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戏剧(影视)演员培养的新挑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戏剧(影视)演员培养的新挑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舞台表演艺术是演员为主体的艺术,是当众塑造“人”的艺术。当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表演艺术的魅力就是活人演给活人看,并且直接让受众在身心上获得震撼或愉悦时。又怎么能把演员的培养按照惯例一层不变的延续下去,今非昔比我们无法用有限的知识去挑战无限的世界,艺术是求变,而不是靠守,守则消亡。

关键词:表演观念;常态;创造力;来料加工

中图分类号:J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30-01

从现代戏剧的先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开始,一百多年来西方最杰出的几位戏剧表导演理论家:布莱希特、梅耶荷德、彼得・布鲁克、耶日・格洛托夫斯基、铃木忠志等,一直在不断的探索研究戏剧演员的培养方式,使得戏剧表演艺术这门学科日趋完善。

而当中国话剧走过一百年的时候,我们也更加自信和清楚的看到前辈一路走过脚印,在今天我们更有理由来谈论对演员的培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处在一个不断改革、不断探索的开放进程之中。我国戏剧已经彻底打破了封闭的体系,走向了世界戏剧的大潮,这一切都源自于各个领域里观念形态的开放,在戏剧领域里就是戏剧观念的开放。这种观念上的开放,打破了我国戏剧舞台上几十年一成不变的戏剧形态。所以,在创作上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给演员的培养提出了挑战。

记得在上海戏剧学院读研时,我的表演导师谷亦安教授曾讲过:“表演者的身体应该象“水”,把他放在不同的空间里就变成不同的形状,演员最忌始终一个形状。”按照惯例,演员的培养取决于他毕业后将要面临的表演创作对他的要求。戏曲演员是按照戏曲表演的特定要求培养的,芭蕾演员是为了能完成最高水准的剧目而进行训练的,而歌剧演员也是如此。对于戏曲、芭蕾和歌剧演员的培养而言,由于这几门表演艺术的形式和风格样态仍处在相对的稳定状态,学生演员毕业后基本上是以演出传统剧目为主,也就是说,对于培养戏曲、芭蕾和歌剧的演员的表演老师来说,他们对学生演员将来要从事的表演创作是个什么样态,在技术上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仍然是很可预期的。

然而在今天,对于培养“影视、话剧”演员的表演教师来说,演员的培养和训练就再也不是一种“预期的来料加工”了,也就是说我们在“打造”演员的时候似乎没有明确具体的蓝图可依了。不是按照剧目来培养演员,戏剧观的开放和多元,带来了创作上的无限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就戏剧创作的样态而言, “创新“不仅是每个导演的追求,而且成了观众对每一个演出作品的期待。这样,表演教师和学生演员们就无法预知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创新”,以及这种“新创”所带来的具体挑战。从逻辑上来讲,这就是要求我们所培养出来的演员具有无限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诚然,我们过去的表演教学也强调演员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表现力。过去我们的教学观念着重于知识、经验和技巧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它的目的是“预期的来料加工”,是让学生积攒创作秘诀和锦囊妙计。这种教学是在做加法,过多的强调权威必然会削减学生的创造力,导致教条和僵化。

下面是一些在表演教学中过去常见的错误:老师讲的多;示范的多;评论的多;而学生听的多;记忆的多;做的少;赞扬和否定;极度的控制等。

这些在我们当下的课堂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趋势,本科教育是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阶段,而不是研究型的学习模式。在这里,“常态发展”已成为学校大部分教师普遍的概念。是按照过去“预期的来料加工”来评判我们演员的学习,毋庸置疑,艺术教育需要标准,但是自由的思想和创造力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被条条框框给束缚住。

在这里我想起英国的一句谚语:“穿上鞋才知道哪里夹脚”。 当下我们的艺术教育面临的学子是在极度的竞争中,使得大批的学子加入了艺术学习的行业,他们已经习惯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方式主动学习被取代,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被权威的一言堂夺走,我们变得如此深陷于权威/控制的千丝万缕之中以致我们的创造力瘫痪。

因此,对于演员的培养,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对“未知来料的加工”的提出,已经不是简单的对教学的反思,是对表演教师知识的新挑战?未来的演员培养是要打破我们所有的“惯性模式”以及对演员创作的束缚和障碍,让他们成为一个身心自由的生命个体,是一扇敞开的创作之门。

英国著名的现代戏剧表导演艺术革新实践家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一书中阐述了他对现代戏剧的观点,“……我们唯一可行的是:从我们今天所处的现实条件出发,重新考察阿尔托、梅耶荷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格洛托夫斯基、布莱希特的论断。”事物是流变的,演员的培养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能完善这门艺术。

参考文献:

[1]格・克里斯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演员的培养[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3

[2]耶日・格洛托夫斯基.迈向质朴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