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艺术方面着手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艺术 体验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一、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启发诱导,促进小学生内在思维活动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我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先引出课题后,就让孩子观察主题图,启发孩子提出问题“小花、小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小朋友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促进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从而小组展开讨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探究式教学活动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对迎合当前的教改潮流,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帮助。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让学生读数青蛙的儿歌,并以开火车的形式一直往下读,读不完时让学生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学生跃跃欲试,参与的意识强烈。这样为后面的学习教学开了个好头。总之,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借助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生活形象的游戏融为一体, 引导他们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果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学习兴奋状态中。

例如:一年级的加法教学中,为了巩固得数是 8、9、10 的加法练习,教师可为学生们编排“送信”的游戏。 首先,教师在黑板上挂三个色彩各异、能够插信件的小动物房子图片,然后说:“现在有 3 个小动物搬进了新居,他们分别是 8 号、9 号、10 号,他们的朋友纷纷写信来祝贺。 可是信很多,而且没有写出门牌号,只是写了一个算式,现在请小朋友来做小邮递员,算出他们的门牌号,然后将他们投入小动物的房子里。 看看哪一级算得最好,投得最快,好不好?”接着,教师发了一些如同信件一般的卡片给不同小组的部分同学,让他们上台来进行投信比赛,并让那些没有发到卡片的同学来做裁判, 并为他们各自所在的小组加油与拍手助威。 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之中。

四、结论

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林彩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0年5月

[2]徐淑梅.创设问题情境 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谈小学数学教学法[J].读与写杂志,2009年 5 月.

[3]张鹏.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