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毕淑敏:用爱破解幸福密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毕淑敏:用爱破解幸福密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淑敏档案盘点:毕淑敏的身份很多,她是医生、心理师、作家,还是一个“生活家”。她的作品多与自己的职业角色有关,笔下流淌出的质朴文字,渗透着睿智、哲思和温情。她的心灵之旅好比一篇哲理散文,主题是“爱”;她的传奇人生经历又似一本长篇小说,主题还是“爱”。她的主要著作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花冠病毒》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爱听母亲讲那过去的事情

有一年,毕淑敏自敦煌归来,兴奋地同母亲谈起戈壁滩的黄沙、祁连山的雪峰。一直安静听她“喋喋不休”的母亲,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才3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西域黄沙迷漫的古道。”

毕淑敏大吃一惊,因为她从未听母亲讲过这段往事。母亲笑了笑,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当年也没有火车可坐。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我每天抱着你,天不亮就爬上装货的卡车,在戈壁滩上颠呀颠,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母亲讲着讲着,眼圈儿不觉泛红了。倾听了母亲的描述,毕淑敏这才知道发生在当年的故事,她无法想象当年母亲是如何抱着自己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地来到北京的。

从此,毕淑敏常听母亲讲起那过去的事情。她说,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过去;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追忆尘封的岁月。在她看来,母亲的故事半是讲给子女听,半是自言自语。随着母亲的讲述,毕淑敏早年的记忆被唤醒……

穿戎装和白大褂的岁月

高海拔、缺氧、超低温……16岁的小丫头,对这些词汇并没有什么概念。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她成为阿里高原骑兵部队的卫生员后,感觉似乎到了另一个星球。

17岁那年的冬天,毕淑敏是军队里的小医生,经常拉练穿越阿里高原无人区。那一次,她身背足有70斤的重负要走60公里的高原路程。那天中午,毕淑敏不小心把自己的午饭扣在了牛粪上,于是只得饿着肚子继续走。走不动了,就趴在地上休息一下。这时,指导员走过来对她说:“不能休息了,太阳落山之前要赶回去,否则就会被冻死在雪地里。”毕淑敏回忆说:“负重、远途、空腹,我觉得反正我走不到目的地了,真想一走了之。当时路的旁边就是陡峭的悬崖,只要把手放开就可以失去生命。但是,我的手反而更紧地抓住岩石缝,我不想拖累别人,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毕淑敏机械地抬动脚步,在月光下走完了最后几十里路,终于到达了宿营地。

后来,毕淑敏脱去戎装,转业回到北京,在一家工厂的医务所任主治医生、所长,一干就是22年。“无论是面对雪山,还是行走在荒原,我都有一种特别朴素的感觉,就是人生非常短暂、脆弱,如果你不努力赋予它价值和意义,努力精彩地生活,它就会像昆仑山的雪或寒冰一样很快消逝。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这么想,也努力这么做。”当年在阿里的历练,让她心灵剔除浮华,留下本色。

对于人的心灵和生命的敏感,使毕淑敏有了用文字表达的欲望。为此,她用一年半的时间自学完了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的所有课程。

1986年,34岁的毕淑敏铺开稿纸,利用当医生值夜班的时间写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完全不懂写小说章法的毕淑敏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了处女作《昆仑殇》。

稿子送到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昆仑》杂志编辑部不久,编辑部来信,说“被文中磅礴的气势和沉重的主题所震撼”,同时质疑稿件是否请人捉刀。次年,第4期《昆仑》杂志重磅推出了《昆仑殇》,《小说选刊》接着转载,引起轰动。不久,获得第四届“昆仑文学奖”。从此,毕淑敏步入中国文坛。

走上弃医从文之路

在急速变化的年代里,许多人面对与婚姻家庭、择业、教育、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工作压力等问题有关的心理负荷,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这使他们开始寻求心理上的帮助。在毕淑敏心目中,心理学就是让人觉得幸福的一门科学。在北师大主修心理学博士之后,毕淑敏与朋友合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冠名的心理咨询中心。出乎她意料的是,来咨询的人太多了,很多人为了得到她的诊治,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咨询者的信任,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怎么办?陷入愁苦之中的毕淑敏心想:“与其如此这般地蚂蚁啃骨头,不如换一种方式,把我的那些感悟和很多来访者所给予我的那些启示,用文字去表达,这样可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书的时候,也许有一句两句话会触动他们,让他们有一些思考。”

心动不如行动,1991年,毕淑敏决定退出从事了22年的医生行业,静心写作,把自己人生的体验、思想的精华诉诸笔端,捧出佳作以飨读者。

“一个人是很丰富很复杂的综合体,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还有和社会的关系,都是紧密联系的。当作家就是去描写、掌握它们之间的关联。”她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人们找到心灵的家园。

用爱去破解幸福密码

毕淑敏曾在国外一家报纸上看到,按照投票者投票的多寡和权威人士们的表决所的“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排序为:第一,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第二,给病人治好了病,和病人告别时刻的医生;第三,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城堡,望着自己劳动成果的孩子。备选的答案为:写完了最后一个字、画上了句号的作家。当时,毕淑敏将答案与自己一对照,感觉自己居然已集这几种公众认为的幸福的状态于一身。

毕淑敏说:“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一定要为生活找点意义。生活本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让它变得有点意义。生活本身并不幸福,所以我们要幸福地生活。”正如她在散文《提醒幸福》中所写:“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的确,生活中不缺少幸福,缺少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毕淑敏说:“幸福感不是某种外在的标签或者技术手段可以达到的状态,而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内在把握和感知。”正如她在散文《素面朝天》中所言:“我是女人,也很爱美。但我却不喜欢化妆,不喜欢往脸上涂抹一些失了真我的颜料。”

其实,她的文风也是“素面朝天”,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凡之中见真情,朴素之中见思想,因而读她的作品不失为一种精神享受。“素面朝天”是毕淑敏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解读,在她看来,真正的美丽并非来自外表而是心灵。当一个人的精神富足时,那种朝气与活力、乐观与自信就是一种美丽,这美丽足以弥补一切外表的缺陷。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感觉,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任何物质的东西。毕淑敏认为,再多的金钱也和幸福无关,因为真正的幸福并非经济条件上的,更多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是一种精神境界。

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毕淑敏央视“百家讲坛”《破解幸福密码》一经问世,便受到读者的关注。在书中,她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为我们详细解答如何破解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恐惧等这些潜藏在意识深层的创伤,思考与探索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那有温度的文字似乎触及了人的心灵深处,并与我们一起品尝幸福。

这就是毕淑敏,一个本色、温情、幸福的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