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可以记录的历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以记录的历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时无刻我们都被各式各样的存储介质包围着,从最普通的纸张到最先进的蓝光光盘。存储介质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记录人类的文化,让历史不再褪色。纸张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存储介质,它的发明已经载入了史册。但它只能记录下静态的文字和图像,对那些鲜活的、动态的画面和影音资料无法记录。因此,人们就―直向往着能够把那些听到的、看到的美好事物完整地记录下来。

爱迪生的不灭贡献

说起唱片,或许你家里还保存了一些经典的老唱片,而且在怀日的时候用老唱片机播放T。所以即使在今天,唱片也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个诞生了一百二十年的老家伙,记载着相当多的老歌以及遥远年代留给我们的印记。

1877年,在纽约郊区门洛公园的一栋普通建筑里,听力不好的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正饶有兴趣地用一根短针来检验传话膜的震动,不料却出现了一个新奇的现象手里的针接触到话膜后,随着声音的强弱变化,就发生一种有规律的颤动。这种奇异的现象触动了爱迪生的发明灵感。反过来想,如果记录下这种震动,不就能复原出原先说话的声音了吗7也许这就是能够把声音记录下来的方法。为此,爱迪生开始了试验,经过四天四夜的苦战,终于设计出了留声机的图纸。

1877年8月20日,爱迪生将自己设计好的图纸交给机械师,按照图纸打造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爱迪生指着这台怪机器对同伴说:“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他取出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雪球儿似一身毛……”。唱完后,爱迪生停下来,让一个同伴把耳朵对着受话器,自己将针头放回原来的位置,重新摇动手柄,刚才的声音又出现在了同伴耳边。虽然声音有些小,而且有点含糊,但在旁的同伴,却是第一次遇到一架会说话的机器,竟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当时的爱迪生年仅30岁。

1877年12月,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公开展示了他的留声机,外界舆论把他誉为“科学界之拿破仑・波拿巴”,并把留声机称为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1878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立即把留声机作为时新品展出,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海斯也在留声机旁转了2个多小时,并于后来专门接见了爱迪生。法国政府也为这项发明颁发了奖金。

但爱迪生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荣誉冲昏头脑。他清醒地看到,刚刚问世的留声机还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录音时间短、声音小且不够清晰等。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之处,爱迪生又马不停蹄地投入研究工作。1888年,第二代留声机被推向市场。在第二代留声机的话筒上,加了一个喇叭形的音筒,作为扩音器用,用蜡筒代替锡箔,这样蜡筒可以重复使用,声音也更清晰逼真,机箱里装上了驱动结构,每次只要上紧发条,由马达带动一个薄薄的蜡制大圆筒转动,就可以自动进行录放。但当时的爱迪生留声机还―直被称为phonograph(唱桶机),采用的蜡筒并不方便人们携带。

1895年,爱迪生正式成立国家留声机公司(NatloRal Phonograph Company),开始生产并销售用发条驱动的留声机。这时,爱迪生已经吸取了别人的经验,开始使用唱片代替大圆筒。

现代留声机的出现

真正的唱片机,由旅美德国人爱弥尔・伯利纳(Emil・Berliner)在爱迪生唱筒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1887年,柏林纳制造了一种新型留声机。它的特点是,用圆盘形的唱片代替大圆筒,唱片用两个手摇转轮带动。这种唱片留声机与唱筒留声机相比,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因此被喻为现代唱片机的雏形。这种唱片机开始被称为Gramophone,以区别于爱迪生的Phonoqraph。

一年之后,伯利纳制作的世界第一张蝶形唱片(圆片形唱片)和留声机开始在美国费城展出。1891年伯利纳再度对唱片介质做出了改进,换以虫胶作为唱片的基层,不但可以记录得更为精准,也可以得到更久的保存时间。

1898年伯利纳在伦敦成立留声机公司(Graphophone Company),并将工厂设在德国汉诺威,正式对爱迪生的留声机提出了挑战。1900年以后伯利纳还发明了与目前唱片一样的电镀法,使得唱片能大量生产也注定爱迪生留声机被淘汰的命运。

随着电动机的诞生,采用马达作为动力,代替手摇的电唱机于1925年被发明出来,随后人们意识到必须要有一种定速的旋转才能保证声音能够被正常的记录和还原。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在1931年试制成功了33 5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 Play,简称LP)。并且由于它的记录密度很大,已经可以在一张唱片上保存30分钟以上的立体声音乐。同期还有78转/分的粗纹唱片(StandaraPlay,简称SP)、45转/分的慢速唱片(Extended Play,简称EP)。不过最终还是由LP占据了市场主流,唱片开始在二十世纪30年代后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虽然在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还出现了激光唱片(CD)并最终取代了传统的唱片。但在基本原理上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通过凹槽来记录声音信号,不同的是留声机采用针的感应来读取,而CD则通过激光的反射来读取。

录音机

1888年,一位名叫史密斯的美国人提出了用磁体记录声音的设想,他设想通过电流的变化转化成磁场强度的变化并将其储存在钢丝上。这种大胆的假设一直到10年后才被丹麦电话工程师德马・波尔森(V日Idemar Poulsen)采用,发明了第一台永磁的钢丝录音机,他把这部具有实用价值的磁录音器称为“Telegraphone”。在钢丝录音机中,与振动膜片相连的不是尖针,而是一块小磁铁。当磁铁振动时,一根钢丝在磁铁前匀速通过,钢丝上不同的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磁化,这样声音就变成了强弱不同的磁信号被记录下来。

在1900年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中,波尔森展出了他的录音机,虽然这时同样能够记录声音的留声机已经家喻户晓,科学家仍对录音机大感兴趣,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还留下一段谈话,成为现存最早的磁性录音数据。

1907年,波尔森又发明了钢丝录音机的直流偏磁法,使其频宽与杂音都达到可收录音乐的水平,使录音机进入实用阶段。

钢丝又笨又重,而且音质很不好。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美国的奥奈尔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磁带――涂上N磁粉的牛皮纸带,大大地提高了磁体录音机的录放音质量。1928年,德国人弗勒马(Flemmarion)用塑料带代替牛皮纸带,使磁带更加牢固可靠,后来,德国的普列玛(Pfleumer)从这一方法中得到提示,发明了更坚固的涂布式磁带。

1935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了世界E最早的磁带录音机,并投入市场。1947年,美国的卡姆拉斯(Camras)发明了针犬氧化铁,使用固定剂的磁性记录体一时成了记录媒体的主流。

最初的录音机采用磁带的全部宽度,单方向录―次,每次录完后就要回卷,这样的方式称为全轨式(Full Track)。不久就出现了每次只用磁带一半宽度的半轨式录音机,录完后相反的方向可再录一次,时间也增加了一倍。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两个轨道,来录制两种不同的讯号,双轨式的立体声录音机就这样诞生了,比起第一张商用的立体声唱片足足早了近十年。

不过这时的录音机仍然还不够简便,需要把磁带东绕西拐地穿过许多滚轮,才能正确安装完毕。发明家依斯突发奇想把一个五寸的磁带装到塑料盒中,再加上一些压轮与导杆,使它很容易就能使用,即使在颠簸的汽车中也能不受影响,匣式录音带由此而诞生。最终,解决了录制时长问题后,匣式录音带开始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大量用于汽车、轮船之上。

飞利浦北美分公司Norelco公司在1964年所推出的Carry-Corder 150袖珍录音机,真正推动了磁带技术的普及。这款录音机采用了当时还未流行开来的匣式录音带,具备播放,停止,快进/快退等控制按钮。即使在装/X5号电池的情况下重量也只有3镑。小巧的体积、优良的音质,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开启了随身听的先河。

而到了1979年,索尼首款Walkman TPS-L2的推出,实现了便携式立体声录音机的概念,开创了个人娱乐市场的先河。虽然没有录音功能和扬声器,但TPS-L2却拥有音质良好的耳机,恰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欣赏音乐”的愿望。于是,WaIkman品牌在随后的30年间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青睐,并成为了一种新文化的标志。To b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