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导答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导答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然而,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教师发问后,学生“启而不发,导而不答”或答者寥寥。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导答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应变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问有导,掌握导答技能。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的导答技巧。

一、 激将鼓励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答,这就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可有一部分学生不善动脑,不愿回答或不敢回答。有的学生把头埋得低低的,有的学生目光有意避开教师的视线,唯恐被老师注意到。无论教师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学生仍然无动于衷,这时就出现“冷场”现象。遇到这样的情况,“遣将不如激将”,教师运用激将法,往往能歪打正着,激起一些争强好胜的学生发言。教师就来几句具有挑战性的语言:“All of our classmates are usually clever, smart and have quick thinking. I know you could do it! Who is afraid of such an easy question? Who would like to try? Do you dar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通过激将法,把学生推向答题的前台,学生顾及颜面,怎么都会说上几句。

教师在善用“激将”法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师可以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暗示学生:“Come on. You can do it.”可以用热情诚恳的话语,鼓励他们:“Never mind,you can tell me the answer softly.”然后,教师走到其身边,侧耳倾听其回答,当听到学生的答案正确时,教师再大声地把答案公布于众,给予赞赏,并适时引导:“Good for you! Good thinking! If you say it loudly,that’ll be much better!”

这样,教师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树立信心,学会学习,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二、定向点拨法

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指路人”,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向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所讲的知识精心设计好问题以及问题的正确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几种回答,怎样给予引导评价。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的思路触及问题的实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迅速而准确地达到思维目标,得到正确的结论。如:

Look! good time they are having happily!

A. WhatB. HowC. What aD. How a

在回答时,有些学生根据所学的句型结构,不假思索地就选A。学生的答案显然是错的。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用已学过的词组 have a good time, have lots of time to play football 来思考,让他们分析区别time 的用法,学生马上领悟出来,争先恐后说出正确答案 C。

三、举一反三法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或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作比较,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牛津英语7A Unit 6 Reading 中有这样一个句子:Can you guess where my clothes are from? 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是:Can you guess where are my clothes from? 学生回答在Unit 3 Reading 中曾经学过:People don’t know who we are. 其实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这句的语法结构,答非所问。我就引导他们说出这些句子: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our class? How old am I? When is your birthday? 再引出下面的句子:Your parents don’t know how many students there are in our class. Can you guess how old I am? I don’t know when your birthday is. 让学生思考这些句子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然后得出结论:在英语中,宾语从句的语序应采用陈述语序,不能用疑问语序。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不能回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教师应创造一个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条件,举一反三,然后采取由此及彼、联系迁移、架桥铺路的方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

四、分解难度法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有时教师课前并未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吃不透、摸不准、答不了,学生不容易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以大领小,从小到大,呈阶梯形展现例子。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7A Unit 6 Reading 中出现短语 long red leather boots,要求学生掌握、归纳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学生很难把握。我就举出一些含有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的例句,这些例子由易到难,让他们依次翻译,从所给的例句中分析结构以及顺序。如:

例1:the long boots,the beautiful long boots, the beautiful long new boots,the beautiful long new red boots,the beautiful long new red leather boots.

例 2:those old Chinese stone buildings.

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引导、帮助学生得到结论,并帮助他们编成顺口溜记忆:限、观、形、龄、色、国、材。

五、故意出错法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答问都不积极主动的情况下,教师可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调节课堂气氛,诱导学生抢答。牛津英语8A Unit 4 Main task 讨论的话题是Giant pandas are in danger,在热身活动中,我提问:Why is the number of panda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由于学生准备不充分,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课堂气氛沉闷,这时我接着说:Because people like eating pandas. 听到这样明显的大错误,学生笑开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开始讨论,到课本中寻找答案,积极地思考。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除了回答课本上出现的大熊猫变少的原因外,有的学生还想出了大熊猫变少的其他原因。

故意出错法在课堂上能活跃课堂气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温故知新法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毫无发言的意向时,教师应适度地提供旧知识,引发学生联想,让他们迅捷地以旧推新、温故知新,从而顺利地完成答问。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 Unit 5 Grammar中“so...that” 与“such...that” 的区别时,学生对这个句型了解模糊不清,不敢发表见解。于是,我就说出以前学过的句子:“Eddie is so lazy. Eddie runs so slowly.”“Zhang Hua is such a brave boy. Zhang Hua helps others so bravely.”“This is such an important meeting. This meeting is so important.”“Daniel is so clever. Daniel is such a clever boy.”学生从以前所学过的句子中分析出so 与such 后所跟的词性不同,进而说出“so...that”与“such...that”的区别。

七、直观示意法

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插图、教具等来提示,启发学生答题,帮助学生理解。如:

在教牛津英语7B Unit 3 Reading “A Lucky Escape” 时,让学生在阅读后说出Paul 的逃生路线,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说出来。于是,我就借助于多媒体把路线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看着路线图,用英文说出Paul 的逃生路线。学生们踊跃发言。接着我又趁热打铁,呈现Justin 的逃生路线图,学生很轻松地说出了Justin 的逃生路线。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不感到费力、难理解。用直观示意法,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善于诱导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需要学生努力思考后才能解答的,是要学生奋力地“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问答的过程既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又是教师启发诱导的过程。导答得法,富有艺术性,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传承先贤“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师道精神,在和悦融洽的氛围里,收获教学相长的成果,追求一种教学的化境。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蓉.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解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