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想说、敢说、会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想说、敢说、会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语言教学的规律,选择趣味性强,具有游戏性质的内容,并通过多听、多看、多读、多动、多练等多种手段,有效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

一、想说

要让学生说话,首先得让他们想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懒得动口表达,那对他而言说话就可能成为一种累赘。

1.听话――榜样的牵引。“小时候我总以为你很美丽,小时候我总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在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权威性的人物。教师的说话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质量。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能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课,在讲课过程中普通话标准,语音语调以及讲话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话,学生心中就会产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时还会萌发一种想法:要是我也能像老师一样该多好啊!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想说的念头。

2.活动――游戏的激励。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它能促进学生身体和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小学生总能以最快的时间、最大的激情投身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在这种激情中学生的说话欲最强,此时的他们敢于忘记一切,信口开河。当游戏刚结束时,学生的神经仍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需要以某种方式把自己尚未散尽的热情表达出来。教师就可把握机会,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玩时感觉怎么样?以后还愿不愿意玩这样的游戏等等。让学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敢回答,都想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想说的目的。

二、敢说

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一个问题提出,即使这个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而当你向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他却能回答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说。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我们的孩子是新生的花朵和树苗,他们渴望“阳光”。小小的一个微笑,轻轻的一句“你真行!”“你一定能做得更棒的!”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尊。教师要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眼睛,看优点,要用放大镜,抓住他们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鼓舞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常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表扬和批评学生。长此以往有些学生被捧上了天,而部分学生则经常成为老师批评、讽刺、挖苦的对象。其实,越是说不好的学生,越需要尊重和激励,因为他们更期望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渴望教师的表扬鼓励来树立自信心。我们教师不要吝惜对说不好同学的表扬和鼓励,有时候一句微不足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三、会说

1.加强朗读――会说之辅。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表达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而建立起学生语言的目标。重视朗读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促学生水到渠成地表情达意。

2.用心观察――会说之源。首先训练学生用眼睛去看世界,去观察周围的生活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有意识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扩大视野,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日常生活中可供观察的内容很多,我力求有步骤、分门类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各种观察为“说”创造取之不尽的素材。

在观察活动中,我耐心地教会孩子们“看”的方法和顺序。如观察植物的花草树木类,让孩子们从花草树木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去观察,将其特点看仔细、说清楚。在学生表达时,我提示学生适当加上自己的心理活动,流露自己的喜爱之情,启发他们联想古诗佳句以增加表达效果;还鼓励他们将观察所见编成童话。观察动物,也是如此。

3.情景创设――会说之助。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白与简单表达中,更应注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想象,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从而达到会说的效果。

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教师事先做好录音,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等等,扶中有放,放中有扶,这些都是令学生会说的“妙招”。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师要因人因地,随时随地把握机会,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随风潜入夜”地在喜悦中收获成功,在成功中收获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