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汤剂的煎服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汤剂的煎服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煎药容器的选择 用水量 煎熬时间火候 汤剂量 服用法以及中药汤剂的储存

关键词 煎药容器的选择 用水量 煎熬时间火候 汤剂量 服用法以及中药汤剂的储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8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85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性味功能各异以及临床应用目的和患者病症的不同变化,必须有统一而合理的煎剂和服用方法,才能达到安全、有效适当的目的,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性味功能各异以及临床应用目的和患者病症的不同变化,必须有统一而合理的煎剂和服用方法,才能达到安全、有效适当的目的,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煎药容器

煎药容器

一般用砂罐或搪瓷容器,不用铁质器具,以免药液变色或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容器大小要适宜,过大,水量相对地少,受火面积大,容易煎干;过小,药物压缩过紧,药味煎取受到影响,水量相对地多,水沸后药液容易溢出;两种情况,均会影响药效。

一般用砂罐或搪瓷容器,不用铁质器具,以免药液变色或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容器大小要适宜,过大,水量相对地少,受火面积大,容易煎干;过小,药物压缩过紧,药味煎取受到影响,水量相对地多,水沸后药液容易溢出;两种情况,均会影响药效。

加水、加水量

加水、加水量

须视药物的吸水量,煎熬时间和煎取的液量而定。一般头煎,配水量为煎取药量的2~3倍,或水面超过药面3~5分,二煎加水量以浸药面即可。冬春季节,可提前2~4小时加水泡药,以浸出质重难煎出药味的药物的部分有效成分;并可防止质轻药物在临煎加水时漂浮水面。

须视药物的吸水量,煎熬时间和煎取的液量而定。一般头煎,配水量为煎取药量的2~3倍,或水面超过药面3~5分,二煎加水量以浸药面即可。冬春季节,可提前2~4小时加水泡药,以浸出质重难煎出药味的药物的部分有效成分;并可防止质轻药物在临煎加水时漂浮水面。

煎 药

煎 药

煎药的关键,主要在煎熬时间和用火两个方面。

煎药的关键,主要在煎熬时间和用火两个方面。

速煎:凡质轻、味辛、芳香挥发药和一般解表剂,均宜速煎即服,以防减损有效成分,降低药效。一般用大火(武火),水沸后5~10分钟倒药。

速煎:凡质轻、味辛、芳香挥发药和一般解表剂,均宜速煎即服,以防减损有效成分,降低药效。一般用大火(武火),水沸后5~10分钟倒药。

久煎:凡质重、味厚难煎出药味的药物或一些带滋补的药物,煎取时,先用大火(武火)煎沸后,再改用小火(文火)慢煎20~30分钟,取头煎药液,药渣再加水煎沸15~20分钟,为二煎药液,两煎药液混合即得。如混合药液量较多时,还可以适当浓缩一下。如果这类药是贵重,疗效又很贴切时,则取三煎液作为第2天或下一剂药物的用“水”,一起再煎熬。

久煎:凡质重、味厚难煎出药味的药物或一些带滋补的药物,煎取时,先用大火(武火)煎沸后,再改用小火(文火)慢煎20~30分钟,取头煎药液,药渣再加水煎沸15~20分钟,为二煎药液,两煎药液混合即得。如混合药液量较多时,还可以适当浓缩一下。如果这类药是贵重,疗效又很贴切时,则取三煎液作为第2天或下一剂药物的用“水”,一起再煎熬。

包煎: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应包煎,因其易黏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等;绒毛类药物应包煎,因其难于滤净,混入药液则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等。

包煎: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应包煎,因其易黏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等;绒毛类药物应包煎,因其难于滤净,混入药液则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等。

先煎后下:先煎药入罐,煎沸后10~20分钟后,放入后下药,再沸15~20分钟,即可倒药液。

先煎后下:先煎药入罐,煎沸后10~20分钟后,放入后下药,再沸15~20分钟,即可倒药液。

先煎药:凡质重,难煎出药味的药,或有小毒者,均宜先下久煎,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或减弱其毒性。如矿物、贝壳类药、磁石、牡砺等;附子、川鸟有毒,均应先煎;如大黄,欲减其泻下力宜久煎,欲泻下宜后下或开水泡服。

先煎药:凡质重,难煎出药味的药,或有小毒者,均宜先下久煎,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或减弱其毒性。如矿物、贝壳类药、磁石、牡砺等;附子、川鸟有毒,均应先煎;如大黄,欲减其泻下力宜久煎,欲泻下宜后下或开水泡服。

另煎:少数价格昂贵的药物须另煎,以免煎出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饮片吸附,如人参、西洋参等。

另煎:少数价格昂贵的药物须另煎,以免煎出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饮片吸附,如人参、西洋参等。

烊化:即溶化或熔化。胶类药容易黏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如此既浪费药材又易熬焦,故应先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如阿胶、鹿角胶等。

烊化:即溶化或熔化。胶类药容易黏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如此既浪费药材又易熬焦,故应先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如阿胶、鹿角胶等。

冲服:一些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一些贵重或药量很小的药物,或在煎熬过程中能较大地损耗其有效成分,或不能煎煮者,可用冲服法,如姜汁或姜粉、五味子粉、三七粉。

冲服:一些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一些贵重或药量很小的药物,或在煎熬过程中能较大地损耗其有效成分,或不能煎煮者,可用冲服法,如姜汁或姜粉、五味子粉、三七粉。

汤剂量

汤剂量

一般汤剂,最后煎取量(即服用量),以150~300ml为宜。但发热患者和热性病患者的清热解毒剂,其药液可多一些,以助药力,烦渴患者的生津止渴药,或轻度脱水口干患者,汤剂可代茶频服;小儿和重症患者、老年人、过苦或带有怪味药物,服用不便时,可适当浓缩。

一般汤剂,最后煎取量(即服用量),以150~300ml为宜。但发热患者和热性病患者的清热解毒剂,其药液可多一些,以助药力,烦渴患者的生津止渴药,或轻度脱水口干患者,汤剂可代茶频服;小儿和重症患者、老年人、过苦或带有怪味药物,服用不便时,可适当浓缩。

服药方法

服药方法

补益药、驱虫药宜在空腹时服用;镇静安神的药剂,在睡前半小时服用;治疗慢性病的丸、散、膏、丹、酒剂应该每日定时送服;如果患的是急性疾病,服药就不要去拘泥于这些时间限制了。

补益药、驱虫药宜在空腹时服用;镇静安神的药剂,在睡前半小时服用;治疗慢性病的丸、散、膏、丹、酒剂应该每日定时送服;如果患的是急性疾病,服药就不要去拘泥于这些时间限制了。

中药的汤剂通常将一剂分为2服或3服。病情紧急时可以选择1次服。有时根据需要,可隔4小时左右服用1次,以保证药力持续作用于患处。如遇特殊情况,亦可1天连服2剂,增强药效,使病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另外,像治疗温病的退烧药,可以选择1天数次;通便、清暑的药剂,有的可以煎汤代茶饮,这就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了。还有一些特殊的药物,对服用时间和方法很有讲究,如需天明前冷服收效好的“鸡鸣散”,中午服用药疗效佳的“午时茶”,以及“补肾阳的药,宜晨起服;补肾阴的药,宜黄昏服”等说法,都是为遵循自然界与人体之间阴阳平衡消涨规律而定的。

中药的汤剂通常将一剂分为2服或3服。病情紧急时可以选择1次服。有时根据需要,可隔4小时左右服用1次,以保证药力持续作用于患处。如遇特殊情况,亦可1天连服2剂,增强药效,使病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另外,像治疗温病的退烧药,可以选择1天数次;通便、清暑的药剂,有的可以煎汤代茶饮,这就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了。还有一些特殊的药物,对服用时间和方法很有讲究,如需天明前冷服收效好的“鸡鸣散”,中午服用药疗效佳的“午时茶”,以及“补肾阳的药,宜晨起服;补肾阴的药,宜黄昏服”等说法,都是为遵循自然界与人体之间阴阳平衡消涨规律而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部位的疾病,服药时间也有别。如治疗上焦疾病的,宜在饭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的,则宜在饭前服药。而病在骨髓、四肢,宜在晚间吃饱后和早晨空腹服药。但无论饭前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1~2小时为宜。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部位的疾病,服药时间也有别。如治疗上焦疾病的,宜在饭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的,则宜在饭前服药。而病在骨髓、四肢,宜在晚间吃饱后和早晨空腹服药。但无论饭前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1~2小时为宜。

经临床验证疗效良好的“协定”处方。需较大量应用时,可先煎成汤剂。加上如今中药代煎服务,已成为医院的基本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患者。但也随之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药汤剂如何保存。

经临床验证疗效良好的“协定”处方。需较大量应用时,可先煎成汤剂。加上如今中药代煎服务,已成为医院的基本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患者。但也随之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药汤剂如何保存。

目前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的中药汤剂。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5℃范围保存,可以保存7天左右;保存超过1周的中药,在服用前应置于沸水中煮沸后再服用。特别是处方中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含有高糖中药如熟地黄、熟黄精、黄芪等时,更不能超过7天。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目前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的中药汤剂。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5℃范围保存,可以保存7天左右;保存超过1周的中药,在服用前应置于沸水中煮沸后再服用。特别是处方中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含有高糖中药如熟地黄、熟黄精、黄芪等时,更不能超过7天。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患者提供的器皿来盛放中药汤剂,则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疗效。

如果是用患者提供的器皿来盛放中药汤剂,则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疗效。

存入我的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