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下研究生管理模式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下研究生管理模式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自1998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1998~2002年的研究生招生年增长幅度为30%左右,2004全国研究生录取人数已经达到33万,是1998年的5倍多。在校研究生规模超过100万,预计到2010年我国在校研究生将达到180万。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现有培养模式也急需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探讨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院系管理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一、研究生培养中管理重心下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研究生培养一般都是由学校的研究生处(研究生院)负责,下设培养科等机构专门负责研究生的培养环节管理,院系被动接受任务较多,主动参与研究生管理较少。在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不大,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这种管理模式比较有效。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科点的不断增多,涉及的学科门类越来越多,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到2005年底有54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8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涉及农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有5种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类型,在校研究生总数达3388人。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研究生处培养科对人数众多的研究生进行管理,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他高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从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管理和过程管理考虑,强化院系管理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非常必要。它可以充分发挥院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密切和导师、研究生之间的联系,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进行全程跟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

二、院系管理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主要包括:个人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学习,读书报告和学术活动,实践活动,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答辩。院系管理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尤其重点体现在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培养条件建设、密切导师和研究生的联系四个方面。

1.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通常培养方案强调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研究生必须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才能参加论文答辩,所以研究生的日常课程教学管理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尽管研究生分属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方向,课程的选择比较分散,但一般情况下,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多数是由研究生所在的院系开设,因此课程的日常教学管理可以放到研究生所在院系,利于更好跟踪和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也利于院系和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沟通。院系建立院领导(管理)干部及督导员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与学校层面相配合的监督机制。对本院开设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学状态等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有关教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其教学内容能更好反映学科前沿,体现与学术研究有关的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鼓励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生处的管理相互补充。研究生处负责宏观的、方向性的教学管理,选派校级研究生督导员负责抽查全体研究生的修课情况,达到课程质量监控的目的。

2.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在研究生规模化培养的现状下,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尽管已经在少数高校开始进行二年制研究生培养的试点,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还是以三年制培养为主。而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终体现,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管理重点放在与学位有关的相应环节上,包括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完成论文和答辩。涉及到院系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是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因为学位论文的完成是由导师、答辩委员会、学院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把关,所以强化开题报告和课题中期检查就成为院系进行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核心内容。为避免开题报告和课题中期检查流于形式,华中农业大学对开题报告和课题中期检查作出了详细规定,对于硕士的管理是参加教师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人数不得少于5人;对于博士,为了保证其培养质量,要求指导每个博士的除导师外,还要成立明确的指导小组,院系聘请督导员参加每位研究生的开题和课题中期检查;对于进行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和课题中期检查尤为严格,不适合进一步深造的研究生要在中期检查后淘汰。实践证明,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中的院系管理对保证和提高研究生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研究生培养的条件建设。为适应研究生教学改革和研究生规模培养的需要,加强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建设的重点。但由于学科门类多,不同学科对培养条件的建设要求不同,如何将有限的经费尽最大可能做到合理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研究生教学的需要是培养条件建设中首先考虑的问题。除对新兴和交叉的二级学科可以考虑单独扶持外,在培养条件建设时应更多地考虑平台的通用性,可以考虑搭建学校和院系两级研究生培养平台的建设。学校层面的研究生培养平台重点考虑通用性强的平台,如外语语音室、与研究密切相关的检索数据库的购买及大型精密仪器实验中心建设。而院系应把重点放在加强与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环节有关的实验中心平台建设上,根据学校“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功能先进,资源共享,绩效优先”的原则进行建设,建设的重点是以学科群或一级学科为主,以利于更好发挥设备的资源共享,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除参与进行研究生实验室建设外,院系还应积极进行研究生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探讨教学改革。以往对研究生课程和教材建设重视不够,部分教师上课内容陈旧,教学内容未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知识,不能适应学科快速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加强研究生课程和相关教材的建设是规范研究生培养、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华中农业大学相继启动了以课程为主线的教材建设、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及与研究生相关的一系列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各院系积极配合申报,目前已经取得很大成效。

三、院系管理作用如何得以充分发挥的思考

院系积极主动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可以促进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得以具体落实,有助于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但在目前的运行模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主要表现在:

1.学校管理重心下移与相关权限下移应保持同步。伴随高校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深化,管理重心将进一步下移,学院作为研究生教学活动承担和组织的主体,管理职能将由被动执行逐步趋向主动性,拥有更大的自。但目前存在的较突出问题是管理责任和义务下移,相应的权限却未能同步下移,如涉及到院系研究生管理的人员编制、管理经费、条件建设经费等没有充分落实到位,而院系承担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量是在迅速加大,这势必冲击院系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学校应从院系发展角度出发考虑,切实解决院系面临的影响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相关问题。

2.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学校中观管理与院系微观管理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更主动地参与到研究生培养的工作中。学校层面的管理工作一般由研究生处(研究生院)负责,就一般原则性、普遍性的情况根据国家政策统一制定政策,对院系执行进程监督,工作成果验收。院系层面的研究生管理则负责落实学校研究生处(研究生院)的有关管理制度,就本院各学科、专业制定管理细则,照顾不同学科、专业实际需要,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同时院系还应起到向学校报告院系研究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即“下情上达”的作用,对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对专业和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设置、研究生日常管理、师资建设、管理模式优化等提出具体建议并付诸行动,将院系参与研究生管理的“被动性”转化为“主动性”,达到保证研究生培养过程顺畅高效,教学资源各要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而保障研究生培养目标顺利实现,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在院系实行专业化管理,明确人员职责,减少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及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学生司.1996-2002全国研究生招生统计年鉴[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吴启迪.坚持教育创新,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21):3-4.

[3]秦发兰,胡承孝.农林院校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5(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