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为体戏剧为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为体戏剧为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正值北京万物生长的春夏之交,由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区教委联合主办的“首届儿童国际戏剧节暨戏剧教育研讨会”和由首都师范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5国际戏剧教育大会”相继召开。两个会议都不约而同地邀请了来自欧美的专家,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理论的盛宴。这两个会议既是戏剧界的盛会,也是教育界的盛会,两者都带有“全人教育”的美好初衷,并看到了戏剧的方法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倡行,以及对英美等国素质教育的介绍,“戏剧教育”“教育剧场”等概念被人们越来越熟悉,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引起国内教育界的重视。而“教育戏剧”作为其中的核心概念,成为一个乐于被讨论的话题。

为什么教育戏剧被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繁荣,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扎根于一定的社会背景。教育戏剧开始大规模的实践是在二战之后。二战让整个欧洲遭受到灾难性的打击,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被无限放大,一些教育家提出来要重新塑造人,于是教育界开始运用戏剧的方法实践,逐步迎来了教育戏剧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系统发展。同样是20世纪初,为了“开民智、进民德、醒国魂”,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把戏剧原理与教育原理相贯通,在我国首创了把戏剧纳入整个教育体制的现代教育方法。这些都表明在教育戏剧的诞生之初,就是社会化的产物。那么,为什么最近几年教育戏剧在我国被频繁提及?为什么教育戏剧被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

2015国际戏剧教育大会特邀嘉宾、被称为“中国教育戏剧第一人”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婴宁认为,教育戏剧针对中国现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改变了学生被灌输的状态。她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早的过家家的游戏,其实就是孩子在一个自发创造的环境中体验未来的生活,实际上他就是在学习。但是一旦进入学校,孩子就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灌输性的教学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教育本来应该是‘全人教育’,是整个人的品德、思想、创造力和人格的培养,而绝不只是掌握知识。我们现行的教育太注重知识的灌输,我们需要一种工具突破传统观念,打开新的眼界。未来的世界,创造性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技术性的。教育戏剧恰逢这个时代,解放人的精神,解放人的思考,改变人的观念。”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陆海波于1991年参加中加交换学者项目,在加拿大的约克郡观摩了几所中学的戏剧社演出及排练。他说:“我当时特别留意了华裔的孩子,就是东方面孔的孩子。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和国内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可是一到了剧场里或者舞台上,肢体语言就非常丰富,特别的生动、灵活、自由、放松,而且据了解他们的成绩都非常优秀。为什么同样的血统,在那个文化氛围下,就能够如此自由自在地表达,而国内的孩子都特别拘谨?因为文化环境、教育观念对人的影响太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戏剧是能够让人打开心灵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西方的理论里面,戏剧还有疗伤的作用,就是愈疗性戏剧。它可以让人的内心走出封闭的状态。”

抓马宝贝创意总监曹曦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之后在爱尔兰圣三一学院贝克特研究中心攻读人类表演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积极投身戏剧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研究。对于为什么教育戏剧被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他的回答显得非常富于民主精神,他说:“今天中国教育界最大的争论是,是要教化孩子,还是让他自然生长。这个问题的形成和历史有很大关系,因为现阶段中国大多数教育完全走入了一个极端,孩子的空间越来越少,他们被占有的越来越多。过去成人占有的是他们的起居生活,而当今天很多物质层面的问题被基础的社会福利解决以后,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被占有。戏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提供的反而是一种空间,让很多话题可以被讨论。让这些故事戏剧化,好像讲的是别人的故事,于是孩子们能从中理解它。我认为,戏剧是坚持站在自由这一边的。我们的社会在今天必须明白,如果再不让孩子有权利自己做决定并选择自己的生活,那我们的社会不可能有任何希望,不可能有任何未来。我们今天之所以坐在这里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历史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共性。在首届儿童国际戏剧节暨戏剧教育研讨会上,英国国家教学研究员、英国华威大学人文戏剧教育研究所教授乔纳森・尼兰德兹做了题为《今天的孩子更要学戏剧》的主题发言,他说:“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的孩子需要戏剧。他们会基于对已知人和已知世界的理解,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思维。人最初是通过故事来了解不同的人、历史、冲突、梦想。而在戏剧中,参与者不是单纯地靠听,而实际上变成了故事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们必须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未来社会对于人才最重要的衡量就在于是否有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戏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无限可能,并且安全的环境。”

何谓“教育戏剧”?

将戏剧融入教学起源于法国思想家让・卢梭的两个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后来,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出“渐进式教学”“在做中学”的理论,赫兹・麦恩斯提出创造力教学理论,在欧美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戏剧,是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参与者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的目的。目前普遍认为,教育戏剧是一种不以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学习为目的、注重通过戏剧方式对参与者进行一些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选择生活及增强自身素质修养的戏剧形式。

最早被记载将戏剧方法系统地应用于学校课堂的是英国的一位乡村女教师哈丽特・芬蕾・琼森。她尝试将不同的教学主题戏剧化,使她的学生通过戏剧性的活动激发参与热情并获得了对教学主题的更深刻的理解。随之,多位学者将戏剧应用到教学中,从而得出表演和游戏对学习和人格完善的促进作用。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的教育戏剧渐渐从小学往中高年级拓展,最后覆盖到包括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领域。到1968年,英国三分之一的预备教师可以将教育戏剧列为其主修科目,绝大多数的英国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戏剧教学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的教育戏剧发展成一套非常成熟的以即兴创作和角色扮演为中心的课程。1992年10月,英国国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正式将戏剧性活动列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一部分,为英语课堂中教育戏剧的应用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李婴宁认为,教育性戏剧就是把戏剧应用于教育的方法,但其既是一种应用方法,也是一种跨学科整合的新学科。教育是为了人的解放,解放的前提是批判性认识,而批判性认识恰恰来自于对话空间的创造。在戏剧形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应属于对话性艺术创作范畴。多萝西・哈斯科特和盖文・波顿等兼具教师的戏剧家用说故事、情境建构、教师入戏等数十种戏剧实践方式方法,创造丰富了教育戏剧跨领域学科的确立,也在青少年社群与沟通的对话性戏剧创作中创造了新形式。李婴宁说:“教育戏剧方法注重的不是传统的儿童的戏剧表演,不是选些灵活漂亮的孩子反复排练,最后去做一整的剧目演出。教育戏剧更重视的是以对话、沟通为核心,在和儿童一起创建的戏剧情境中,让儿童以角色扮演、亲历其境、亲身实践,去思考、解决问题所经历的整个戏剧化过程。这涉及创造性整合、合作性相遇、互为主体性操作等教育戏剧方式和理念,是戏剧艺术联系真实社会和教育的跨界美学实践。”

我们可以从一个直观的案例里对教育戏剧进行感性的认识。这个例子是在“首届北京国际儿童戏剧研讨会”上,由乔纳森・尼兰德兹带来的,他说:“在英国,我经常会在课堂上排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学生们会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会逐步把学生带入到故事中去,由教师扮演祝英台的父亲,学生扮演祝英台,祝英台需要说服父亲同意自己去上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说出各种理由阻止祝英台去上学,比如说,女孩不能去上学,因为女孩上学会给家族带来不好的影响。学生们会找出各种理由说服父亲,比如说,哪个丈夫不想娶一个有知识的女子做妻子,教育会给祝英台的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而不上学又会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也从中国的角度了解到,在中国古代,女孩子是不能上学的。通过这样古老的故事,可以推己及人,感同身受,学生从中了解到全世界至今还有成千上万的女孩子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了解到世界是不同的、世界充满着冲突、世界有着多元的文化和完全不同的传统。随着戏剧的推进,祝英台想说服父亲不想嫁给商人而想嫁给梁山伯。这就需要学生们从中国人的角度考虑,很多英国学生并不了解中国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需要跨越文化障碍,来了解在当时的背景和历史环境下一个父亲的痛苦。”

曹曦称:“当你和一群孩子去操作教育戏剧的过程的时候,孩子唯一感兴趣的是当他突然意识到有一个我,还有一个他人。这个过程非常非常微妙,现在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并没有破解这个过程。人从什么时候,或者人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突然意识到我存在了,然后还有一个他人。戏剧恰恰是关于这个我和他人的。因为在戏剧的过程中会揭示一个自我和社会的问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戏剧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冲突,每个人都有权利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在这个空白里,任何意义都可能被赋予。”

教育戏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应用模式与方法

在2015年国际戏剧教育大会上,英国华威大学乔・温斯顿教授分享了一个调查报告。在2009年到2010年之间一年的时间,多个欧洲国家中超过5000名年龄在13到16岁之间的学生参与了《戏剧对教育中核心能力的促进的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表明了参与教育性戏剧和剧场项目的青少年在22个方面取得了不同的正面效果,包括:更加有创意,是更有自信的交流者,在解决问题方面更擅长,更具创业精神,是更为积极的公民,更有幽默感和更能应付压力等。乔・温斯顿教授称:“我对这样的研究数据表示欢迎,但同时我希望尽可能谨慎的去传播这样的好消息。因为教育性戏剧并不是魔法金粉,不是一撒上去就能只靠戏剧来解决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诸多好处是不可能通过一晚上就达到的。”

乔・温斯顿的观点指出了教育戏剧作为工具的客观性,同时也为教育界如何利用这一工具提出了问题。的确,教育戏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方法和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戏剧的方法和形式从简单到复杂、从片段到完整、从关注自身到关注社会,呈现出一个金字塔式的递进式的形态。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美感教育始终贯穿其中。审美活动会一直伴随教育戏剧的过程,使学生在认知与技能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幼儿阶段――戏剧游戏、简单的角色扮演

游戏是人类的本能,是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必要过程。戏剧游戏能够使孩子放松情绪,使他们从“本能参与”慢慢走向“自觉学习”。当孩子有充足的游戏机会,会一步步与同伴一起走向的短暂合作时刻,最后发展成拥有群体共同目标的“合作游戏”。通过游戏可以使儿童获得归属感、成就感,达成“儿童社会成长”及“自我实现”的成熟阶段。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的教师张迪,在绘本阅读推广过程中开始接触教育戏剧的方法,并尝试应用于早期阅读延伸活动与学院相关课程中。她说:“绘本戏剧活动是以绘本故事为材料,通过戏剧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更好地了解故事内涵,并延伸到自身体验的活动形式,把优秀的绘本故事和丰富有趣的戏剧活动结合在一起。以《凯文不会飞》为例,在这个故事里,小燕八哥凯文,因为喜爱阅读而耽误了学飞。到了秋天,鸟群要飞去南方了,唯独凯文不会飞。它的兄弟姐妹们会撇下它么?它的兄弟姐妹是怎样帮助它的?凯文渊博的知识真的没用吗?最后学会飞翔了吗?活动中我们选取了大量的肢体游戏,比如说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打招呼,不同的飞行动作,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身体的表现力,感受语言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通过身体表达、肢体扮演,可以帮助孩子深入了解故事的内涵,并切实站在故事主人公的立场上去体会和感悟。这是一个动态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如何面对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如何在差异中寻找共通点,互相给予尊重和帮助,达到共同协作的平衡点。”

陆海波称:“在加拿大幼儿园的戏剧课教材的扉页就写着莎士比亚的话――人生是个大舞台。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戏剧以简单的戏剧游戏和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孩子们从中了解到,虽然我是一个小孩,但是我可以尝试去扮演一个公主,一个骑士,或者一头鹿。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突破自己的身份。所以说教育戏剧奥妙无边,它让孩子去思考和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和成长的过程,这个对孩子特别重要。”

基础教育阶段――戏剧教学方法和初步的教育剧场

戏剧是良好教学方法与工具,运用戏剧教学法教授特定的学科,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学科,都可以用戏剧化的教学方式,因为课堂上给出的一些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比如说学习“运输”这个词语,孩子头脑里没有“运输”这个概念,如果先让他丈量一些地图,或者让把某样东西搬运到什么地方,在实践之后这个概念就非常清晰了。“教育戏剧”除了以上优势外,突出表现还能达成自我肯定、身心操控、消除恐惧、合作合群、了解未来等作用。

在2015年北京国际戏剧教育大会上,英国华威大学乔・温斯顿教授做了《教育戏剧给孩子,老师和课程带来的人性化馈赠》的主题演讲,他通过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作品,解说了戏剧教育如何改变教育。乔・温斯顿说:“我很幸运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一起工作并且见证了他们教学法在《哈姆雷特》中的实际运用。活动在剧团的基础上试图营造出舒适、富有幽默以及快乐的合作。当具体工作开始时,剧本的介绍并不是让工作坊领导者解释剧本的情景,或者让参与者从第一幕第一场开始朗读。而是自然而然地以小组形式工作,创作出一系列‘静像’来建立剧本开场时的规定情景: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家庭,母亲却嫁给了父亲的兄弟,儿子则一直陷入深深的悲伤中。这些‘静像’帮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世界和剧本中的世界联系起来。当我们再回到莎士比亚的文本时,许多有趣的、以小组形式工作的方法可以让剧本语言变得不那么让人生畏,让剧本具有开放式解读并且帮助学生去探寻其诗意的美感。其最著名的鬼魂场景,关于哈姆雷特见到父亲的灵魂并与之交谈那段,被重新编排并让所有小组做出关于鬼魂的集体象征,然后用令人感到害怕的方式表演台词。这些练习可以被视作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在戏剧创作中为小组提供了一种集体性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感到他们作为一个集体,有效地创造了一些东西,让人产生共同合作的快乐。诸如此类的练习已经在学校取得了显著和革命性效果,不仅将学生融入到了莎士比亚学习中,甚至将把莎士比亚延伸到了其他的学科领域。”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委托研究表明,在初中教授莎士比亚,不仅很多学生感到既无聊又毫无用处,甚至很多教师也这样认为。而剧团则认为将教育性戏剧引入到教育项目中,是非常有效的。其核心则是整体性原则――在小组演员之间建立必要的工作关系,让他们在感到自信和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去挑战,尝试不同的语言,解决复杂的人类主题。

高等教育阶段――完整的戏剧表演及剧场活动

高等教育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对世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自我锻炼的重要阶段。这时期教育戏剧的过程相对完整,通过完整的戏剧过程,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获取更加丰富、细腻的感知,为将来走出校门承担的社会角色做好准备。

20世纪初期,张伯苓借鉴西方教育思想,把戏剧原理与教育原理融会贯通,在我国首创了把戏剧纳入整个教育体制的现代教育方式。张伯苓提出把戏剧作为“开民智、进民德、醒国魂”的重要方式,并在我国最早提出通过戏剧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当时的中国处在被侵略被瓜分的境地,国家命运处于生死攸关之时,但是国人却普遍存在“团结力量薄弱,精神涣散”。张伯苓认为,原因在于“不能合作,与无组织能力”,他希望借助戏剧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救亡图存。

教育戏剧重在在戏剧活动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虽然不以培养专业的演员为目标,但是也要遵循艺术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并要注重使参与者和观摩者在审美中获得启迪和感悟。因此,在这个阶段,教育戏剧要在注重教育性的同时,注重戏剧艺术的本体性。只有这样,戏剧教育才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得到持续的提高。南开“新开剧团”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了系统健全的、保证演出艺术水准的重要性,设置了编纂部、演作部、布景部和审定部。通过剧本的编排,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完整剧目的表演,让学生体会到体验的魅力;通过舞台布景造型各环节的协作,锻炼学生团结处世的智慧。南开蓬勃开展的学生戏剧活动,既造就了后来成为杰出戏剧家的曹禺,也为、吴国桢这些政治家的素质训练打下了基础。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多世纪之前的南开戏剧活动,给今天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戏剧的带来诸多深刻的启示。

当前我国教育戏剧如何破冰

张迪认为,教师培养是推广教育戏剧的关键环节。她说:“教育戏剧并非以作品呈现为最终目的,而戏剧游戏的开展,戏剧方法的引入,其核心都是需要教师的带动来进行,我们称之为戏剧活动的引导者。引导者要负责在戏剧活动中适时、适度的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诱发建议、厘清规则。引导者是戏剧活动氛围的营造者,他要有足够的感染力和组织技巧,能运用戏剧游戏或戏剧活动,营造恰当的戏剧气氛,帮助参与者建立合作的信心。引导者需要有汇聚参与者注意力及把控戏剧活动节奏的能力。引导者在指导参与者进行戏剧活动时,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考虑最适合的活动策略,促使参与者更好地深入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师,就具备了推广教育戏剧的基础。”

据统计,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和学院中,1000多所设有戏剧系,这些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并不是专门的戏剧演艺人员,而是中小学的戏剧教师或英语教师。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只有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有限的几所高校有教育戏剧专业的本科教育,在师范院校当中,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为在校生尝试开设了教育戏剧相关方面的课程,可以说,在培养掌握戏剧教学方法的师资方面,我们处于起步阶段。李婴宁称:“我国台湾地区花10年时间推广教育戏剧、编辑教材,培养出了优秀的老师。大陆可以学习这些经验,先把人才培养出来。”

张迪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作为职前培养的辅助,可以尝试以加大对一线教师培训力度的方法来帮助改善教育戏剧师资短缺的情况。从自己与幼儿园以及小学老师们共同学习和实践的反馈来看,一线教师对于教育戏剧方法应用于课堂的效果都非常感兴趣,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作为师范大学,对于教育戏剧师资的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力图帮助更多的幼教专业学生以及一线教师了解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便在自己的工作中,能承担起推广戏剧教育的任务,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教育戏剧,有机会获得‘全人教育’。”

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首届儿童国际戏剧节暨戏剧教育研讨会”“2015国际戏剧教育大会”不约而同所做的事情就是从培训一线教师做起,打开视野、研究方法、积极实践。期待经多方努力,教育戏剧的形式和精神能够在今天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惠及更多的孩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

结语

最后,我们再一次提到乔纳森・尼兰德兹,他认为,中国有种观点与他内心的想法最贴近,那就是孔子的“仁”。他说:“孔子所谓的仁人,就是自己想要过好日子,也要让别人过好日子,凡事都能以自身为例而替别人设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就是实施仁道的方法。‘仁’之核心价值在于我们能易地而处,这也是恻隐之心之本质和道德之源。因此我会用‘仁’来展示,我们彼此之间是不孤独的,而戏剧恰恰是增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所以,你能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你可以看一看这个不同的世界,而且可以成为不同的人,我想这是在多元化并充满了不同风格的世界里,在追求人性过程中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通过戏剧我们恰恰可以发掘共同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