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新形势下为了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及意义,并对食品分析中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食品分析 改革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0引言

《食品分析》是中职院校食品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阐述各类食品中化学组成成分的检测原理和方法的一门技术性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运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化学等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随着当前人们对食品功能性及安全性的日益重视,以及食品分析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工作人员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验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因此,对于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中等院校而言,对食品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也就尤为迫切。为此,本文对这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1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人们对教师的理解大多是知识的授予者,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出现弊端,无法满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式下,研究性教学提倡教师应多方面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多起到“启发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不应该作为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进行总结型的教学活动。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详细理解教材内包含的知识结构,这也是研究性教学的首要环节。中职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各个学科都能够有大概的理解,内容相对简单。对比于中学教学,中职课堂教学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密集,要求学生具有充足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在理解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感悟。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深刻理解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教师不能像往常那样一味地以课本进行授课,要去思考如何把知识合理地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主动的去掌握研究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内在的逻辑。比如对于难理解的部分,教师可以采取倒向研究或者提出引导性的实际应用例子来丰富教材的结构,这样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达到了使学生认真学习的目的。

2食品分析理论教学的改革

理论知识的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授。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刚开始应该降低学习难度,先将基础知识和必须掌握的重点渗透给学生,其他浅显易懂的部分留给学生课后自己预习和掌握。

食品分析中蕴含多种学科的交叉,例如有机、无机、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物理化学等多个专业知识,未来学科的发展也是向着各个学科之间协同合作、互相渗透。这些学科同样也是食品分析、检验,更是食品样品中营养成分分析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持,但问题是这些学科的内容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课时少、任务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而且容易产生知识点的混淆。所以,在实验理论教学方面,我们应该重点针对知识结构的框架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学生在理解好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习效率。

食品分析中营养成分分析较为关键,如检测食品中抗氧化性物|花青素物质的含量。学生对花青素的结构理化性质较为陌生,学习起来很困难,这时教师要先重点讲解花青素的分子式及主要官能团,对应具体结构,学生能清楚地明白花青素为什么会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

目前,食品分析正逐步朝着高科技方向发展,各种高端仪器的运用加快了食品分析的检测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实验仪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向学生讲解氨基酸的种类及其成分的常规测定时,主要利用的分析手段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日渐苛刻的检测要求,教师可将最新的分析理念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联用的检测方法的原理和仪器运行的结构介绍给学生。

3食品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今后在工作中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最近几年,针对食品分析的实验教学,部分学校做出了一些大胆尝试,总结了如下几方面的经验和改革思路。

3.1实验方法

实验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的考核,要求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实验部分的教学难度就在于如何真正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结合,所以教师可以将发生在身边的具体案例结合起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近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性问题,苏丹红、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让学生都认识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意义。如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可以从三聚氰胺事件入手,强调凯氏定氮法能应用于食品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测定,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于选择检测方法的理解。另外,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频繁出现的专业术语,教师要给予(下转第74页)(上接第62页)重点解释,实验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和学生探讨和沟通,这样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3.2实验考核手段的改革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一种体现,同样也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现阶段的大多数中职,考核方式还是以平时出勤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是出题模式固定,学生出现为了应对考试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知识考完就忘,意义不大。针对这种问题,研究性教学提出需要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例如,教师在出题内容方面,题型应该新颖,在满足重点知识的考核外,可以添加自拟的主观题,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某个前沿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每个人的想法都算是一种答案,这种考试要求学生有很强的临场发挥水平,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活跃学生的头脑。

4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分析课程是一门难度较大、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努力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使教学效果更好。从目前的部分教学改革形式来看,食品分析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只有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学生,才是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对此,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霁昕,蒋玉梅.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 (2):17-18.

[2] 赵燕燕,平建.食品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新校园旬刊,2015(8):36.

[3] 吴杰.《食品分析》课程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2016(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