乐名作赏析”课程中实现音乐和文化的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谈如何在“中国音乐名作赏析”课程中实现音乐和文化的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在文化之中。文章通过阐述音乐和文化的关系,以及二者结合的重要性,阐述在实际的名作欣赏课程中怎样实现音乐和文化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的素质。

关键词:音乐和文化;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60-02

0引言

中国音乐名作赏析”是为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是音乐与文化的结合,更是音乐和相关文化的集中体现。音乐和文化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不分离的关系,中国的音乐史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文化、社会发展的历史。欣赏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对中国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在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课中进行有关文化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1音乐与文化的结合是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中出现不同形式的音乐,这与各个时代的文化紧紧相连。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又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特征也是“和”的精神。

在课程中,给学生介绍一部中国传统的音乐作品,要结合该作品所处的时代,讲解当时时代的文化脉络,该作品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等相关知识。现以宋代的词乐《扬州慢》为例。

宋词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它的起源虽早。据《中国古乐》记载,“楚声,即楚国民歌,是战国时代兴起的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音乐,其中包括利用其曲调而填词的作品。”这些在严格意义上不是词调,但是具备了词调音乐的特征。但词在宋代最为昌盛,是宋代最为代表性的文学。宋词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其实就是音乐文学,可“依声填词”或可“因词度曲”。宋代词调歌曲就是中国古典的艺术歌曲。

《扬州慢》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触景生情之作。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汇西鄱阳人南宋音乐家和词人。他不但工于诗词,并能作曲,在音乐上自成一家。作自度曲《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其中《扬州慢》、《杏花天影》、《鬲西梅令》、《暗香》、《疏影》等曲词十七首,均有公尺字旁谱。他的自度曲技巧很高,在调式、转调等技巧处理上精致细腻,有一种独特而又深远的意韵。《四库全书》提要载,姜夔诗格高秀,词乐亦精深华妙,尤善自新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1176年,他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焚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更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用警辟对比的词藻度成此曲,传为佳作。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描写由于金兵入侵,自古繁华的扬州变得残垣断瓦,荒芜不堪。这首词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真实的史料。作者一生处在矛盾的心情中不能自拔。他对自己的幕僚生活感到厌倦,却又处处依附统治集团,留恋那种狭隘空虚的生活,因此,忧郁凄凉便成了他的音乐和文学创作的特色。我们也能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忆和面临国势颓衰时的迷茫感伤。

在课程中结合历史背景、音乐史、作者音乐创作等诸多方面,为聆听《扬州慢》这首作品提供理论的支撑,文化的载托。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深入了解、学习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得音乐不是空中花园,有深厚文化底蕴作为依托。可见文化承载着音乐,音乐的创作离不开文化的氛围。

2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课程中音乐和文化的结合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在赏析课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创造性。

2.1 综合性的方法学习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中国音乐的欣赏以及相关学科专业文化的展示,利用图片、视频更为直接的传达给学生。在中国音乐的赏析中,不是单一的学习,而是综合性、交叉性的学习,不仅是学科内(绘画、雕塑、舞蹈等),也有学科外(文学、地理、历史等)。使学生听的同时,看的多,了解的多,思维更加的活跃。比如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和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可以从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播放电影、电视的片段,增加学生历史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展示历史文学家、画家的作品以及的诗词,使学生从心上感悟,在欣赏的过程中,音乐的曲调、和声、段落怎样表现这一历史,也要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深刻内涵。音乐虽然不是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但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同时了解到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课程中实现音乐和相关历史文化的有效结合

2.2 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探究性的方法就是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行为和认知趋向。这个方法也是学习音乐与文化主要方法之一。在欣赏的课程中,教师主动的介绍知识,学生被动性的接受,长时间使得学生养成懒得思考、反正有老师讲解的固定思维模式。打破学生被动性的模式,学生成为主动。比如提前一节课给学生布置一首作品《春江花月夜》,在课下不仅要找到这首音乐作品,还要摘出该作品的相关知识,以及这首作品如何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点。在下节课上先由某个学生对同学讲解曲目赏析,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听觉感受,不能将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更不能压制学生的体验,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究音乐。

2.3 合作模式的方法这种模式的方法在本人的课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合作模式的方法比较适用。比如提前半周准备一首中国传统合奏曲目《喜洋洋》,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在课下寻找曲目的不同声部练习、合作,在课上以合奏的形式展出,课上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增进了感情,提高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从探寻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中,找到音乐和文化的适合的结合方式,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这是一个崭新的学习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如音乐与文化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等,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但本人相信,音乐与文化的结合性学习必定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音乐和文化的结合在课程中的作用

3.1 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在中国的音乐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比如在中国音乐作品的“少数民族音乐赏析”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音乐文化、音乐的典型特征,通过演唱或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通过中国音乐作品的赏析学习,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加深了学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3.2 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课程中为了不使教学过程单一,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文化的说明,运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形象的展示音乐作品,不是简单的听作品,在听前动手动脑寻找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对赏析课程的兴趣性和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渗透音乐艺术之真善美,其中包括音乐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内容。当然,这种渗透应该伴随着欣赏音乐来进行,而不是枯燥地讲解哲学道理,美学道理,社会学道理等。这种渗透,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也必将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从而使“音乐与文化”的应用真正的发挥作用。此外提高学生的全面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音乐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相关音乐课程也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3.3 激发学生的开拓性、创造性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创造的基石。因为创造的过程要有生活积累,再通过想象进行的过程。积累越多,创造性思维就越快,所以在学习课程中结合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们的文化修养,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随时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

3.4 促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合理的、适当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也很关键,音乐和文化的融合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多元化、交叉性的学习也是这个时代所需,由此引申出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也需要借鉴这种学习方法,给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在课程中还应注意到几点问题,在课程中将音乐和文化的结合,音乐是主体,文化是辅的,涉及到的相关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文化给予适当的介绍,不可喧宾夺主。在音乐的教学中,将音乐类学科及涉及到的相关学科充分融合、联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结语

中国丰富的文化孕育了本民族多彩的音乐。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过多地注重音乐学科本位的学习,忽略了音乐与文化的因素,也就不能深刻地领悟音乐的人文内涵,这是一种缺憾。正如刘承华先生在《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中所说:“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被限制在理论的知识性传授和形式的抽象分析方面,使音乐教育成为悬浮在表层的纯技术操作……在普及教育中,它只能使人民获得音乐的种种技巧,而很难得到对音乐的深层的鉴赏能力与美感趣味。造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将音乐与文化分离。”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我们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与文化结合的重要性。音乐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视出人类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所以,我们只有了解音乐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文化,让我们用文化激活音乐,让音乐擦亮文化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董魏.大教育背景下的音乐鉴赏――谈高中音乐欣赏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综合”.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