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要了解“学困生”的形成,端正他们学习的态度和改变学习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关爱;转化

《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要实现新《课程标准》目标中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教师不但要教好优秀生,而且还要教好“学困生”,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水平。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始学习的,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不存在任何的难学、不难学的问题,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

1.基础薄弱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运用到物理和数学作为基础,“学困生”的物理思维和数学的运算能力没有很好的运用在化学学习中。

2.目标不明确

在农村有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都是在外打工,不知道毕业以后是读高中还是读职校,所以对学习不关心。

3.学习习惯不良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4.由于是在农村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

采用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考试,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对“学困生”转化的建议

1.贴近学生,跟上潮流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学生的视野也越来越宽阔,对最新流行的歌曲、歌星、电影、电视、韩剧等等都了如指掌,而且对明星人物崇拜的五体投地,除了教师在上课外都是在讨论。“学困生”本来的学习就不怎样好,所以就把精力放在娱乐上。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动向,就关注娱乐新闻,教师不是追星族但要了解学生追的星有谁,有什么特点和作品;不会踢球和打球,但要知道一些球星;不玩电子游戏,但要知道一些游戏的名字和特点。这样与学生沟通起来才会如鱼得水,学生会以为我们是无所不知,成为追师族,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2.特殊学生,特别关爱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D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这爱绝不是溺爱,而是教育人,是要关心和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选择,学会理解和疏导。在众多的教育对象中,我们会碰到一些比较“特别的学生”,他们有很强的逆反性,往往用逞能来掩饰内心的脆弱与空虚,他们更需要被理解和关怀。对特殊学生要多加关注和关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帮他们渡过难关,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还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作业批注,交流思想

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学困生也希望收到关注和表扬,而且表扬比批评的效果更好,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尊重,建立自信。作为化学教师不是班主任,学生的思想和家庭背景在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只有在作业批注时和学生交流。在每一次的检测完以后我都要求学生在改错本上写考后反思,从中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学生把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写出来,我就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批注。如发现有一些学生的成绩不怎样但是他们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我就经常批注“字写得很漂亮,如把学习也能提高一点,两者结合就更加漂亮了”,那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成绩也慢慢提高了;还有一些学生很粗心,经常是在检测中不看题目要求或者是解题不规范,我就在批注时写上“要沉着冷静、细心踏实”;对于在每一次考试中有进步的学生我都会用一些鼓励的语言来表扬他们;在考试中失败了,我就鼓励他们下一次重新来等。

4.改进教法,适应学生的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面临着中考,时间比较紧,在多数的情况实验课都是一带而过,没有让学生动手做。在一次的问卷调查中学生指出了我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实验没有做,我就意识到了化学学困生不是简单的对学习不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备课是备学生的思维,实验不仅限于教师在课堂的实验,更多的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或者是校园内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观察结果。在提问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自己去讨论交流。

总之,在教学中遇到“学困生”是正常的,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就能做好“学困生”的工作,让每一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秀英.有效转化后进生的要素[J].吉林教育,2005(9).

2魏明广.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研所论坛,2010(11).

(作者单位:广西柳江县穿山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