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时空差异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时空差异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横纵向对比分析,揭示了福建省FDI的时空差异。福建省FDI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其空间分布的山海差异、市际差异和县际差异悬殊,投资环境各主要因素及其组合的空间差异是FDl分布失衡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提高福建省FDI的水平、改善其地域分布状况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差异时间演变福建省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招商引资工作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近几年来,该地位逐渐弱化,给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带来了不良影响,阻碍着福建省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因此,笔者对福建省FDI的时空差异进行研究,力图找出提高福建省FDI的利用水平、改善其地域分布不平衡状况的途径,从而能够为建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参考。

二、福建省F:DI时间演变

根据1979-2004年福建省实际利用FDI金额的统计数据可将福建省FDI发展变化可分为起步(1979-1983)、缓慢增长(1984-1991)、高速增长(1992-1998)、回落(1999-2001)和新一轮增长(2002至今)5个阶段。

纵向上,福建省实际利用FDI总量总体上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长的同时存在着波动。起步阶段福建省FDI总量小,5年总计仅2155万美元;缓慢增长阶段FDI总量上升,年均量达2.1亿美元,但增长速度缓慢;1992年,福建省FDI金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标志着FDI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此后几年FDl年均增长4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97.40%,增长迅猛;1999-2001年,出现短暂性回落,平均每年减少0.53亿美元。2002年后,福建省FDI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投资金额平均每年以25.1~I%的速度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及高速发展阶段。横向上,在起步与缓慢增长阶段,福建省FDI水平仅次于广东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高速发展阶段,福建省FDI发展迅猛,但其势头不及同期的广东省与江苏省,FDI位次开始后移。在各省经历短暂回落后开始回升的新一轮的增长阶段,福建省FDI的增长势头明显落后于广东、浙江、上海、辽宁等省市,实际利用FDI增长速度低于全国28.5个百分点,增幅仅居全国第25位。2005年福建省实际利用FDI数额落后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且差距有拉大趋势。

三、福建省FDI空间差异

(一)空间差异分析

1.山海差异悬殊

福建省FDI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山海差异特征。沿海地区(福、厦、泉、漳、莆、宁)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实际利用FDI 489亿美元,占全省比重91%,而内陆地区(南平、三明、龙岩)所占比重却不足9%。从总量变化上看,全省FDI总量均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但内陆地区增幅小,FDI山海差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性拉大趋势,且这种局势目前尚未出现扭转之势。

2.市际差异悬殊

在福建省外商投资密集的沿海地区,FDl分布并不均衡。北部的宁德市和中部的莆田市是福建沿海招商引资的薄弱区域。改革开放至今,两市实际利用FDI累计8.96、32.20亿美元,仅占沿海6市总和的1.53%、5.48%,实际利用FDI最多的厦门市是宁德市的19倍。内陆地区的3地市中,利用FDI金额最多的南平市约是最少的龙岩市的3倍。从全省范围看,引资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设区市共5个,最高的厦门市是最低的龙岩市的20倍。可见,无论是在FDl分布密集的沿海地区还是在分布稀疏的内陆地区,或着眼于全省范围,福建省FDI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其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3.县际差异悬殊

选取福建省67个县、县级市、各市市辖区(以下均称为县)作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5年各县实际利用FDI总量、人均FDI水平和地平均FDI水平3项指标加权求和,各指标权重分别为0.6、0.25、0.15,福建省FDI高度集中于沿海港口城市。FDI综合水平指数前三位依次为厦门市(4.40)、福州市市辖区(3.99)、泉州市市辖区(2.12);最末三位为政和县(-0.52)、柘荣县(-0.53)和武平县(-0.5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共48个,占全省总数的71.64%。若以直接临海的县域作为沿海地区,则沿海地区24个县中低于全省水平的县有11个,占沿海县市总数的45.83%,而内陆地区则有37个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内地县市总数的86%。显然FDI的县际差异悬殊,地域分布极不平衡。

(二)原因分析

1.区位条件的差异

地理环境的差异首先引起FDI在山海之间分布的差异。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内陆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平原。内地多山的地形使得交通、通信等通达度远不及沿海地区,FDI在内地投资的进入成本高于沿海地区。

经济区位的差异对福建省FDI的分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李小建所言,跨国公司与在本国投资不同,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投资国各地的情况,不可能进行十分周全的区位论证,故在一段时间内,选择东道国的经济中心投资。因此,外商在闽投资时首选厦门、福州、泉州等经济中心城市,以节约投资的搜索成本,降低风险。这使FDl分布的市际和县际差异不可避免。

2.交通条件的差异

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FDI空间分布的差异。从交通网的密度上看,2004年,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为56208km,公路网密度为0.454km/km2,其中沿海地区公路网密度达0.542km/km2,内陆地区公路网密度仅0.415km/km2。具有对外运输能力的港口均在沿海地区,使FDI临港分布特征十分明显。沿海地区有2个4D级和1个4C级机场,而内陆地区仅有1个4c级机场。可见,内陆地区无论是在公路、水路还是航空等运输条件均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这是FDI在福建沿海和内地分布失衡的另一重要原因。

3.外资政策的差异

邓宁认为跨国投资对于区域激励政策的反应比起国内投资更为敏感,在区位选择时受区域政策影响更明显。福建省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省份之一,各地FDI的发展必然深受其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福建省先后设立了厦门经济特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闽南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各种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相继开放。这些主要的引资载体绝大多数分布于沿海,在内陆地区分布有限。对外开放格局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由厦门经济特区――闽南三角地

区――福州开放城市和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本省内陆地区这样一条由外向内,由沿海向内地FDI总量递减的引资差异格局的形成。

4.经济规模的差异

在FDl分布密集的沿海地区,莆田、宁德两市与福州、闽南三角地区相比,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基础薄弱。2005年,两市GDP分别为359.91、343.60亿元,与第1位泉州市的1626.30亿元相差甚远,处于沿海最低水平。这样的经济规模难以达到FDI对区域经济规模的要求,形成了这两市的引资瓶颈。在内陆地区中,南平市历史以来作为福建省与北方各省市联系的交通要道,累积了相对厚实的经济基础。现阶段,南平市培养形成一批相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分突出,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进而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引资环境,其引资优势随之突显,与三明市和龙岩市拉开差距。

5.劳动力条件的差异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差异对FDl分布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随着外商投资层次的提高,FDI越来越倾向于能够积聚高素质劳动力的区域。2004年福建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仅福州、厦门两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劳动力人口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泉州市约与全省水平持平,其余6个设区市均远低于全省水平。劳动力质量的差异使得FDI在各设区市的社会进入性差异悬殊,加剧了FDI市际分布的不平衡。

6.社会文化条件的差异

海外亲缘与人缘等社会和亲属关系在FDI的地域选择上发挥重大作用。李英标、谢水龙(1993)在对20世纪90年代外商来闽投资首选因素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支持家乡经济发展”因素在所选的7个因素中比重最高,达34.8%。福清市、长乐市海外华侨众多,为FDI在这两市的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FDI时空差异所引发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福建省FDI发展的波动性影响其经济发展的稳定,不利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空间分布的不合理使得经济发展的回波效应增强,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现阶段,外商投资动机和战略目标发生变化,福建省原有的政策、地缘、亲缘和人缘优势逐渐弱化,新的引资优势尚未形成,投资环境与新的投资需求不相适应。FDI投资区位向外省转移,使其引资大省的地位逐渐下降,影响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增长,改善全省投资环境、促进新的引资优势的形成任重道远。

(一)拓宽外资来源

在巩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来闽投资的同时,加强对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动机、战略以及投资特点的研究,以指导相应的投资环境的建设,形成新的引资优势,以扩大FDI的资金来源,减小因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结构造成FDI的波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扶持落后地区

在投资政策上对FDI薄弱地区加以扶持。积极鼓励外商对落后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拓宽福建省FDI的投资领域。FDI密集区也应担当起扶持落后地区的义务加强与落后地区的区域合作,引导FDI流向落后地区。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省基础设施水平。福建省各区域之间的自然区位条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提高区域间的通达度才能减小这种差异。加强内陆地区交通、通信网络的建设,减小投资的进入成本,提高外商在内陆地区投资的可达性。在全省范围,提高水路、陆路和空路之间的连通性建设,重视港口与腹地的对接,发挥港口优势,真正实现“内联外通,四通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