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化学试题(江苏卷)的启示和备考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化学试题(江苏卷)的启示和备考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2009年高考化学命情况和化学《考试说明》来看,选择题共48分,都是很常规的试题,选择题的难度不大,非选择题有一定难度,而且全部是综合应用型试题,主要以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探究为出题方向,旨在考查考生的化学能力、化学方法和化学思想。尽管2009年试题的创新力度还不够,试题的严谨和灵活性掌握得不是很充分,但我们认为该试卷的导向明确,在求稳的同时,不因新课标“课程理念”而发生重大变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促进发展的目的。对I卷中的最后一道选择题,中等层次的考生采取“宁缺毋滥”的措施,争取选准一个选项,对于没有十足把握的第二选项,慎重对待,必要时考虑宁愿漏选也不多选,以保证基本得分。II卷中的第15―20题六大试题“高起点,低落点”,第15题是关于制备氯化钙晶体的工艺流程的实验操作题;第16题是关于工业生产的电化学题,让考生写出加盐酸的操作原因,要求考生书写电解的电极反应式;第17题是关于电路印刷液的有机粉末和无机粉末工业处理题;第18题以二氧化氯为载体的反应分析推断题;第19题是有机合成题,特别是利用苯甲醛与乙醇合成苯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思考度略为偏大,能充分体现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化学素养。而选做题12分也是很常规的试题,主要考查了Zn的电子排布式、氧化亚铜晶胞计算、等电子体与氢键影响等,意义在于“有利于新课程的开设”,体现出公平性,所以不会作为难题出现,只要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加强训练,考试时细心谨慎,还是很容易得分的。但试题中穿插了不少计算型试题,如反应热、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方面的计算,过程略为繁琐,少部分考生答题时间不够。

1.夯实双基,努力实现大纲与教材的基本要求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的最基本要求,无论课程怎么改革,高考发展趋势如何变化,化学“双基”学习的重要性和考查的权重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从试题来看,试题区分度均是在基础题中设置障碍,没有单独的高难度题。如第I卷中的选择题,II卷的18、19、20题,以及选做题等都是比较基本的,涉及常见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应用、推断未知物、综合计算应用等内容的考查。只要考生具有中等水平,大多数试题能顺利做出来。2009年试卷中双基知识的权重较大,说明加强双基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重要内容。

教学中加强双基教学,使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教师实现各种教学目标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复习仍应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为主,进行专题强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所以我们要按《考试说明》要求组织好化学复习教学,在复习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学化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不要作过多的补充和深入,应重视“双基”剖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方位复习,不缺漏知识点,2009年的考点不代表2010年的考点,2010年未考的知识点不等于2010年不考。对“双基”的考查体现了对考生发展素质和化学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这是高考化学命题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备考中无疑应该坚定不移地加强“双基”的复习。学好化学双基,必须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很多学生认为这就是“懂”,其实不然。如果学习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么结果必定是听起来都懂,做起来什么都不会。因为这些知识没有经过思考,并没有内化,化学双基知识如果是浮于表面的“死”知识,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还要学会综合运用,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2.强调主干知识,突出能力培养,全力打造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改革中,能力的培养是叫得最响的,但在考试后,考生能力弱又常常是说得最多的。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仍是化学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不回避常规题和传统题。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起点一定要低,一定要做到基本题不失分,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尽可能使用流畅又符合逻辑的化学学科语言,将化学知识用文字表达出来,且表达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切中要害。高考试题从能力立意向三维目标转化,这就要求考生应通过自学、质疑、探究、思考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化学教学要求培养的两大能力,要注意审题方法和策略的培养,在做练习和考试时就表现在审题上。学生要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既不可掉以轻心,忽视细节和字词的含义,又不可依赖熟题效应,凭思维定势曲解题意,要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学生的卷面就是平时教学的一面镜子,也是学校落实新课程要求状况的反映。学校只有积极实践新课程方案,开展研究性学习,全力打造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教师仍然要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增强学习体验,注重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学生常规题型和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解答要有明确而又严格的要求,一定要注意解答过程中的关键词和对一些原理、现象、应用描述的正确性,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等,最大可能地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3.关注“STSE”,注意化学的实用价值

近年高考的命题角度更加联系实际,关注科技、社会发展,试题的分量逐渐增大。例如第1、5、17、18、19等题目,以实际应用情境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技成果为背景材料,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保等领域的试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为解答好这些试题,学生就要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多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化学的方法发现问题,用化学的思维去思考分析这些问题,注意试题中的五个结合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结合环保知识;结合时事新闻;结合高新科技;结合科学史。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并提高自己的化学敏锐程度。

4.重视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运用双基和科学思维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题常常重过程轻结果,目的是让考生学会如何去做,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一般通过对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未知反应和实验方案的探究,来考查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5和18等实验题将基本理论、原理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是考生丢分较多的题目,反映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还有待改进,也反映了考生平时对实验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对简单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不够到位,应引起教学上的反思。

因此平时做实验,我们不应该只是照方抓药,还应该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还可以怎么做?对所做的实验,每个步骤都要切实掌握,还要考虑,若重新组装、程序重新安排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开展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化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设一些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化学实验,用“探究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虽然学生做过的实验不多,但掌握实验的思路拓宽了,深度和广度都增加了,就便于临场发挥。总之,只有重视教材实验开发与研究,培养创新思维才能落到实处,只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其原理,此类题目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