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铃薯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铃薯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蛋白质及淀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在我县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本文作者就早、晚疫病、疮痂病、黑胫病、青枯病、环腐病等马铃薯生产中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马铃薯高产提供帮助。

关键词:马铃薯 病害 防治技术

一、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在气温18~22℃,相对湿度95%以上的日暖夜凉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主要侵害叶、茎和块茎。叶片染病,先在叶缘或叶尖产生褐色的水渍状斑点,在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呈褐色并迅速扩大,产生一圈白霜,干燥时病斑干枯,不见白霜;叶柄或茎染病,呈现褐色条斑,严重的叶片卷缩、萎垂,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焦枯;茎块染病,产生稍凹陷的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病部皮下薯肉呈褐色,并向四周扩大或烂掉。晚疫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带病薯块或病残体中越冬,带菌薯块播种后,会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亡,有的出土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迅速蔓延。病叶上的孢子囊随灌溉水或雨水浸入土中,侵染薯块,成为来年的侵染源。

防治晚疫病可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种薯,以减少初侵染源。在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72%霜克600~800倍、72%克露700~800倍、70%代森锰锌800~1000倍、72.2%普力克800倍、77%可杀得500倍、64%杀毒矾500倍交替喷雾,7天一次,连喷2~3次。

二、早疫病

早疫病在遇到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天,温度26~28℃,湿度高于70%(孢子萌发)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流行。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褐色或黑色,圆形或近圆形,具有边缘明显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块茎染病,产生稍凹陷的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病斑,皮下呈浅褐色梯状干腐。早疫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带病薯块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病菌随着种薯的发芽开始侵染,出土后病苗上产生分的生孢子会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

早疫病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600 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0 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3.8% 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施,以上这些试剂与天达2116 混配交替使用,隔7~10天1次,连续2~3次,疗效明显。

3.马铃薯疮痂病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适温为25~30℃,微碱性或中性沙壤土发病重,主要危害块茎。染病后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不规则或圆形褐色大斑,后期病斑中央稍凸起或凹陷,呈疮痂状,有的产生裂口,一般病斑仅限于表层,不深入薯内。大田内残留的植株、有肉质根的杂草是其越冬的场所,带菌的块根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选用无病种薯、与百合科、豆科、葫芦科等蔬菜作物进行5年以上轮作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在生产中应多施有机肥和酸性肥料。也可用20%龙克菌500倍,或土豆杀菌原粉500克,3%克菌康1000倍液灌根。

四、黑胫病

温度高、湿度大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扩展。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染病幼苗,植株矮小,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横切茎三条主要维管束变成褐色,或胫部发黑,萎焉而死。薯块染病,由脐部向髓部呈放射状扩展,病部、横切维管束、薯块呈黑褐色,湿烂发臭。种薯染病,腐烂成黏团状,不能发芽,或者刚刚发芽就在土中腐烂,不能出苗。黑胫病主要是种薯带菌,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

防治方法:选择无病种薯,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减少黑胫病菌源。也可用3%克菌康1000倍液、70%毕菌手500倍、77%可杀得500倍、农链3000~4000倍液灌根、灌穴。

五、青枯病

青枯病发育适温为30~37℃,最适PH6.6,酸性土发病重。幼苗和成株期都能发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植株或绿色枝叶急性萎焉,开始萎焉早晚可恢复, 4~5天后全株萎焉枯死,但是仍旧保持青绿色,横剖维管束变褐,薯块切开后,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会有白色粘液溢出,严重的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该病菌侵入薯块后在窖中越冬,或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无寄主可在土壤中腐生。

防治时除种植无病种薯,及时挖除病株外,也可在病穴灌3%克菌康1000倍、或DT500倍、或毕菌手500倍、或72%农链3000倍来 杀菌。

六、环腐病

环腐病发育适温为20~23℃,致死温度为干燥情况下50℃10分钟,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染病分萎焉和枯斑两种类型。萎焉型:萎焉从顶端复叶开始,叶缘内卷似缺水状;枯斑型:在植株茎部复叶的顶上发病,叶脉、叶缘及叶尖绿色,叶肉为灰绿或黄绿色。块茎发病:横剖维管束为乳黄色,以至黑褐色,皮层内现弧形或环形坏死,故称环腐。该病主要通过种薯传播,病薯播下后,有的芽眼腐烂不发芽,有的出土后病菌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者进入新结的薯块而致病。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建无病种薯基地。也可用3%克菌康1000倍、72%农链3000倍、毕菌手500倍液灌根。

七、病毒病

25℃以上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生长的环境,亦有利于该病的发生。马铃薯病毒病有卷叶型、花叶型、坏死型三种。卷叶型:叶片自边缘或沿主脉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的每片小叶呈筒状。花叶型:叶绿素分布不均,叶面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枝条、茎及叶、叶脉、叶柄出现褐色坏死斑,重时全叶萎焉或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种植脱毒种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逆力,及时治蚜防病。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800倍液,或脱毒师600倍液,或病毒克星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