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住项目工程质量通病的建议防治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住项目工程质量通病的建议防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基坑支护阶段

1.1变形观测的基准点、观测点的设定时间不当

防治措施:变形观测的基准点、观测点应该在基坑开挖前设定或支护结构完成后设定,使的观测成果更能切合实际。

1.2水平位移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布设位置不当

防治措施:因为水平位移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布设地点和距离不准确,基准点容易受到基坑变形的影响。因此该类基准点的位置应布设在不受基坑边坡变形影响的地方,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均应加以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2.地下室施工阶段

2.1地下室外墙易出现裂缝

通病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或环形裂缝,当裂缝贯穿于混凝土结构时,容易产生渗漏。

防治措施: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砂石含泥量,并通过精心级配,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加强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2.2变形缝部位易渗漏水

通病现象:地下工程变形缝处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防治措施:地下室的变形缝宜设置在结构截面的突变处,地面荷载的悬殊段和地质明显不同的地方,不得设置在结构的转角处;地下室应尽量减少变形缝,当必须设置时,应根据该工程地下水压、水质、防水等级、地基和结构变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和材料。

2.3混凝土施工缝部位易渗漏水

通病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疏松,接搓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

防治措施:认真清理施工缝,凿掉表面浮粒,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加微膨胀剂。

3.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3.1梁模板

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防治措施:

(1)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3.2柱模板

通病现象: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中间柱模偏位。

防治措施:

(1)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加固。

(2)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3)四周斜撑要牢固。

3.3板模板

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防治措施:

(1)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所有搁栅均刨至统一尺寸。

(2)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3)模板按规定起拱。

3.4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通病现象:钢筋下料长度不准箍筋歪斜扭曲,绑扎间距不均,钢筋贴模板,负筋下塌等。

预防及纠正措施:

(1)指派熟练工人操作钢筋机械,定期校核调直机的计量部件。

(2)加工箍筋时一次性加工个数不宜过多。

(3)梁板及墙柱钢筋绑扎时,先划线,后绑扎,严格按线绑扎。

(4)严格用按规定厚度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砼垫块将梁板钢筋垫起,墙柱钢筋的保护层垫块绑扎牢固。

(5)板面负筋要用固定马凳垫起,数量要足够,绑扎要牢固,避免踩踏。

3.5砼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通病现象及预防措施:

(1)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振动器。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底板钢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3)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4)孔洞。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特殊部位采用?35小直径振动棒仔细振捣。

(5)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台阶面及墙根处。

预防措施:在墙模施工缝面位置开100×100生口模板,以清除杂物。墙模板脚应留≥200×200mm模板,墙按≤1000mm设置。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的杂物和垃圾。

(6)墙底部缺陷(烂脚)。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7)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方允许接驳梁模板。

(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用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的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9)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预防措施:基础混凝土是属于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二次浇筑。

(10)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11)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有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4.设备安装阶段

4.1塑料给水管漏水

通病现象:管道通水后,管件处或管道自身漏水。

防治措施:塑料给水管多为暗装,应预留墙槽、板槽,尽量将安装工期延后,以减少因为工种交叉而损失管道的概率;做好成品保护,与土建工种搞好协作配合;分段试压,即对暗装的管道安装一段试压一段;全部安装完毕后在整体试压。

4.2地漏汇集水效果不好

通病现象:地漏汇集水效果不好,地面经常出现积水。

防治措施:地漏的安装高度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地面要严格遵照基准线施工,地漏周围要有合理的坡度。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