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新生生活现状的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关注大学新生的生活适应性问题,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分析大学新生的相关问题,有助于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调适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 生活现状
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然而初入象牙塔,面对全新的生活,许多新生在思想、心理上都会产生许多困惑和矛盾,从而导致了一些新生在大学生活中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现象。这其中,有一部分同学显得无所适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征,从生活的适应性的角度,研究大学新生存在的一些适应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和北校区的大学新生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不同的专业在不同时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所用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学习、环境、生活和心理5个适应因素。
2 生活适应的相关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771份,问卷回收率为85.67%,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650份,问卷有效率为84.3%。其中,1992-1993年出生的占86.3%;男性121名,女性529名;城镇生源31.7%,农村生源68.3%;独生子女占18.2%,非独生子女占81.8%;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的占31.3%。
2.2 调查的相关结果
2.2.1 离家的困惑 当代大学新生绝大部分都是90后,进入大学前对大学校园都充满了憧憬,对大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性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造成他们情绪上的失落感。尤其是进入大学后都没有主动地去确定新的目标,往往被动地按照学校的安排简单重复地生活,从而产生对大学的失望感。离开了家人的呵护和亲密朋友的陪伴,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真正开始独立生活,许多新生因为独立生活能力的欠缺而感到无助,因为习惯性亲密关系的缺乏而感到孤独。当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得不到同学的关心也不能得到家长的关怀时,就会心生埋怨与孤立情绪,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排解困惑,进而可能诱发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在调查中,有63.2%的新生表示需要时间慢慢适应大学生活,仍然有3.3%说很难适应(表1)。
2.2.2 生活环境的落差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也有一部分来自比较遥远的城市和农村。来到大学,必然会面对自然环境、地域环境的改变。南北地方环境的差异、城乡生活的差异、强烈的贫富差距以及校园环境风气的差异等等,都会造成学生心理很大的落差,带来不可名状的自卑感和浮躁。特别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新生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价值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了更多的关注,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矛盾时,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使得他们不能更好地融入群体生活[1]。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有的新生能很快“入乡随俗”。调查显示,80.6%的新生对于当地的方言没有太大的不适应,并有13.7%呈慢慢适应的状态。可是有的新生却相反,他们非常拘谨、胆小,平时又缺乏与别人的交流沟通,显得有些不太合群,导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从整体上看,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活,有36.3%的新生比较满意,但也仍然有36.6%不太满意(表2)。
2.2.3 生活习惯的困窘 青年期的新生独立意识较强,却又存在依赖的心理[1]。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应的生活常识。来到集体宿舍,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习惯难免会影响对他人的看法,甚至会造成对他人的厌恶感。而且不同的人作息习惯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睡眠质量受到影响。面对大学的自由式生活,很多新生会形成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甚至造成神经衰弱。调查显示,有39.1%的新生不习惯学校的作息时间,33.4%的学生感到自己的起居生活不规律(表3)。好多大学对大学新生的内务考核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每天都要打扫宿舍卫生。对于一些独生子女来说就不愿意去分担宿舍内务的任务,这样会影响到宿舍内部的人际关系。换了一个新环境,饮食方面也会有所不一样,可能由于水土不服、饮食习惯的偏差和个人喜好的不同,新生一开始会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调查显示,大约有25%的同学感觉对学校的饮食不满意,59%的同学表示不习惯当地的饭菜。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按时就餐,饿的时候就随便买些饼干、方便面之类的零食充饥,这些都影响了正常的饮食规律。总体上,面对生活习惯的困窘,有43.1%的新生是由于饮食的不适应,16.4%是由于作息时间的不适应,仅有4.2%是因为其他原因。
2.2.4 经济方面的紧张与混乱 进入大学,结束了高中紧张烦躁的生活,远离了父母的束缚唠叨,大多新生开始了自由式而无计划的生活。如今,在大学的自主生活中,一切生活所需都要自己购置,而面对花色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部分学生一般都会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认为没钱了父母就会补给,在经济上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支配权,从来不会考虑如何合理管理使用生活费这个问题。
在调查的人群中,68.3%的新生来自农村,并且有31.3%的新生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现在的大学生赶时髦、讲排场的风气越来越浓,有些还过于追求所谓的“社会化”,有的学生常出现“经济危机”,由此会影响学业的完成和导致心理问题[2]。有49.3%的学生表示日常生活消费紧张,于是以各种名义向父母追加生活费用,或者是向朋友借钱以抵日常开支,导致经济方面的混乱。另外一些学生则投入“经商”热潮,而大部分学生在业余时间靠兼职打工来赚取生活费用。
2.2.5 课余生活的丰富与空虚 相对高中生活来说,大学的课余时间增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增多了,但是对习惯被安排的学生来说,要自己安排那么多的课余时间还不太适应。调查显示,面对大量的闲暇时间,只有17.7%的新生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而19.5%的新生是处于一般状态,17.1%的新生是比较混乱甚至是很糟糕(表4)。新生的空暇时间主要用来看书、学习,也有部分的学生用来进行娱乐、运动和参加社团活动等。而且只有26.5%的新生没有参加社团活动。其中,有些新生认为参加社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锻炼自己,还有利于综合测评加分。当活动与学习之间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选择,这对大多数新生来说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些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却有小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忙;而有些同学则既不想学习,又不参加活动,课余时间大多数在寝室中荒废,每天无所事事,由此产生空虚感和厌倦感。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网吧、桌球厅等娱乐场所,甚至无节制地沉迷其中。这表明,82.3%的新生都面临着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难题。
2.2.6 管理方式的宽松与失落 在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都比较具体,校规较严格,学生自由支配的项目和时间不多。相比而言,大学的管理制度较为宽松,大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学习科目、时间支配、生活安排等方面的自由空间较多,在班级、宿舍、社团等都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学习中无人督促,生活中无人管理监督,自己不但要学会管理自己,还要适当地管理他人。突然的转变让部分新生无法适应,有些新生也不去尝试适应,反而任由自己随心所欲,甚至有29.6%的新生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长时间的无规律无管理的生活会使新生心里出现一些排斥现象,不愿意去做自己不想做但应该要做的事情。过于松懈的生活会引起诸多情绪纠结,当情绪无法疏解调适时,将不利于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
2.2.7 自我角色转换的挑战 当今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在高中阶段是学校里的优等生或者是班里受人关注的人。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园里,大多数新生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因此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而且还要一下子从别人以自己为中心转变为自己去适应他人和环境的状态,当自己的心态不能相应地得到调整时,新生就会容易表现出苦恼、焦虑和无所适从的现象。此外,大学也是半个社会,不再像高中生活那样一切以学习为主,在大学除了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处事与做人,并且要在新的环境里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这种自我角色的转变不仅会导致内心的冲突,它还会影响到人格的完善[4]。很多学生都是带着家人的高期望进入大学,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社会就业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即使还没有到工作的时候,他们也会产生对社会的适应和社会角色的确定的焦虑感。调查显示,有70.6%的新生时常关注自己的专业以及将来本专业的就业情况,56.3%的新生有想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实施,也有0.6%的认为没有那个必要。其中有20.5%的新生已经尝试去拓宽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以提升自己了。这表明,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为未来努力,正是摆在大学新生面前的严肃课题。
总之, 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新生难免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这需要大学的各种职能部门从自己的责任出发,广泛关注大学新生,了解不断变化着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根据不同地域、民族、类型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抓住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第155页,第150页.
[2]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第178页.
[3]陈金定.青少年发展与适应问题理论与实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第134页.
[4]侯玉波.社会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M].2007-1,第243页.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1XK019)。
作者简介:
冯晓璐(1991-),女,广东阳江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10级心理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