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等离子屏全面量产 长虹多重利好夹杂成本难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等离子屏全面量产 长虹多重利好夹杂成本难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量产只是长虹等离子项目迈出的第一步,业界关于长虹长期为该项目烧钱的质疑也因此得到缓解。但在看似好转的等离子市场中,长虹还有诸多问题要面对。

3年的苦等之后,长虹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喜悦。

2010年1月21日,由长虹集团投建的国内首条42英寸以上的等离子面板(PDP)生产线实现全面量产,年产能从原来的108万片提升至216万片,产品月综合良品率达到80%以上。这表明,长虹在等离子平板显示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据业内人士介绍,等离子屏生产只有当良品率达到85%以上企业才能实现盈亏平衡,才敢大规模量产。业界认为长虹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

受此产能提升事实的鼓舞,就在同一天,长虹还宣布继续扩充产能,使之增加到300万片。

艰辛历程

在CRT时代,国内彩电企业曾创造过辉煌,但在平板电视日益普及的今天,它们集体失去了话语权。由于以显示屏和模组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占据了整机生产成本60%以上,对这些上游部件缺乏掌控力的国内彩电企业利润微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附加值最低的末端组装制造环节。

为了打破禁锢,2004年7月,刚上任长虹集团董事长的赵勇在一篇题为《由长虹的实践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三坐标”的产业发展规划。他认为,如果长虹无法掌握上游核心部件,还不如不做彩电。

在经过一系列协商之后,2006年12月,长虹集团控股的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以999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荷兰Sterope投资公司75%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韩国第三大等离子制造商欧丽安公司75%股权,成为欧丽安等离子核心技术和300余项相关专利的产权人。到了2007年4月28日,由长虹、世纪双虹和美国MP公司合作的“虹欧PDP项目”在绵阳经开区长虹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

据长虹方面介绍,虹欧PDP项目一期工程耗资8亿美元,当时,资金捉襟见肘的长虹不得不以虹欧一期工程为抵押物,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了1.5亿美元政策性贷款,为期10年。除此以外,长虹还寻求上市公司融资来减压。但它在2007年12月提出的28亿元定向增发方案被证监会否决;次年6月12日,长虹董事会再次通过了《关于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议案》,计划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30亿元。此方案虽然被批准,但由于A股大盘的深幅调整而未能实施。及至2009年7月27日,长虹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计划才再次启动,它将其中的10亿元投入等离子项目,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离子屏及模组。

《IT时代周刊》了解到,虹欧PDP项目自开工建设后先后经历了基础建设、设备及线体设计规划、批量试产、量产爬坡等阶段。期间,遭遇了“5・12”汶川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冲击。而等离子项目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几乎一边倒的不利舆论环境,则让它体验到该项目“许胜不许败”的艰辛。

“由于对等离子技术不了解,很多人将长虹进军等离子喻为‘豪赌’,舆论一度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虹欧副总经理沈一楠说。依据沈的介绍,与液晶电视相比,等离子阵营近几年有明显的收缩之象。如2009年初,拥有多项等离子核心技术的先锋、日立相继宣布退出等离子面板生产,转而向松下购买。特别是日立,甚至连整机都改成了贴牌生产。

在沈一楠看来,更让长虹感到有压力的是,韩国厂商三星SDI和LG显示也有收缩等离子阵线之意,它们在各自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亏损的情况下(2008年),对液晶产业的投资热情日渐高涨。

多重利好

现在,长虹已经完全掌握了八面取等离子量产技术,其拥有的等离子面板专利数也达600多项,几乎占了全球等离子面板专利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大的技术实力将为虹欧PDP项目保驾护航。并且,市场分析人士也认为,自去年第三季度起全球等离子电视出货量有了明显复苏,等离子市场将面临新一轮产能扩充机遇,这对于做大心切的长虹无疑是个好消息。

据来自DisplaySearch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球等离子电视的复合增长率达11.2%,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23%,预计2011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量有望达到262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将突破370万台。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的统计资料也显示,日企的等离子电视销量将维持增长。该协会估计松下在2010年的等离子彩电的销售增长率将达到10%。

而据沈一楠透露,由于担心液晶面板未来两年内出现缺货和价格上涨的局面,为了确保平板产品出货量,包括TCL、康佳在内的多家本土彩电生产企业已经与长虹预订了等离子面板购买协议。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等离子面板产能和整机生产效率,长虹已决定在虹欧等离子面板工厂中建设自己的电视整机生产线,通过去除重复工序等手段实现无缝连接的等离子电视一体化制造。

“全球等离子面板竞争已经进入寡头竞争阶段,松下、三星、LG电子等厂商都拥有500万片以上的年生产能力。尤其是松下,它的几个工厂已相继扩产,2010年的等离子面板产能将达到1200万片。”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指出,若想真正掌握等离子面板的成本优势,虹欧的等离子项目还必须继续扩能。谢勤益说,长虹自身彩电的年制造能力超过1000万台,如果加上其他厂商的需求,在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刺激下,其年产216万片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谢勤益没有明说,但其言下之意是虹欧等离子屏在增加产能之时并不担心“消化”问题。此观点得到了沈一楠的肯定。

国内平板产业或将因为上游屏资源的解决而受益。业内普遍认为,只要长虹能以等离子屏为依托完备产业链,在技术、性能、价格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很快得到体现。而国内平板电视很可能因此重复上世纪90年代大屏幕彩电的历史,整体降价20%~30%!

发展猜想

对于长期饱受“缺芯少屏”之苦的国内彩电产业来说,虹欧PDP项目量产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悉,为了该项目的更好发展,四川省相关部门表示,将协同国家有关部委围绕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的战略布局,加大对项目二期工程建设的支持。而按照虹欧PDP项目的发展规划,二期工程将在2012年完成,届时,其年产量将达到600万片,超过LG显示,成为仅次于松下和三星的全球第三大等离子面板供应商。

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发改委在去年年初曾专门发文,提出连续3年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以面板重大建设项目为牵引,打造相对完整的平板彩电产业链。这说明国家仍会继续对国内的面板项目予以扶持。

但问题是,在全球等离子产业开始转好的大背景下,这是否意味着长虹等离子项目可以从此无忧无虑地向前奔跑呢?答案是否定的。

沈一楠坦承,虹欧等离子项目还有个棘手的问题要解决,即如何在不断扩充产能时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他说:“公司并不担心扩产的资金问题,因为有长虹这只大手支持。难点在于,如何尽快鼓励和引导国内厂商参与到等离子产业链建设中来。”

对此,另一部分人士指出,毕竟涉足等离子屏项目的本土企业较少,如果这种唱“独角戏”的局面不能得到较好的改善,长虹即使打通了上下游产业,也依然会因为缺乏行业的协同规模效应而很难获得较大的市场影响力,甚至会陷入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他们认为,鉴于去年年初欧盟突然宣布实施电视最低能耗标准,将诸多日韩厂商的产品挡在门外的举动,对任何看似好转的市场迹象仍不能欣喜。

“量产仅是长虹等离子业务迈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它去解决,也有更多复杂的环境等待着它去适应。”上述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