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门限模型下教育经费支出对就业和经济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门限模型下教育经费支出对就业和经济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阐述了就业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利用1991-2013年中国面板数据,根据就业率的门限特征进行了门限回归分析,分析表明,教育性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存在门限值,门限值为3.95%,在此门限值下面就业率的提高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针对此结论,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rat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escribed. The threshol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hina's panel data from 1991 to 2013 shows that there is a threshold value of the proportion of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in GDP, and the threshold is 3.95%. The increase of the employment rate under this threshold value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economic growth.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就业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门限回归

Key words: employment rate;expenditure of educational expenditure;threshold regression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017-03

0 引言

步入21世纪,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无法替代的作用,为了抢占经济增长的制高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教育领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从197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仅为93.8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7%到201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6420.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5%。我国对教育方面的大力投资,体现出我国对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家迫切的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重新振新第二产业,还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都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来实现。分析现在发达国家的情况,无不是将资金大量投入教育领域,才使经济实现真正以上的腾飞。但对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幅员辽阔的疆域,复杂多变的地形,积重难返的历史,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形势都阻碍着教育水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育领域的投入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产生。因此,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必须要有长远的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求出最优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比重。

教育经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与此相关的研究国内外一直都有涉猎,舒尔茨(1960)在美国经济年会上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创新性地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他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带来的收益是劳动收入增长的70%,教育投资增长带来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33%。他认为,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教育使社会分配趋于平等。丹尼森(1985)[1]对1929-1982年间美国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知识进展解释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66%。由此丹尼森得出以下观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就是知识进展,且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一样重要。Helms(1985)[2]利用美国48个州1965-1979年数据回归发现,增加教育支出可以提高以个人收入表示的经济增长;Easterly和Rebelo(1993)[3]也发现公共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关于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莅临研究国内也有不少。王俊、孙蕾(2005)通过构造预算内财政教育支出和GDP的VAR模型,从动态角度说明GDP预算内教育支出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效果。结果发现,从短期来看,增加教育支出将使GDP的增速降低,但从长期来看,预算内教育支出促进GDP增长。王延军(2007)通过改造罗默-卢卡斯模型,建立联立方程组,研究我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后者每增长1%能够带动前者增长0.694%,前者每增长1%能够带动后者增长0.367%。陈文虎、周凌光、褚晓静(2012)指出,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支出增长对投资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产生的效应及教育自身的外部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教育支出作为消费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虽然国内外于此相关的研究有很多,但多集中在研究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上,关于教育支出、经济增长、就业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实践表明,就业与教育投入之间的联系密切相关。

因此,这三者需要有机的结合来分析。我们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构造教育支出、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门限模型,求解最优化的教育支出比重,以此为基础,对国家经济政策提出建议。

1 数据选取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1991-2013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单位:亿元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人民币)以及社会就业率(单位:%)。数据来自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本文研究数据之前,首先利用eviews将年度数据转换为半年度数据,方便后文的回归分析。

2 关系检验

建立经典数学模型的基础是变量的序列是平稳的。所以为了避免虚假回归,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前,需要对变量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首先利用单位根检验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平稳性;其次,利用协整检验检验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最后,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利用Eviews8.0软件进行相关检验,来充分验证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确切关系。

2.1 单位根检验

在建立门限回归模型之前,为了避免伪回归,本文首先对转换后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第一步利用eviews8做出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图,由图1可初步判断两变量为非平稳序列。

第二步观察两变量的自相关图,以此来判断变量的平衡性。由图2,图3可以看出,随着k的逐渐增长,两个变量的其自相关系数rk不是很快的趋于零,即缓慢下降,再次表明两个时间序列均是非平稳序列。相应的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自相关图如2、图3。

第三步进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得出x和y在不进行差分前,在1%,5%,10%三个显著水平下,单位根检验临界值都小于DW临界值,表明两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对x和y进行二阶差分后,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因此表明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即可初步判断它们之间可能为长期均衡关系。

2.2 协整检验

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知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在经过二阶差分后均变为平稳序列,即均属于二阶单整,所以需要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判断是否为长期均衡关系。为确定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之间的关系,运用EG(Engle-Granger)方法进行检验。第一步,利用最小二乘法借助eviews8.0估计回归方程,进而得出残差序列,第二步,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样本回归方程为:

y=35264989-35442740x

p值:(0.000) (0.000)

R2=0.814837 F=21.5207 DW=0.665624

p值代表的是回归系数,由p可以看出x对y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该回归方程残差公式为:e=yt-(35264989-35442740x)

对残差序列e进行平稳趋势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临界值为-4.252879小于DW临界值-4.054670,表明我国就业率与 国民生产总值的回归方程的残差是平稳序列。即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为长期均衡关系。

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为长期均衡关系。为了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还需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利用Eviews8.0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选择滞后期为1、2、3和4的检验结果表明滞后期为2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即x是y的格兰杰原因:3阶和5阶滞后期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上拒绝了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因此表明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

3 门限回归模型

接下来,本文确定门限值,具体方法如下:通过观察1991-2013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统计规律来设置虚拟变量。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按升序排列,以0.05为步长,等距划分。在该期间,我国省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最小值为0.23%,最大值为4.32%,考虑到样本的分布情况,我们用于测试的虚拟变量为2.1%、2.15%、……4%,共39个。 那么每个虚拟变量都将对应一个回归方程,之后再根据t统计量的显著性检验、及R2的比较进行筛选。R2值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其值越高,说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得更好。我们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依据现有的样本数据去研究总体的规律性,那么相应的检验也应当对总体进行,而R2的高低仅代表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并不能说明总体当中变量的显著性。现实很难做到所抽取的样本真正来自于你所研究的总体,而这又是判别模型的一个潜在的假设。所以在现实中我们一般不太关注R2值的大小,而更看重t检验的结果。

因此,将t统计量的显著性检验按升序排列。由此可得,门限值是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95%处。可得门限回归方程为:

y=-25118968x+25084913i?燮3.95%-69393367x+68549443i>3.95%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就业率水平过低并未达到合理值,且还在持续下降。经济社会就业水平一直维持在过低水平不利于经济发展。

针对我国当前国情,政府应该在维持稳定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基础上,提高就业率,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①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对于教育经费的分配应该关注于学生的就业实训,对于高校的教育经费同时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增加的教育经费也要合理的分配和应用。

②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对于创造就业岗位的企业降低税收,大力支持,通力扶持,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另外也要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市场建设,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样不仅有助于社区的繁荣更有助于社区的发展。

③完善和落实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研究制定一系列鼓励再就业的政策,创造条件,简化手续,减免收费,方便下岗职工求职登记、档案管理、接续社会保障关系。建立健全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检查制度、社会举报监督制度。

④加强再就业培训。跟踪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下岗职工的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对于开展培训的机构相应的减免收税,提供支持,同时也可联合当地的相关高校,请相关高校的老师进行培训,也让相应的高校教师熟悉就业的市场,从而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更有针对性。

⑤健全再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和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再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职业中介活动,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及时搜集和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在当地的就业市场,人才市场,人力资源网络平台大开窗口,及时的更新信息,及时的相应的信息,将反馈做好,将意见收集好,让用人单位和再就业人员能够很快的得到信息。

⑥筹措社保基金,完善社保体系。社保体系的改革不应只关注已就业的人员,对于未就业的人员也应该一视同仁,让未就业的人员没有后顾之忧,踏踏实实的去就业,安安心心的去就业。

参考文献:

[1]Eward Denison, Trend in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J].1929-1982,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 Institution, 1985.

[2]Easterly W,SRebelo. 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Moneytary Economics,1993,December:41~58.

[3]王俊,孙蕾.我国经济增长与预算内支出增长的VAR时间序列分析[J].财贸研究,2005(6):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