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下楼市调控难点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下楼市调控难点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楼市调控十分纠结,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拟从客、主观两大方面探析楼市调控之难。

一、客观方面

一是中国楼市调控已然受制于全球经济格局。“树欲静而风不止”,当前,中国正在努力给楼市“降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美国正实施二次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全球化的热钱涌动;再者,中国2010年6月重启汇改,至今已升值3%左右,人民币正在升值,且还将升值,这就导致大量外资涌入国内。许多国外“热钱”诵入中国后,首选便是购买房产物业,既可待其升值卖出赚取升值差价,又可赚取汇率变化带来的收益。因此,有专家指出我国楼市调控在国家层面并非完全可由我国“做主”也不无道理。

二是城市化带来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据相关报道,中国2010年底城镇化水平是46.6%,这意味着中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还不及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按照中国现有的城市化速度,中国每年大约有1500万农民进城,住房刚性需求十分旺盛。

三是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十分巨大。一些沿海城市房价暴涨,与发达国家一些地区的房价并驾齐驱,而内地一些城市房地产业刚刚起步。如2010年12月底,上海住宅成交均价已超过20000元/平方米,而西部地区许多城市成交均价还不到2000元/平方米。在此情况下,用“一刀切”的办法调控房地产市场,对全国来说很难有非常好的效果。

四是国内投资领域过窄。由于不动产的天然属性,房地产投资成为当今中国所有家庭理财的首选方式,房地产市场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实物股市”。再有,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使得大量制造业资金流入了楼市。

五是分税制催生土地财政。统计数据显示,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42.7%;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变化,一直在70%上下波动。面对“钱少事多”的现实难题,一些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在“土地财政”模式下,高价地以及高价房便“应运而生”。

六是政策本身不够完善。税收政策方面,目前的二手房交易税、所得税无法有效遏制投机,其调控结果得不偿失。在商品房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成本可以顺利转嫁下家,反而加剧供求失衡,抬高房价。而持有环节税种――物业税千呼万唤未出来也令投机者更加肆无忌惮。此外,部分调控政策也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政策要求加大对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然而相关法律法规对何为“捂盘惜售”、如何查处“捂盘惜售”并无具体规定,执法部门难以操作。

二、主观方面

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政策执行不力。有经济学家认为,楼市对经济发展具有速效刺激作用,房价上涨的最终受益者是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不愿打压本地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之执行不力,已成共识。

二是媒体误传误导。在历次楼市调控中,政府都要求新闻媒体加强正面引导,积极宣传国家调控政策,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遗憾的是,房地产市场宣传缺乏一定的监管机制,许多媒体罔顾市场实情,说话不负责任,常常误导大众,对房地产市场形成负面影响。

三是金融机构消极应对调控。近期,有关媒体公布了我国部分商业银行房贷压力测试结果,多家商业银行对房价下跌容忍度在30%~40%之间。从当前形势来看,房价下跌30%~40%几乎没有可能,况且,国内商业银行对房贷的首付比例要求非常严格,且贷款风险评估比较谨慎,所以房贷仍然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因此,尽管每一轮调控国家都要出台相关金融措施,但仍有很多银行打“球”,变相违规放贷,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效果。

四是购房者非理性消费。一方面表现为年轻人普遍具有“无房不婚”、“一步到位”、“低龄购房”、“啃老购房”等不理性的购房观念。另一方面部分购房者不考虑自身需求,总认为买到就是赚到。再一方面,许多购房者对房价预期的神经越绷越紧,调控带来的房价趋稳或者微降,往往被认为是买房的“良机”,争相抢购。

以上主客观种种问题,造成了楼市调控越来越难。破解此难,亦需从主客观两方面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