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识分类与组织知识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识分类与组织知识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从知识与人脑、知识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分类,把知识分为活体知识和介质知识。以这个新的分类为基点,结合组织边界的概念,对“组织知识”做了明确的定义,并对组织知识的需求、分布以及对组织知识的更新能力、管理能力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组织知识;知识需求;知识分布;知识更新;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4-0048-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学习的融知――发酵模型研究”(批准号:7027204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袁 静,天津商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与战略管理;(天津 300134)

孔 杰,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工程。(天津 300457)

一、引言

知识管理是目前管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包含很多方面。例如: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编码、知识存储、知识检索、知识地图、知识网络、知识重用、知识提取、知识传播、知识创新……。这些研究,无不在“一定组织”的范畴下展开,其研究对象都是“组织知识”。很多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都把“组织知识”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概念,没有相关的定义,或者只作了简单定义,认为组织知识是组织拥有的知识。

以上对于组织知识的定义无可厚非。但是,到底组织知识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表现呢?我们如何识别组织知识的构成,如何对组织的知识作出评价,如何判定特定企业的知识管理的作用范围呢?本文作者从知识与人脑、知识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分类,并希望从这个分类出发,对“组织知识”的定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

二、关于知识分类的研究

1.现有关于知识分类研究。知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下面列出几类具有代表意义的知识分类。

(1)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Polanyi1967)首先提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概念,并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类。

Nonaka和Takeuchi(1995)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

(2)OECD的分类结果。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知识可以分为四类:a.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 what); b.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why); c.知道如何做的知识(know how); d.知道谁能够做的知识(know who)。

(3)专门知识和通用知识。根据知识的专业化程度,知识也可以被分为两类,即专门知识和通用知识。专门知识是指在间转移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知识,通用知识则是指无需高昂代价即可传播的知识。

2.从知识与人脑的关系对知识进行分类。关于知识的分类有很多,而且都有其合理的方面。其实,还可以从知识与人脑的关系对知识进行分类。

(1)知识可以分为“活体知识”和“介质知识”。人脑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任何知识都源于人脑的思维活动,任何知识也只有通过人脑才能发挥作用。但是,人类的文明能够延续和传承还在于人类能够进行知识的共享。这种知识共享既体现在同时代人之间的知识交流,也体现在知识在不同时代人之间的继承和发展。人类进行知识共享的重要途径就是知识编码,例如人类把知识编码为语言、文字等表述出来。人类学会使用语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人类除了能够对知识进行编码,还可以把这种编码“物化”,即通过一定的“载体”对知识进行记录。例如,远古的龟甲、竹简、羊皮,近现代的纸张、磁碟、光碟等。我们可以把记录知识的载体称为“知识介质”。

从上文可见,知识可以存储在人脑之中,也可以经过编码之后存储于知识介质上。从这个角度,可以把知识分为活体知识和介质知识:

A.活体知识。活体知识指存在于人脑中能被思维直接利用的知识或者是固化到人体生理机能中的知识。

B.介质知识。介质知识指通过某种介质的某些特性进行表示、记录和保存的知识。

(2)活体知识与介质知识的关系。介质知识来源于活体知识。介质知识是对活体知识的记录和表现。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来看,每一项新知识的出现,都是先有活体知识,后有介质知识。也就是说,知识首先被人创造出来,形成人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然后,出于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需要,活体知识以一定的方式被记录和保存下来,成为介质知识。之后,介质知识又会成为新的个体学习的工具和对象,经过个体的学习和实践,成为新的活体知识。因此,知识总是遵循着活体知识――介质知识――活体知识……的转化过程,没有终点。

但应该注意到,新的活体知识不同于以前的活体知识,这是因为不同个体的生活环境不同、大脑生理机能不同、学习和领悟能力不同,因此,对同一种介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同,知识在不同的个体中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并体现为个人能力的差异。

三、组织知识的定义

1.组织知识的定义。根据活体知识、介质知识的知识分类,本文进一步对组织知识做一个界定。组织知识(又称企业知识,Organizational Knowledge)是指在组织边界之内的活体知识与介质知识的总和。

2.组织的边界。组织是有边界的。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边界主要是构架于交易理论分析基础的规模边界。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市场体制与企业组织体制存在着费用对比关系。而当市场交易费用的与组织成本相等时,组织的规模――边界就由此而确定了。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组织实质是市场中专业化的“知识合约”中介,组织的本质是知识的运用与更新,组织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的学习成本决定了组织的边界。

不论组织的边界如何确定,不妨碍我们判定某人或者某物是否属于某个组织。如果某人属于某个组织,则其头脑中的活体知识就成为组织活体知识的一部分;如果某个知识介质(某物)属于某个组织,则其记载的知识成为组织介质知识的一部分。

3.组织中的活体知识。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明确一个人是否属于某一个组织。组织的成员在使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组织目标服务是理所当然的行为。从劳动契约的角度讲,组织雇佣员工完成要求的工作,员工在上班时间内理所当然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力和智力为组织服务。反之,如果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对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等有所保留,对企业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便会被认为是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组织活体知识的界定可以从组织与个人的所属关系(雇佣关系)进行界定。我们常说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句话更深一步的含义应该是组织成员掌握的知识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

组织活体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组织学习等获得。对组织内活体的管理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

4.组织中的介质知识。组织知识除了组织成员大脑中掌握的知识之外,还有大量的介质知识。组织的介质知识来源可以从组织内部获得,也可以从组织外部获得。介质知识也是组织重要的知识资产。

(1)组织活体知识可以外化成介质知识。例如,从组织成立的第一天起,由于交流的需要,组织成员的活体知识就源源不断地外化,成为组织的介质知识。组织成员会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业务规范、技术档案等。目前知识管理的研究中,知识编码管理、知识提取等就是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2)组织的介质知识也可能是购买获得的。例如,组织可能会购买一些书籍、资料、数据、软件等。

四、组织知识的相关问题

1.组织知识需求问题。Ian McrBriar, Colin Smith, Geoff Bain, Peter Unsworth, Stephen Magraw和 John L.Gordon六位英国教授在《Knowledge-Based Systems》上的《Risk, gap and strength: key concept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一文中提出了知识缺口的概念。Ian McrBriar等人指出,知识缺口是一种知识差异,这种差异是组织需要履行其使命需要的知识和组织目前(由于雇用员工、研发技术以及获取其他形式的知识资源)拥有的知识之间的不一致引起的。

对于单个组织来讲,其进行的事务只是全人类进行实践活动的冰山一角,所以单个组织并不需要拥有人类的全部知识,单个组织也不可能掌握人类的所有知识。能够有效指导该组织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知识才是该组织的有用知识。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单个组织拥有的知识集合往往小于对于该组织实践活动来说有用知识的集合。这样,组织有用知识和组织拥有的知识之间就存在一个缺口(Knowledge Gap),也是该组织的知识需求(Knowledge Requirement)。

2.组织知识的分布问题。有时,造成组织知识缺口的原因并不是组织没有该知识,而是由于组织知识分布不合理。企业的知识分布是指企业中的知识在被企业员工掌握情况以及存在于介质的情况。有时,组织拥有某项知识,但是该知识却未能有效服务于组织。这种知识的分布就是不合理的,也是导致组织知识缺口的原因。

如何优化组织知识的分布也是组织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是简单知识,例如数据、信息、简单的操作流程等,可以保存存在使用者容易获取并方便学习的知识介质上面。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如各种技能、科学知识等,则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学习和培训。对于某些以能力方式体现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员工能力的培养。

3.培育优秀组织知识的关键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知识”就是每个组织的“器”,所以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持续发展,如何培育一个优秀的、独特的、具有竞争能力的组织知识体系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1)组织知识的更新能力。组织知识集是一个不断变化、有限封闭的体系。组织与环境之间、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时刻进行着知识的交流和演化。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组织中没有完成组织使命所需要的相应知识,则组织知识管理者除了想法获取这些知识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样,组织必须能够明确自己的知识需求,获取组织需要的知识,控制组织知识体系变化的方向,控制组织知识更新的效率和成本。所有这些能力都可以归结为组织的知识更新能力。

组织知识的更新能力就是组织依据自身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估组织的知识缺口和组织需求,并获取相应知识的能力。组织通过知识更新才能不断完善组织的知识。

①组织知识更新能力首先是识别组织知识需求的能力。从认识论角度可以断言,组织知识集的合理性、完备性是无法求得绝对解的。也就是说完美无缺的组织知识体系是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原因有两点:

第一,人类没有穷尽知识,单个组织也不可能掌握人类的所有知识。对于组织完全不具备的知识,组织无法确定其是否对组织有用,从而也无法给出组织知识体系完备性的解。可以说,不完备是绝对的。

第二,知识具有实践性。在没有完成实践活动之前,组织完全无法确定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哪些知识是多余的,还缺乏哪些知识。

这样,要培育优秀的组织知识体系,知识管理者首先要知道对于自己的组织来说,什么样的组织知识体系是合理的,组织应该拥有哪些知识?这就给组织知识管理者提出了一个知识需求的问题!所以,组织知识的更新能力首先是识别组织知识需求的能力。

②组织知识更新的能力还包括组织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识别了知识需求,紧接着就应该获取知识。可能导致组织知识增加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内部途径是组织成员通过学习、研发获取组织需要的知识。外部途径是指组织通过人才引进,知识购买等获取组织需要的知识。无论是从组织内部还是外部获取知识,都存在知识获取的成本和效率问题。所以组织知识更新能力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组织获取知识的能力。

(2)组织知识的管理能力。知识是组织的一种特殊资产,是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知识管理者除了需要具有更新组织知识的能力之外,还需要管理知识的能力。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就是让组织的知识资产服务于组织的事务并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获取了需要的知识后,就面临如何管理这些知识的问题。组织知识管理能力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组织知识进行管理应该让员工便于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使有用的知识在正确的时间被适当的人获得。知识管理者应该把介质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建立知识仓库和索引,让知识员工在需要的时候很容易找到介质知识并学习使用之。另一方面,对于存在人脑中的活体知识,特别是知识员工和各种专业人才,知识管理者应该建立有效的知识网络。这样,在需要知识员工和专家发挥作用的时候才能有效地找到他们。

其次,组织知识管理者还应该有效防止知识的流失,应该建立好有序的介质知识索引,并有效防止由于人员的变动造成活体知识的流失。为了有效避免人员流动给组织知识带来损失,将人脑中的活体知识进行显性化编码,成为介质知识是必要的。另外,对于一些难于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则需要注意让知识在员工与员工之间传播,例如师父教徒弟的形式,让隐性知识保存下来。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增加员工的凝聚力,也是有效减少活体知识流失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 江新,郑兰琴,黄荣怀.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1).

[2]袁静,冯铮,要佳奇.关于知识的一个新的分类[J].企业活力,2006,(8).

[3]姚传江,肖静.企业兼并与边界重构:一个基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框架[J].财贸研究,2004,(1).

[4] Ian McBriar, Colin Smith, Risk, gap and strength: Key concepts in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based systems[J]. 2003,16:29-36.

[5]Young-Gul Kim, Sung-Ho Yu, Jang-Hwan Lee. Knowledge strategy planning:methodology and case[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3,24:295-307.

[6]Grant, RM., 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10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