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维维:欢乐难开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12月,维维奶茶在江苏、山东、安徽等一些超市应势上市。相比于香飘飘、优乐美等奶茶大行其道,维维奶茶的上市似乎显得沉稳而低调。没有太多的宣传、没有太张扬的上市铺垫,超市里醒目的“多点豆浆、多点营养”宣传画,似乎在提醒人们,这个豆奶业的巨头,意图在奶茶业有所作为。而在维维的官网上,也不失时机地强调产品上市的火爆。
不过,消费者似乎并不太感冒。在徐州青年路一家超市,一位消费者信手拿起维维奶茶,而后轻轻放下选了其他牌子,“都什么时候了,维维现在才推出奶茶,好好的豆奶放着不做!”
这似乎是个意犹未尽的话题。
自1992年,30岁的崔桂亮带着50多名职工创业起,豆奶粉便几乎成为了维维的代名词。在那个营销意识尚不强烈的年代,凭借着一句“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广告语,“维维”扶摇直上,一举占据豆奶粉市场70%份额,其品牌形象直至现在都深植入大众的心中。
维维称得上一家敏感而善于调头的企业。在1997年至1999年,维维多年的高增长势头放缓,销售额维持在10亿元左右之时,决策者们认为,豆奶业的拐点已现,而后他们迅速作出了转型的决定,然后放弃自己立足的主业,转而朝着当时“大热”的乳业进军。
舍本逐末几乎成了维维的标签。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维维集团还先后涉足了房地产、白酒、金融、矿业、婴幼儿用品、食品等领域,而在每一个领域,维维无一不是乘兴而至,最终半途而废,直至企业格局凌乱无序,被讥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维维或许代表了中国这一类企业,他们有着先天的市场嗅觉和先发优势,他们甚至从来不忌惮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他们过于躁动,而难有坚守,不断地陷入“以己之短,克己之长”的另一个困境。
――他们被称为“候鸟型企业”。
乳业:另类的相逢
进入乳业,维维是下了一番决心的。
2000年6月,维维股份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一举募集近10亿元资金,手里有了大把的现金。
摆在维维面前的格局是,在豆奶粉市场上,维维的绝对垄断地位正在受到威胁。永和豆浆在黑龙江、长春投资建厂,以东北为基地,开始进入这一市场领域,其他对手也磨刀霍霍。此前三年,维维的销售额未见增长。
与豆奶产品市场发展较为缓慢相比,中国的乳品需求近年来增长迅速。1998年过后,乳品企业数量从700余家开始急速增长,两年之内激增近500家,一时呈爆发之势。
经过一番分析之后,维维的决策者们认为,传统的豆奶粉已经遇到了瓶颈,而更高层级的液态牛奶业才是未来市场的主流消费点。此后,手握重金的维维,自然将乳业列为了重点进军的对象。
对这个新的领域,维维集团上下信心满满。董事长崔桂亮一度将乳业提到了与豆奶业齐名的高度,“稳定发展豆奶,全面进军乳业,力争使维维乳业与维维豆奶双翼齐飞”,其目标是,三年之内跻身中国乳业前6强。
对于毫无任何基础的维维而言,他们通过一条业内通常采取的并购、整合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牛奶王国梦想。
短短两三年间,维维马不停蹄地在全国跑马圈地,到处整合收购,一举将国内近40家乳业企业纳入囊中。一时,乳业帝国初具雏形。
在打造生产基地的同时,维维开始推出自己的牛奶品牌――天山雪。天山雪祭出了与先前豆奶推广中如出一辙的广告轰炸方式,并极力在大众媒体前塑造自己的形象:年轻、活力、时尚,维维毫不掩饰自己希望有所作为的雄心。
但事实上,从进入乳业的第一天起,维维的日子便不如想象的那么滋润。
维维还需面对的一个形势是,由于过多的资本涌入这个行业。2004年全国所有的乳品企业中,亏损面达31%。而在不断的整合中,牛奶市场开始高度集中,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形成垄断之势,作为后来者的维维欲想打破格局,无疑难上加难。与维维几乎同期进入乳业的新希望,后来被证明,同样也身陷入其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维维采取的是一条有些偏激的自建品牌道路,对合作或控股方,维维要求这些合作伙伴们只能生产“天山雪”品牌的产品,甚至对这些企业划分销售区域――这在被控股企业看来,有些“被消灭”的反感。
2003年6月,维维与西安东方乳品厂的合作在一年之后宣告解体,东方乳品厂指责,维维的刻意打压,致使双方在重大战略原则上无法达成一致。这桩当时的乳业并购案轰动一时。
直到2005年,维维重点打造的天山雪品牌,也依旧只是市场上的二线品牌。相反,当初在生产基地上的盲目圈地,造成了产能的严重过剩。这年,维维集团不得不尴尬地宣布:“今后的重点,还是将集中在豆奶领域。”在未来的企业版图中,“豆奶业将占到70%的份额,乳业最多只占30%。”
2006年,维维一口气推出了液态豆奶品牌“阳光七彩”等七款产品,这正式宣告了企业的“回归”。
不过对于陌生的“阳光七彩”品牌而言,市场反响平淡,时至今日,与当初液态豆奶“阳光七彩”上市时的轰轰烈烈相比,该产品已经鲜有耳闻。
矿业:云山雾罩
矿业,是维维进入的N个行业中较早的一个行业。
2004年5月29日,维维集团董事长崔桂亮亲自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参加了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庆典仪式,崔踌躇满志,他称,“维维集团与西部矿业合作,能够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这对维维集团跨行业经营和今后拓展发展空间起到重要作用。”
2003年,西部矿业与维维集团等九家机构投资者签订定向增资扩股协议,维维集团以每股3元的价格入股西部矿业3205万股股权,以9615万元的代价持有西部矿业10%的股权。2004年6月,维维集团又受让塔城边贸商城持有的西部矿业3%的股份,至此成为西部矿业的第三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的持股量仅相差1%。
此后维维与西部矿业的关系有些云山雾罩。2005年11月8日,维维集团又将持有的西部矿业股份全部转让给全资子公司维维资源有限公司。2006年7月5日,维维资源与上海安尚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西部矿业全部13%的股份转让给上海安尚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安尚的副董事长周宏亮,一度担任过维维集团的董事长助理,又经媒体调查,上海安尚并无实际控制人。
其间复杂的资本游戏扑朔迷离,甚至有媒体称维维与安尚不过是在玩资本的腾挪游戏。但西部矿业,却不折不扣地是只大黑马。
2007年7月12日,西矿股份在中国A股上市,市值一举超过了78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西北地区名副其实的“股王”,而以维维股份曾经持有的13%股份来看,市值已逾100亿元。
西部矿业的得而复失,或许成了崔桂亮永远难解的心头之痛。2006年至2009年很长一段时间,维维与矿业再无瓜葛,这段时间维维投资了双沟酒业,获得了较大的收益,算是略作补偿。
另一方面,这无疑刺激了维维投资矿业的决心。
2009年4月22日,维维股份股东大会通过审议,议案中,子公司西安维维资源有限公司拟以现金出资19600万元人民币收购北京盛世华轩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乌海市正兴煤化有限责任公司51.001%股权。
2011年8月期间,维维股份又宣布,旗下子公司内蒙古乌海市正兴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以3.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乌海市中荣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西部煤化10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西部煤化注册资本为2亿元。有媒体报道称,西部煤化公司净资产为1.83亿元,且净利润为-478万元。
颇具蹊跷的是,对于这样一家亏损公司,第三方所出具的评估价格却高达4.11亿元,相比净资产溢价124.59%。最终,维维股份与对方协商后,以3.9亿元的高价完成此次交易。
维维决心在矿业上继续走下去。2011年11月22日,维维股份公告称,公司股东高票通过三项决议,其中包括公司控股子公司――西部煤化与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乌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采购与供应合同》。
从豆奶业到煤炭业,这种近乎夸张的跨界,的确让人“看不懂”。一位网友用调侃的语气评论到,“维维或许应该考虑LED行业了,因为正处大热,而且还可以实现从旧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变,与其企业发展战略一脉相承”。
枝江大曲:酒的世界好玩吗
枝江酒业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创办于1817年的“谦泰吉”糟坊,2001年5月,枝江酒业进行改制,一部分国有股部分被转让给企业经营者,政府的持股比例下降至20%,经过数年的发展,枝江酒业已经成为了湖北省内酒业的龙头老大,同时连续7年跻身全国白酒10强企业,年销售10亿多元,与当初的双沟几乎相当。
近几年,白酒业的竞争已然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仅在湖北境内,诸如白云边、稻花香等品牌近年来也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给枝江酒业形成了压力。要做大做强,寻求新的合作者势在必行。另一个目标是,枝江酒业一直在寻求上市。
这无疑促成了维维和枝江酒业的联姻。
维维股份本身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在谈判中,维维还表示,可以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开发新的市场,利用维维的市场资源帮助枝江酒业迅速进入新的市场,这无疑符合枝江酒业走向全国的目标。另一方面,维维的非白酒行业的身份也起到了加分作用,这在枝江管理层看来,更有利于枝江酒业现有管理层的稳定。
2009年9月29日,维维股份与湖北枝江酒业的蒋红星、曹生武、谭崇尧、薛传全4位自然人股东及枝江酒业工会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收购上述5个股东所持湖北枝江酒业51%股权,支付对价合计约3.48亿元。而后,维维股份正式成为湖北枝江酒业新的控股股东。此时,距离维维退出双沟酒业,仅两个月的时间。
2008年,枝江酒业实现营业收入13.81亿元、净利润8891.53万元,不折不扣地是一个优质的并购对象。
不过,或许有先前的前车之鉴,在这桩并购案上,维维上下出奇一致地选择了低调。除了必要的公告外,对并购本身,几近封口。
这桩交易在一年之后似乎显现出了物超所值。2011年9月,维维半年财报,投资入股的枝江酒业成为了最大的利润来源,贡献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四成以上,其利润占到了一半以上。
维维不自觉地将自己变身为一只白酒股票,虽然这个称谓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有些陌生,但事实便是如此。
金融试水:一场游戏一场梦
对维维而言,如此凌乱而又复杂的企业投资,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更高层级的“游戏”,则是对金融方面的投资和渗入,打造一个长期稳定而又良好的融资平台。
更重要的是,这种投资蕴含着更大的可能。以杉杉股份为例,其在宁波银行2004年底首轮增资扩股之时参股该行,并持有宁波银行1.79亿股股权,初始成本为1.82亿元,平均成本只有1元多。而宁波银行在2007年7月19日上市当天,每股股价就一跃而至22.13元,杉杉一下子赚近几十亿元。
金融,很快成为了维维尝试的一个方向。
2008年8月16日,维维股份公告,公司拟现金出资2700万元,参与徐州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本次增发的2700万股,占投资标的的总股本的10%。
维维似乎想复制杉杉的“轨迹”。其董秘丁金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地承认,徐州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目前进行的增资扩股和改制,正是为了未来上市做准备,而维维的目标,就是看中了这一前景。
2010年,维维股份控股子公司――维维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又投资南京银行1540.1776万股,总投资1.72亿元。同样,维维还投资了宜昌市商业银行,甚至,维维还参与了买卖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份,这其中包括贵州茅台等。
但维维在金融上的试水,却并不太成功。截至2011年12月12日,南京银行股价为9.20元/股,维维创新的亏损金额已高达2000多万元。
维维股份2010年年报显示,其投资的宜昌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初投资成本3000万元,期末账面价值715.8515万元,报告期损益1.7283亿元,并已计提减值准备2284.14万元。
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维维股份每股现金流量净额为0.22元。但到2009年,其每股现金流量净额仅为0.0003元,相比2008年减少了99.88%。到2010年,维维股份每股现金流量净额上涨为0.05元。截至2011年中报,维维股份每股现金流量净额为0.16元,略有回升。
一方面是金融投资的亏损,另一方面则是大量投资产生的对现金的渴求,进入2010年,维维股份开始走上了股份质押的道路,几近疯狂,每个季度都会向多家银行频繁地进行无限售条件的股权质押。
有人统计,仅2010年,维维股份高达12次股权质押,所涉及的36800万股就占据上述无限售条件股份的68.68%,将近七成,令人瞠目结舌,维维的资金链紧张可见一斑。
不过在台面上,维维股份似乎看起来“不差钱”。2007年到2009年,维维股份一直进行了慷慨的现金分红。2007维维股份现金分红2640万元,2008年为2280万元,2009年则达到8360万元。
很快有人指出,维维不过在玩资本的“走钢丝”游戏,“一方面利用银行融资进行收购,这样的融资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再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分红,维持股价。这样一来,公司的资本盘子会越来越大,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说到底就是为了套钱。”
红舞鞋冲动
套钱,或许是维维四处出击、到处撒网的一个“未经证实的理由”。
在维维雄心勃勃的规划中,其曾经从事并拟实施的募投项目还包括以下:婴儿食品饮料及婴儿配方奶粉项目、新建塑料彩印外袋及纸箱生产线项目、氨基酸保健饮料项目、植物蛋白饮料生产项目、豆奶粉技改项目、生物制药项目。迄今为止,这些项目大多已经无果而终。
在一系列资本运作及疯狂多元化的背后,维维股份的经营业绩每况愈下,2009年和2010年,营业外收入成了公司净利润主要来源。
2009年,维维股份公告称,净利润为2.20亿元。就在这年,维维股份出售了双沟酒业股权,获得了2.53亿元投资收益,撇开这部分营业外收益,维维股份的净利润为负。
2010年,维维股份实现净利润1.5亿元。这年,公司获得拆迁收益1.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