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贫困生救助”体系构建设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贫困生救助”体系构建设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贫困生救助是一个层次多、战线长的工作,学校光从资金上的资助未必能从深层次缓解贫困学生的学习、就业、生活压力,只有从经济、思想、心理、技能等方面共同构建救助模型,才能有效发挥学校在贫困生救助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贫困生;救助;构建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50-02

贫困生救助工作一直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自《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实施后,我校基本已建立起“奖、贷、助、补、减、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同时学校多方拓展社会资金来源,加强与广大企事业单位以及成功校友的联系,努力寻找企业捐助和个人捐助,形成与国家资助、学校扶持相结合的三方救助渠道。在相关的管理机制方面,学校也已建立健全了贫困生建档及动态管理制、学生民主评议制、资助结果公示制等制度,制定出台了多个文件,来保证贫困生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是,贫困生救助是一个层次多、战线长的工作,目前学校的救助措施仅在资金和相关政策体制上稍微成型,在其他板块的操作中缺少系统性,笔者试从经济、思想、心理、技能四个方面建立基本模型,在均衡中抓重点。

一、充足合理的资金救助

贫困学生进入大学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学费问题,学校在这个方面可以有以下三种的帮扶措施:

(一)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

学校方面首先要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大部分贫困学生都不了解相关的扶贫救助政策,缺少申请国家资金援助的意识,学校在开学之初就可通过开座谈会、学习会等形式,及时普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让学生知道有可能获得的帮助。其次鼓励、帮助贫困学生提交申请,并做好贫困学生资格认定工作,切实让每一笔助学金都落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

(二)学校积极拓宽校外资金渠道,寻求社会资助

在这方面我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多企业、个人更偏向于资助成绩优异学生、热门专业学生,这就容易导致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学校在这方面可以为企业与贫困学生建立一个相互协调的平台。首先,学校可对资助者在选择资助对象时进行一定的引导,相对放宽对学生专业、成绩的单一要求,社会资金资助的是贫困学生而非优秀学生,若受助学生积极向上、思想品德良好,也可适当放松对卷面成绩的要求。其次,学校在为学生争取受资助机会的同时,可为其设定考察期,例如以一学期为限,通过对贫困学生学习成绩以及思想行为表现做出考核,考核达标者有资格接受社会资金的资助,不达标者取消资格。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让企业对受资助的学生状况有个相对具体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贫困学生从学业、思想、行为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第三个方面,学校针对贫困学生不妨走“定向培养”之路,当然“订单式”培养一直是学校关注并努力付诸实践的一个方案,笔者认为不妨从贫困学生入手,试点先行。学校、企业与贫困学生间达成三方协议,企业提供贫困学生四年的学费补助,学校为贫困学生提供教育培训,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措施既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还解决了今后的就业问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校企联手资助贫困学生的方式。

(三)增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勤工俭学

在贫困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就应培养他们自食其力、自我救助的意识,学校应积极鼓励贫困学生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来自力更生。关于勤工助学,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成型的系统,但每个学校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少、报酬低、工作内容琐碎且以劳动力输出为主。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还在于对学生勤工助学缺少有效的管理信心,导致勤工助学岗位层次低。其实在增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可与部门岗位精简相结合,尝试以学生劳动力来代替部门零散劳动力。其次,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对口、稍具技术含量的岗位也可用作勤工助学,像班主任助理、实验助理等,这些工作相对而言可以锻炼一定的能力,贫困学生做起来也不至于乏味,在报酬上也有提升的空间。当然,所有的前提还在于,学校所有勤工助学岗位都要以满足贫困学生为先,在筛选过程中,“贫困”应放在“能力”之前,勤工助学岗位设立的初衷在于扶贫,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分配岗位。

二、周密完备的心理预防

经济上的贫困可以通过相关救助措施进行缓解,但精神上的贫困问题却要来得复杂许多。大学学生经济状况相差悬殊,贫困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弱势容易使其带有心理负担,因而学校要把精神扶贫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也要从一开始就要加以重视。具体而言,对贫困学生的“精神资助”可以分成以下两块内容:

(一)在思政工作中加强关怀与教育

贫困是把双刃剑,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可以化压力为动力,但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则更容易出现焦虑、自卑、敏感、孤独和自我封闭的心理。学校首先应加强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卫生讲座帮助特殊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学校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人文关怀,同时积极鼓励贫困学生投身校园文化活动,在团队合作中缓解心理压力,完善各种情绪体验,寻找精神归宿。当然,在给予关怀的同时,还应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加强励志课程的授予。外在的关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每一位贫困学生拿出积极进取的勇气,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软弱和自卑的心理。

(二)建设校园心理咨询平台,构建完备的预警机制

每个高校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高质量的心理咨询队伍是目前高校建设的指标之一,我校也在这个方面积极做出努力。但是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往往会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困难学生出于对自身隐私的保护和个人防范意识很少主动寻求帮助。针对这样的问题,每班可以配备一名心理联络员,在保护贫困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其心理状况,一有情况就应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反映。同时,辅导员、班主任也应发挥个人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旦出现异常学生应及时与相关心理咨询老师取得联系,反馈情况并学取相应救治方法,承担起临时心理救助师的责任。当然,在线咨询平台的打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省去了部门设置的部分经费,另一方面既解决了心理邮箱沟通的不便捷性,又消除了学生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隐私。

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学业与技能的双重强化

贫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学校的各种补贴,但是毕业之后就不会有这样的政策倾斜,需要靠个人的力量立足社会,这对贫困生的综合素养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而在校期间必须加强对贫困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一般情况下,在吃苦耐劳方面贫困学生有自己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若能对实务能力作进一步的提升,贫困学生走上社会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从而自立自强、自我脱贫。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其一,要鼓励贫困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担任班级干部,除了可以融入群体外,更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支持学生多参加资格认证考试,增加自身含金量,也为今后找工作创造更多机会。其三,学校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岗,鼓励贫困学生走入企业、走上社会去参加实践。学校方面继续贯彻“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与相关企业达成协议,在企业内为我校贫困学生设立相应的岗位,贫困生可以通过劳动拿到薪酬缓解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在校园之外的工作经历有利于贫困学生锻炼起成熟的心智,从而给自己一个更明确的定位和努力方向。

(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贫困学生依然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快找准方向、全力以赴,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在这方面为贫困学生节省很多精力。有关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一直被各大高校积极提倡,但实际上能否落实还在于学生个人的自觉,在这个问题上,我校不妨鼓励每位贫困生出具详细的个人职业规划书,学校配备相关老师为贫困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并以此为模本进行督促、检查和调整,帮助贫困学生将设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指导老师应帮助贫困学生正确定位自我,重新认识自己,并进行客观的自我测评,从而确定个人可能适合的职业方向。帮助贫困学生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根据实际供求状况调整期望值,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科学的范围之内。职业生涯规划与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形成一种良性运转模式。

四、就业、创业平台的搭建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开始要考虑今后的出路问题,贫困学生在这一点上尤为如此,怎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成绩、获得社会认可是贫困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因而学校怎样帮助贫困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也是这个阶段扶贫救助工作的重点所在,在这一点上,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就业技巧

不同的贫困学生面对就业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有期望值过高,希望就业能缓解经济难题的,也有因为自身的贫困而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焦虑的。面对这些情绪,学校应适时开展就业培训讲座,通过分析就业形式和社会需求情况,让贫困学生树立其正确的择业观念。客观地看待就业后,贫困学生还应客观的看待自己,经济上的弱势不代表能力上的欠缺,学校应鼓励贫困学生拿出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在大学几年所学到的知识和经历的实践都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也相信自己身上吃苦耐劳、朴素踏实的特质是获取认可的有利条件。除此之外,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这一点可以面向所有大三、大四的学生展开,例如在简历的制作、笔试复习技巧、面试技巧、签约问题等进行集中的培训。对于贫困学生,可以在培训之后建立一个跟踪反馈机制,相关老师可与贫困学生多沟通多指导,以便对其学习情况、应聘情况可以做一个后期的指导,积极关注就业能力的培养。

(二)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虽然学校就业平台的搭建面向的是所有即将毕业的学生,但贫困学生作为就业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首先需要在就业政策上得到帮助,国家每年的选调生考试、大学生村官选拔考试、“苏北计划”以及一些相关的推选名额可以优先考虑优秀的贫困学生,在达到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以解决其就业问题为先。其次,学校可引入校外企业,举行校内招聘会,相应降低贫困学生的应聘成本。其三,成立就业委员会,配备专门的老师为贫困学生给予就业指导,这些专业指导老师在进行深入的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之后所获取的数据对学校今后的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三)增设创业基金

鼓励学生创业一直是学校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对于创业的渴望可能要强于一般的学生,学校应对贫困学生创业予以鼓励和帮助,措施之一通过内部预算进行拨款,为学生提供一定启动资金。当然,学校所播款额有限,因而学校方面可以积极为贫困学生争取政府、尤其是企业的创业基金支持。企业基金多以捐赠的形式形成,一般分布在助学金那一块,学校方面可以对这部分资金进行分流,分出一部分作为企业设立的贫困学生创业基金。这类基金支持下开设的项目多与企业业务相关联,因而在具体的创业过程中贫困学生还可以受到企业方面的指导,一定程度也可以缩短其创业的摸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