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视域下财政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财政学是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与财政专业课的应用理论学科,它不仅包括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还包括与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财政现象及与之相应的财政管理方法等。自亚当·斯密创建财政学以来,这门学科已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理论的发展是缓慢的,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也是大致不变的。但是,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国在各个时期的财政政策与手段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当前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财政学教学内容与材料的滞后与枯燥,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对财政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而缺乏对当下财政现象的深入分析与解释,使得学生对财政学的理解流于表面,不清楚政府为什么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不理解政府为什么要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和社会进行调控,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法透过现象探索财政本质,达不到揭示支配这些财政现象的规律的教学目的。正因为教学内容呆板与僵化,财政学的教学被禁锢在一个“高大上”的层面,而没有将开放性的观念植入教学,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最终使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财政学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财政学知识,对政府收支活动进行分析与讲解。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主要以被动或被迫的方式获取知识,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理论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深。由于存在教学的单向性,而不考虑教学的动态性,教师无法在授课时及时知晓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掌握情况,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得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讲授政府的转移支付时,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形式等内容,学生只能单向、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入,对这一问题感觉非常抽象,很难理解清楚。因此,教师应该着重从学生的认知与接受的方面去思考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从理性的角度理解转移支付,还要从感性的角度主动分析国家进行转移支付的目的和好处,通过反馈、互动的方式,使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狭窄
财政学的教学目标应与财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互衔接和一致。财政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性的高级专门人才,对基本专业素质的要求为具备财政、税务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人才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财政、税务、财务、税务筹划等方面的工作[3]。具体到财政学的教学目标中,过去我们只注重财政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也只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这种狭窄的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不具有从事财政包括税收、监管等方面工作的综合能力,也不具备复合型与应用性的特征,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应引入生态学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观点,扩展财政学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财政学教学活动亦能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学教学的生态性特征
(一)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4],整体性是生态系统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整体性是指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有序整体。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财政学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生态要素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内在关联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埃德加·莫兰认为,人们不能把部分孤立于整体,也不能使各个部分互相孤立[5]。整体的功能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各组成部分有秩序、有规律的结合,形成特定的功能。在财政学的教学系统中,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等生态要素、多维生态因子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统一的整体。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要素都有其特有的生态位,不可互相替代,具有财政学教学的特定功能。只有各生态因子协同发展,才能促进财政学教学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这是实现财政学教学与发展的基础。
(二)开放性
生态系统本质上是开放的系统,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必须保持内外的开放,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保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保持其生命力。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避免地与外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没有完全孤立发展的生态系统。教学系统不可能将教学活动与外界完全隔绝,财政学教学活动也是如此。财政学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传递过程,是教学主体对内部各种教学因子及外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信息的采集、编码、翻译和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必须处于开放状态,各生态要素要与系统内外部不断进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才能使财政学的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作为一种生态系统,财政学的教学活动不是封闭的、孤立发展的,它始终处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内外部因子共同作用的开放系统中。
(三)动态平衡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保持着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相对稳定状态,即生态平衡。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遵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演变规律,从而形成有层次、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即系统总是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推动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财政学的教学系统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影响教学系统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既有教师水平、学生状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内部系统的变化,也有经济增长速度、社会发展情况、财政收支结构与规模、财政政策等教学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它们直接影响财政学教学中各生态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依照生态学理论,教学生态系统应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并且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平衡状态。那么,如何使这些生态因子处于相对平衡,并达到更高级的平衡状态,这是财政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四)可持续发展性
在生态系统中,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度间寻找平衡,是一种不超越环境和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当前利益,还要放眼未来;不只局限于系统本身,还要强调与环境、经济、社会的协同持续发展。在财政学的教学生态系统中,系统的发展不能只强调学生对每堂课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才是教学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将财政学的教学活动与外部的经济、社会等政策环境相结合,寻求教学活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从可持续发展观来看,事物发展的各阶段都是相互依存的,目前的发展是将来的基础,必须保证事物持续性的发展。发展要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任何一方的发展变化都会作用于整体,不能因为某一方的发展而损害另一方甚至整体的利益。在财政学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将来发展的基础,应将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整体性与协调性,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提升至更高的教学目标层次。此外,教学系统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教学形式或教学内容的多样、丰富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将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强调整体性,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财政学教学要注重系统的整体性,从多个方面进行生态教学。首先,财政学教学系统中的学生作为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其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体现了作为个体的“人”的整体性。在该系统中,学生应是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财政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更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注重其能力的培养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才是生态视域下财政学教学的基础和归宿。其次,在生态视域的财政学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生关系融洽是构建和谐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置于平等的位置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与环境,构建生态主体间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由此建立具有整体性的生态型师生关系。只有优化整体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的“共生”,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次,财政学的生态教学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用多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统一、整体的教学环境。就教学系统内部而言,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与学生精神环境的统一,注意内部的整体与协调。外部系统包括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一切事物———经济、社会及政策等各方面的环境因素,要让学生认识到其不仅生活在这些环境中,更重要的是财政知识大多来源于其生存的外部环境,应该注重教学活动与外部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在这个由人与环境共同组成的教学生态系统中,我们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验并享受教学环境的和谐。学生通过课堂的知识学习,结合外部环境的财政现象、财政政策等内容,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总之,应从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注重开放性,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会受到外部环境系统的影响,并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的输入输出与外部保持密切联系。系统只有开放,才能吐故纳新,增强内在生命力[6]。财政学的教学活动也只有开放,才能使教学内容和手段得到丰富和拓展,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对财政知识与财政现象的理解。在财政学的教学系统中,生态教学要求生态系统要向外部环境开放,而不能是封闭的。这里所说的开放不仅包括作为重要生态因子(教师和学生)向外部系统的开放,还包括教学内部系统向外部环境的开放,使各种信息流通畅地传递,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与目标。一是生态要素与外部系统的开放。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性的个体都有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背景,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财政学的生态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教师和学生要有专业而敏锐的眼光,发现身边、生活或学习中与财政相关的现象和政策。有了这种认识与意识,师生的关注点就不会局限于教材,这不仅使财政学的教学内容更丰富并具象,还能使师生成为教学资源的收集者和创造者,易于教学和学生的理解。二是教学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开放。财政学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还包括文化、制度等,教学活动需要与外部生态环境进行信息的输入输出来充实教学内容。财政学的生态教学强调教学内容来源的开放性,即教学内容应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或改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财政学的教学内容,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内容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将财政专业知识与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并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另外,开放性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以往的课堂教学内容只重视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灌输,独立于社会经济生活之外,与鲜活的社会经济相分离。比如“,土地财政”这一概念以前没有出现过,这一财政现象是与当前的经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这要求我们将开放的眼光投向这个开放的财政学教学系统,用财政专业理论和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因此,财政学的教学应具有开放性,打通课堂通向社会的通道,使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沟通书本与现实生活,使“两个世界”相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基于动态平衡性,创新教学方法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停的运动与循环中,进行着永不停歇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传递与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遵循着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规律,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仅要保持其初始稳定状态,更要在人为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形成更合理的结构,发挥更有效的功能,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财政学教学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也是在动态平衡中求发展的教学过程,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系统中,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媒介、以教学方法为手段架起与学生联系的桥梁,系统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影响进行动态调整,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基于动态平衡原理,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语言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取舍做出灵活的调整。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兴趣也会影响教师情绪的变化与教学能力的发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教学呈现出由矛盾到平衡、由新的矛盾再到新的平衡的过程,教学在动态平衡中不断前进,最终完成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一的讲授型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的动态平衡,但这种平衡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资讯丰富的今天,这种方法已不能满足财政学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包括学习能力、情感体验及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教学系统的发展和优化提供动力。另外,应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将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心灵的沟通、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师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将低水平的教学平衡发展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平衡。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教学由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变成双向的互动过程,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学内容也不再是一堆枯燥的理论,而是丰富生动的具体现象。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递的关系转变为教生间关于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通过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输入输出及动态调节,最终达到财政学教学系统的高级平衡状态。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设置教学目标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可持续发展是这一过程中的最佳状态,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互动状态的功能体现,它要求系统不仅要保持自身发展,还要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保持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与接受,并成为全人类的行动指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主体,即人的因素。在财政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主体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财政学教学担负着培育生态主体之一———学生的重任,会对生态主体的观念、素质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财政学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生态主体的协同与合作。按照财政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标准,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点运用到财政学教学中,必须重新设置教学目标。首先,教学目标设置应是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把学生的情感、价值、意志等素质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其次,教学目标不应是预设和一成不变的,它应随着师生的发展和具体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再次,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不仅包括财政、税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素质要求,还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最后,教师、学生、环境和其他生态因子都是财政学教学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教学环境或其他因子的利益为条件,师生和其他因子是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因子的缺失或损坏都会引起整个财政学教学的紊乱。因此,财政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兼顾全局,注重整体效益的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学教学有着丰富的生态特性,应将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与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财政学教学要进行生态视域的思考,将生态观念引入教学,从生态学的角度探寻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使财政学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教学系统达到高水平的生态平衡,最终实现财政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翠兰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