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学生搭建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教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1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肓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还可以在预习中提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2.1平等是互动的前提。新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老师”,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这样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2.2创设情境是互动的必要。在课堂上,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雷雨》时,我以“情”为首,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朗读形式促进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了基础。

2.3激励是互动的动力。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行为科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即是说,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的高低.可见,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上,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对课文人物性格方面的评价,我一向采取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其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能够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促进师生双方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2.4角色的适当变换是互动的必要。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地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如在上《道士塔》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学生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学生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得很深入了。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做一个评价。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互动。在新课改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是《语文课程标准》人本思想的要求和体现。语文教师若能合理加以运用,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