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教学反思时机 生成学生反思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教学反思时机 生成学生反思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反思智慧,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智慧,在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范畴。反思,是主我对客我的认识,即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辨证思维的一种体现。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实的生活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只有当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争辩、反思、改进的思考过程中,才真正赋予数学知识“生命”。这样的学习与反思过程是鲜活的、真实的、有价值的,能够达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见,反思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时机进行培养和训练,即反思时机。何为反思时机?恰当的反思时机是指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有目的而存在的反思环节。其特征是针对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自己在学习进度、学习心理方面进行的自我监控和调控。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创设反思时机的几种途径。

学生的反思能力需要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有利时机进行培养和训练,以达到促进和形成的目的。

途径一: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地方进行反思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如果割断了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则磨灭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痕迹。平均数的计算是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代表,尤其是在加权平均数的学习中就显得更为突出。如设计这样的表格:两个小组的人数不同,两个组跳绳的次数也不同,请学生评说哪个组的成绩好。有的学生说:“我们比较跳绳的总次数”,马上就会有反驳的意见:“这样不公平,因为人数、次数不相等。”当学生讨论出以各组平均每人跳绳次数为标准进行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针对学习方法的反思,“为什么在人数不相同、次数也不相同的情况下,用平均数作为衡量的标准?”学生发现,现在研究的问题与以前的不同,在于次数、人数等条件都是不均等的,所以要“创造”出一个在限定的条件下均等的平均数来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以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途径二: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进行反思

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学生研究图形的主要内容是“边”与“角”,而到了立体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图形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进行反思性的提问:“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你们认为除了边和角,还要补充研究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反思问题,使学生明确研究内容的目的性,这里的反思起到的是提示、回顾、引导的作用。学生在调出原有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思考对于图形的学习方法。然后,师生共同概括出“观察、分析、比较”的图形学习方法,这一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了研究类似数学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途径三:在新旧知识的矛盾点上进行反思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很多情况下,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不了新问题,教师抓住这个反思的时机,帮助学生梳理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就不能再用此种方法,两个知识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这里的反思起到的是比较、区别、建构新知识网络的作用。

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进行这样的设计,先让学生回忆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再延伸到三角形、梯形等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教师出示新问题,圆的周长如何进行计算?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由于圆本身具有的特点,学生如果再用线段的长度相加显然是不行的。在此进行反思——“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和长、正方形等在特征上存在着本质区别。从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4倍的关系上使学生受到启发,疑问就此产生,圆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到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的问题解决阶段,使学生从多种角度发现只有通过“曲变直”这样的转化才可以同以往的知识建立起联系。

有了多种“经验”,在遇到类似的新问题时,学生就能进入一种主动思考的状态,正确选择思维方向,这远比学生单纯解决问题的意义要大。在上述对比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思考这类问题的基本规律,而且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经验、反思学习过程的好习惯。

途径四:在比较容易出错的问题上进行反思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问题,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剖析问题的原因,以错引正。

如进行《圆柱和圆锥》一单元的教学,最使教师头疼的是这单元中的计算难、公式多、问题情况复杂。针对这些难点,教师可以把学生在平时比较容易出错的问题综合在一起,让学生针对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从知识点、计算方法、解题习惯等方面进行查找,明确自己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后,有的学生认识到自己出错是计算方面的原因,应该加强计算练习,有的学生查找到自己在知识点的学习中存在着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这样的反思目的性强,学生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根源,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自我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了与他人展开合作的能力,以及自我更新的意识。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抓住有利的反思时机,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