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挑战2014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挑战2014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对中国VC/PE行业来说,是挑战与变迁并存的一年。整体环境改变,政策调整不断,但指向却都是一个,未来的投资将越来越回归本源,即嫁接实体经济,提升企业价值,为LP赚取更高更稳定的收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家投资机构,无论老牌新秀,无论外资内资,又将塑造怎样的核心竞争优势?寻求怎样的突破?在近日召开的“融资中国2014资本年会暨颁奖盛典”上,投资人给出了答案。

君联资本王俊峰:控节奏?调模式

谈到刚刚过去的2013年,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挑战”。

在他看来,一级市场的估值还没有很好回归。“在市场上稍微好一点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两位数的PE。稍微有点体量的案子,都有十来家机构冲进去。这种争夺其实是非常激烈的。”

作为一家2001年成立的本土VC,君联资本既经历过互联网泡沫的完全破灭,也体验过创业板推出之后的创富热潮。从3500万美元的第一期基金,到管理五期美元基金、两期人民币基金,资金规模合计逾130亿元人民币,君联资本的成长历经中国经济的跌宕起伏。

2004年进入君联资本的王俊峰谈到2006、2007年时投资的项目,他认为这些项目找到很好的时点实现了退出,但很多VC在2011年到2013年之间所投资的项目,“在今天看起来都贵了,而且挑战非常大”。

面对挑战,怎样的机构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潮头,获得很好的业绩?

王俊峰认为首先是团队要有自省能力,要不断地进步,不能在过去的老经验上做事,而要反省过去哪些做得不好,未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第二,要有很强的行业研究能力。因为行业的变化太多,可能几年前是要投零售,但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加剧,VC就不得不讨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冲击和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问题。所以比较强的行业研究能力,看趋势、把握机会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三,找到项目,完成交易,往往不是简单通过追逐项目实现,而是要去创造项目。最后,投了项目之后还有管理问题。很多机构投完之后就不管了,也没有能力去管,但是投资人把钱投进去之后,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做价值的提升,如果不能帮助企业做好价值提升,那赚的钱肯定是平均的回报率,没有超额的回报率。在王俊峰看来,只有做好这四点,才是最优秀的GP,这是VC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为了应对新的形势,君联资本经历了一个主动调整投资节奏的历程。王俊峰透露,君联资本此前曾做过一个统计,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整个行业投资节奏是非常快的。他言及当时的切身感受,“我有一个痛苦的记忆,那段时间,决策会经常开到晚上12点。”

而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调整和IPO的暂停,整个VC/PE行业的投资速度都慢下来了。君联资本的投资节奏也有放缓,这其中有主动调整的意味。“主要是我们觉得整个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在加大,暗藏着一些风险,如果对这些风险不能够进行充分识别,贸然投下去,损失会比较大。事实上来看从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整个估值体系仍然是比较高的,那个时候如果再投进去,会有相当的项目是赚不了钱的。这时候主动控制节奏,寻找最优秀的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后来我们决定一要控制节奏,二要改变模式。”

在具体的投资领域上,2013年,君联资本加大了对TMT、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在这两个领域的投资明显加快了步骤。尤其是健康领域,君联资本可说是早期、中期、后期同时展开布局。王俊峰印象最深的是在德国投资了一家公司,“后来海外的投资人带着人来找我们了,希望能合作。”君联资本另一个加大投资力度的领域是服务业,王俊峰直言,“我们认为服务业才刚刚起步,其状态像前几年的消费一样。我注意到前两天商务部了一个报告,专门提到中国服务业的出口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以前从来不提,意味着中国政府的思路和观念的转变,真正开始重视服务,加大对服务这块的支持力度。我相信这个领域未来也会有好的机会,所以对这个领域投资额度的分配和相关布局在加快。”君联资本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在这几个领域继续加大投资,希望找到一些非常不错的标的。

大陆资本尉安宁:产业背景基金制胜之道

言及中国的VC/PE市场,大陆资本董事总经理尉安宁有着与传统投资人不同的视角。作为有200年历史的康地谷物公司(Continental Grain Company)在亚洲的投资平台,大陆资本在华设立基金本身,就展现了国外产业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变迁。而国外产业资本日趋频繁地通过VC/PE在中国市场上发力,也成为近年来中国VC/PE市场的新风貌。

创立于1 8 1 3年的康地谷物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其业务遍及世界58个国家,是集家禽和猪肉生产、水产养殖及饲料加工等为一体的农工集团。作为美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康地谷物公司在美国拥有第一大养牛企业、第二大养猪企业和第五大养鸡企业。

康地谷物公司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1972年,公司董事之一的基辛格博士陪同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访华。此后不久,康地谷物公司便受中国政府邀请投资于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该公司和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正大康地”公司,当时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家外资企业,因此被授予0001号营业执照。数十年来,康地谷物公司在中国参与投资多个项目,包括饲料生产与销售,畜牧、家禽生产加工及冻肉贸易等,以康地饲料(中国)集团、正大康地国际集团及康地冻肉贸易部三大企业为核心,经营着三十多家全资及合资公司。

拥有如此长时间的在华投资历史,其旗下的大陆资本却是中国VC/PE市场的新军。尉安宁透露,大陆资本在中国设立基金不过两年时间,已投资3、4家企业。目前,其在中国框架内拥有三只基金,一只规模较小的人民币基金,一只规模较大的人民币基金,并正在与亚洲农业领域一些非常大的家族企业于香港成立美元基金。

尉安宁坦言,作为产业背景基金,大陆资本的弱点一方面在于对杠杆得运用得不太好,“过去经常是拿自己的钱来投”;另一方面是对二级市场、对资本的价值敏感度不够。

但他认为,正因其深厚产业背景,大陆资本也拥有一些非常关键性的长处,作为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一、我们对产业非常了解。对于农业相关领域中主要的几个大产业,无论是养猪的、做餐馆的、做饲料的,每个业态里边主要的风险点、难点在什么地方,都比较了解。二、因为我们在业界,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之内的人脉关系很多,判断团队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在中国打几个电话,很快就能知道这个人怎么样。三、因为我们自己经营实业,非常有经验,对被司内部的管理能够做很多提升。我们在业界有广泛影响力,如果投资了一家企业,能够帮助它介绍很多客户,帮助它在销售上做很大提升。往往一个公司到了新的创业阶段,老板已经功成名就时,他的思想状态很复杂,可能会对自己的核心团队信心不足。我们以同业身份对他的管理团队进行评价,疏导他、帮助他,使得他对管理团队重新建立起信心。还有家族企业中一些特别敏感的问题,别人没有办法同股东进行交流,我们以同业人第三方的身份来管理。四、我们的投资人都是非常有钱的人,而且基金投资人都很少,就几家。大家能接受的投资期限也比较长,是10年到12年。由于农牧企业需要一定的弹性,这可以保证他有成长的机会。”

大陆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围绕着中国农业领域两个基本的问题:第一中国人多,要有足够的东西来吃;第二,中国吃的东西不安全,怎么能做出安全的东西来吃。在尉安宁看来,凡是能够有效促进两个目标实现的企业都是有前途的企业。

以这一思考为主线,大陆资本寻求能够有效促使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企业。2013年,大陆资本投了一家做疫苗的企业,其产品能有效能够防治动物疾病。另外还投资了一家养猪企业。

在食品安全领域,尉安宁目前尚未看到非常有建树的企业。他认为,要有能力解决吃得安全、吃得好的问题,企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产业链整合的方式。比如加工商取得原料的方式就面临挑战,既要成本低,又要能够控制品质和安全。二是企业职业化。农牧企业因为比较艰苦,通常老板文化比较低,有很强的乡土性。而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企业由于交通、通讯、社会资本的发达,发展迅猛,光是家族或者老板来管就不行了。他直言,“我们在投资中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相当一部分非常有根底、有基础、有潜在成长性的企业,当你要进行增值服务,想帮助他提高管理时,由于农牧企业大部分老板的背景,投资机构想转变老板的观念,让他分享权利和财富非常困难。”

另一个投资的困难是走私。康地谷物公司有进行在全球资源整合的能力,但大陆资本要对企业进行整合,走私成了最大的挑战。企业要上市,要规范化运作,就不能走私。但是在这个行业中,一边是被投企业通过正规渠道拿到资源,一边是竞争对手通过走私获取资源,相较之下,企业的成本就没什么优势了,很多国外资源不能在国内得到应得的市场地位。在大陆资本的投资中,上述三个困难比较明显,但尉安宁也觉得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

尉安宁对中国VC/PE未来的看法,与其对产业判断相似。“中国的时代不一样了,从产业到金融界的竞争都非常激烈。从产业来说挣钱是不容易的,做资本挣钱也是不容易的。以后的十年,做投资很辛苦,要帮助企业、了解企业,每次到企业里面,要花三四天的时间,这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才能帮上忙。虽然是可能会赚到一些钱,但也都是辛苦钱。”

同创伟业马卫国:关注操作层面差异化

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马卫国并未感觉2013年的投资节奏变得特别慢。但他确认,节奏做了调整。在同创伟业这一年投资的20多个项目中,偏VC项目的占了60%以上。而从行业角度看,60%-70%是互联网和医疗健康行业的,后者既包括医疗器械企业也包括制药企业。

马卫国坦言,当初的想法是同创伟业的互联网团队和医药团队比较强,而这两个行业也是比较抗经济周期的,所以对这两个行业更加侧重。

对马卫国来说,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各家机构的从投资策略、投资方向、业务流程方面并无太大的差异化。之所以有的机构跑得快一点,有的慢一点,差异还是在操作层面上。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一、团队,团队的专业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以IPO为核心的时代过去了,机构需要在比较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挑选更好的企业。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对行业的理解和专业判断能力,VC/PE是不可能投到好项目的。所以,首先团队一定要是从行业背景出身的,只有专业化才能投到更好的项目。

第二、业务执行过程中的严格程度。比如尽职调查是不是很完善,虽然这是操作细节,但是很关键。还有风险承受能力,做完了尽调,在判断的时候,每个机构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企业有问题,有的机构说这个风险我是不能承受的,但是有的愿意赌一把,这也会决定最后的结果。马卫国倾向于更慎重一点,他说,“要把投资人的钱当成自己的钱来管理,决定投还是不投时,你一定要有这个心态。而且在投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底线。”

第三、对投后管理的重视程度。投后管理方面,各家机构的差异是非常大的,马卫国问了很多同行,各家做法都不太一样,但有一个规律,越重视的,做得越多的,投资效果越好。

首先要看能否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同创伟业前一阶段投一家广告企业,但它主要运作的是相对比较传统的广告,比如电视广告、平面广告、车身广告等,同创伟业帮企业嫁接了互联网资源,嫁接了影视公司及影视宣传策划公司的资源,这些公司都是同创伟业的被投企业,把不同被投企业之间的资源做整合,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还可以帮企业融资做方案,比如帮助它发中小企业私募债,或是帮助它跟银行、信托合作等。

其次,机构要进行风险控制,要在投资后还得继续来关注企业,看它会不会发生新的问题,或者原来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同创伟业2013年在这方面花了很多精力,有一些被投企业在资金链或者在业务发展上遇到了一些瓶颈,马卫国表示,这是一个挑战,也促使同创伟业以后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更完善,也需要更谨慎。

第四、怎样退出。对投资机构来说,即使可以退出了,仍然要看看企业未来的发展。要看看能否帮企业做更多的事情,帮它进行市值管理。或者考虑是否再把股票多持有一年,尽可能的持有更长时间,这样的回报可能会大于解禁期一到之后立即逃离。

所有这些操作层面的差异化,决定了基金的投资效果。也是投资机构所谓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松禾资本汤旭东:新项目估值及退出成最大挑战

松禾资本华北区总经理汤旭东透露,2013年,松禾资本投资了十几个项目,与往年相比,在具体的投资行业上做了一些微调。前几年在先进制造这方面投的比较多,2013年就没有再投资。转而加大了对文化娱乐,包括游戏领域的投资。投了很多中早期的手游公司。除此之外,松禾资本还投资了安全生产方面的项目。在农业相关领域,石油设备行业也做了一些布局。

在汤旭东看来,目前投资最大的挑战有两点:

一是新项目,机构怎么判断企业的增长速度。因为跟估值相关,这个判断其实是最有挑战性的。松禾资本的对策是,对于早期项目,尤其是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有一个专家顾问团,会借助专家的力量向他们进行咨询。另外松禾资本也成立了一个基金,与专业的院所合作,来控制整个风险。

二是退出问题。一般对老牌基金来说,投了这么多公司,退出的压力也就比较大。松禾资本投了上百家企业,怎样让已投项目持续增长?怎样帮助传统制造业利用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怎样满足被投企业融资、人才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些本身也要并购退出,他跟行业内的资产公司的对接需要松禾资本的帮助,因为有些谈判可能通过中间力量会比较方便。松禾资本在2013年把五六家企业推荐给了上市公司,希望依托上市公司共同把行业做起来。

汤旭东认为,VC/PE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有四个主要方面。第一、有融资能力,有资金。第二,得有好的团队,有人才。第三,机制,要有好的机制把人留住。第四,形成品牌门槛。他特别对资金及人才这两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第一、资金。投资机构要想成功募集资金,首先得有好的业绩保障。业绩怎么创造起来呢?肯定是通过团队,团队又是通过机制留下来,最终形成一个品牌。汤旭东谈及最近VC/ PE市场的现状,很多中小基金,尤其前几年涌现出来的两三亿元的小基金,通过这一两年下来,正在在逐渐被淘汰,这其实也是个教训。他认为VC/PE行业的门槛基本上在目前这个阶段已经逐渐形成。出现了一个向大基金倾斜的趋势。而松禾资本,从资金层面来讲,已经做十几年,造就了20多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的老板很大一部分成为了松禾资本的LP。而且松禾资本也有较强的北大背景,很多北大企业家也非常认同松禾资本的基金。所以募资其实对于中小基金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对于品牌基金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第二、人才。VC/PE行业主要是靠人,怎么把人留住?怎么让投资经理更加专业?这实际上是VC/PE最主要应该关注的一件事。因为VC/PE日常找项目、判断项目,包括管项目都是围绕人。“包括对项目的判断,也离不开你怎么去判断一个项目的老总。他的人品怎么样?专业能力怎么样?这都需要经验的积累。”汤旭东认为,很多投资经理刚入行是不可能有这样能力的,都要经过很多年的积累。所以一定要通过比较切实可行、能落地的机制把人留住,这是基金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