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那时花开――回忆拉萨首届业余美术培训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那时花开――回忆拉萨首届业余美术培训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2月,从加拿大回国的画家王荣松万万没料到,这次回拉萨省亲的过程中会遇上几位20年前的老同学,几位仅结缘三个月而感情甚笃的拉萨首届业余美术培训班的老朋友。

原来,已移民加拿大的王荣松这次回来探亲的同时还为老师陈丹青寻找当年遗失在的画。现已是中国美术界知名人士的陈丹青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在工作过,他在的那段日子,给的朋友画了不少肖像,如乌斯玛、阿旺曲扎、叶星生等,桑曲也是其中一个幸运者。经各方打听,王荣松好不容易找到了桑曲的家人,遗憾的是男主人已英年早逝,而且那幅珍贵的肖像画在数次搬家后不幸遗失了。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想到桑曲的爱人是自己20多年前的老同学――次仁卓玛。尽管过去了23年,两人相见,次仁卓玛还是一眼认出了这个第一次到她家做客的“新朋友”,惊呼“你不就是那个调皮的小战士吗?”回想起20年前拉萨首届业余美术培训班的情景,俩人不禁感慨岁月如梭,当即决定召集几个同学聚一下。

4月5日下午,王荣松、昂桑、黄小林、次仁卓玛、强珍,5个已过不惑的中年人在拉萨娘热北路昂桑的画室举行了一次小型聚会,这个简单的聚会牵引出了23年前美术史上的一段往事:

像19世纪末的巴黎之于欧美文艺青年一样,―更确切地说是拉萨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圣地。他们怀着诗意的冲动, 背起行囊来到高原,在遥远的神秘之地寻求艺术灵感。到去―流浪,或者在路上―写作,是他们不可遏止的激情和冲动。陈丹青、马原、于晓东……这些当下中国文坛的活跃分子当年都栖息在拉萨,他们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也都来源于这片高天厚土。尤其是陈丹青的那幅《泪水洒满丰收田》及《组画》(7幅)为他获得了首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享有与罗中立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父亲》齐名的荣誉,从而踏进了“大师”的门槛。陈丹青组画的成功更增添了的魅力,成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不少美术学院毕业生向往的艺术殿堂。

1982年, 5个四川美院的应届毕业生分配进藏,他们对现代绘画的贡献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尤其是裴庄欣。如果你现在在网络搜索“裴庄欣”三个字,99%的内容是关于于晓东的那幅记录上个世纪80年代活跃在文坛的作家和艺术家的《干杯,!》油画,裴庄欣是画里26个人物中的一员。对于油画里的其他人物如马丽华、马原、韩书力、李知宝等,我们都很熟悉,也许是裴庄欣离开太久(他1988年就去了美国),对于许多刚进藏的年轻人而言,裴庄欣不能不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美术圈,提起裴庄欣,没有哪个不竖起拇指称赞的。翻看20年前裴庄欣的油画作品,新生代画家代表昂桑赞叹道:“裴老师的基本功太扎实了,人物的表情以及色彩哪怕现在都没有几个画家超过他。”

似乎不仅仅是裴庄欣被忽视了,连同他在1982年秋天创办的拉萨首届美术业余培训班也被忽视了,迄今,没有见过有关于这个班的任何报道。事实上,这个为期3个月的培训班激发了当时不少拉萨年轻人的绘画理想,从这里也走出了不少成功的艺术家,包括现在新生代的中坚力量――昂桑,区地毯厂的第一位女总设计师――强珍,以及活跃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王荣松,等等。

1982年,裴庄欣从四川美院油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展览馆,一起分配进展览馆的还有校友李新建,裴李二人当年被誉为展览馆的两大才子。当时,展览馆的工作也比较轻松,闲不住的裴就突发奇想:风土人情那么美,如果不用画笔描绘下来实在可惜,而且在那么多年轻人喜欢美术,不如搞个美术培训班吧。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区美协主席诸有韬的支持,在美协的帮助下,拉萨首届业余美术培训班就于1982年的国庆节期间开班了。在市场经济意识非常薄弱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老裴还破天荒地在报纸上登了广告,为的是也能吸引到除拉萨以外的青年人。果然,招生简章见报后,吸引了十几名来自山南、日喀则、林芝的年轻人,他们怀揣美术梦想前来报名。最后,这个培训班一共招收了80多名美术爱好者。办班地址就在当时的文化宫的大礼堂。

王荣松、昂桑、次仁卓玛、强珍、黄小林回忆起说,他们每人被要求带一幅作品前来报名,根据画的水平来分班,基本功好一点的分在一、二班,一共分了5个班。前面两个月主要在教室里画静物,最后一个月裴庄欣则带学生们到龙王潭公园及拉萨近郊写生。上课时间从早上的9点半开始,持续到下午5点。那时的拉萨比现在冷多了,但当时大伙的学习热情相当高。很多人都早早地来,为的是能占到一个好位置练习静物素描;晚上回家,不少人还买了书自学。年底,业余班结业,不少同学又参加了1983年的创作班(由时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孙景波及上海画院水彩画家哈宝执教),继续深造。1985年,大学开始招收艺术考生的第二年,昂桑、次仁卓玛、小林等培训班的20多名同学去报考艺术系,占了总报考人数的一半;而且,专业课考试成绩前两名都是来自培训班的学员,第一名是阿尤布,第二名是昂桑。最后在6个录取名额中,昂桑幸运地被录取,而专业课排名第一的阿尤布因文化课没过线而被刷了下来。同样文化课没过关的次仁卓玛并不气馁,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第二年她也进入了大学艺术系。可以说,上个世纪80年代要能考进大学艺术系,那也是百里挑一的尖子,现在活跃于美术界的画家大部分就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大学艺术系。更多没有踏进大学校园的同学因为生活的压力或者其他机缘不得不放弃了继续画画,而坚持下来的大多都成功了,他们正在享受着绘画给他们带来的荣誉和愉悦。培训班众多学员中,来自于山南某部队的小战士王荣松走得最远,他在1989年考进了四川美术学院。为了圆自己的艺术梦,远赴深圳淘金,经过10年的卧薪尝胆,积攒了相当物质财富的他于2002年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进修,现在的他成了加拿大多伦多YOUNGE空间画廊的签约画家。

培训班结束后,裴庄欣于1986年办起了画廊――这恐怕又算是开画廊第一人了。当时画廊的名字就叫“展览馆画廊”,里面挂满了他和学生们的作品。那时,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学员第一次知道了原来画还能卖钱,而且能卖大钱。游离于主流圈外的画家小林回忆起他的一幅唐卡被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买走时还颇有几分得意。他说,事后裴老师给了他1000多块钱,这在当时已是天文数字了,拿到这笔钱,他开心不已。当时,谁也不会计较裴老师到底卖了多少钱,因为他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如何画画,也教他们懂得了艺术品原来是有价值的。

1987年,学生昂桑步裴老师后尘,集结两三名藏大艺术系的同学在林廓路百乐门附近开了一家类似沙龙的画廊,取名“甜茶馆画派”,这是一个自发的艺术群体,在举办的两年时间里,吸引了十几个画家参加。现在,从“甜茶馆画派”出来的旅英著名藏族画家贡嘎嘉措在伦敦办的画廊名字就叫“甜茶馆”,延续了当年的传统。而昂桑他们前年在拉萨也成立了一个“更顿群培画廊”,目前,该画廊已集合了十几位藏汉画家,这个艺术团体正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已然成为美术界的中坚力量。目前,旅加画家王荣松和以风景油画第一人著称的黄小林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七人艺术家画廊”,取名“七人艺术家画廊”是源于上世纪初加拿大著名的“七人画派”,该画派以加拿大风景画著称。据发起人王荣松和小林说,举办这样一个画廊,主要是搭建一个为参与者与内地乃至世界美术界交流的平台。在今天这个流行“PK”的时代,美训班的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没有预约,没有说明就加入了这场关于美术的“PK”舞台,观者如我、你、他,当然喜见这种百花争鸣的状态,只有“争”,方有百花齐放。

……

故事还未结束,据他们透露,裴庄欣将于今年的六七月回国,并且会回到曾经给他无数灵感的生活。这个今年正好满50岁的前辈尚能饭否,值得我们期待。我们期待这位上个世纪80年代画坛的风云人物为美术再燃一把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