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蒋明秋 自立和信念为我赢得一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蒋明秋 自立和信念为我赢得一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不是程乃珊的一本传记《闺秀行》,我们几乎没机会听到蒋明秋这个名字。她是元老胡梦华的儿媳,宋美龄的英文秘书陈纯廉曾是她的监护人,这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颠沛成长起来的女性,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显赫耀目的地位,然而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独立和坚忍,程乃珊称这样的女性为“闺秀”,她们“像一叶弥散着檀香的精致书签,若柔还刚,还明似晦”,在自己的人生章节里执著留芳。

辗转求学路

人生最重要的是教育,无论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下都不要放弃求学,父亲这句话让我受用一生。――蒋明秋

蒋明秋出自一个新派知识分子之家。父亲蒋昭元是广东新会人,世代务农,12岁时被一个远房叔叔带到美国旧金山,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唐人街,得以在著名的Case Institute ofTechnology主修电机专业,回上海工作后识得大家闺秀俞选青,很快结为连理。俞选青早年就读于杭州最著名的教会学校弘道女中,

接受了完全西洋化的教育,精通英语且弹琴、唱歌样样谙熟,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大攻读教育专业,是近代著名教育学家陈鹤龄的高足。二人结婚后,有了3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蒋明秋于1934年出生,是第二个女儿。

从小,明秋就听外婆不断在耳边念叨:你长得不好,所以要对弟弟好一点,嫁不出去可以住弟弟家。这套重男轻女的理论并没有将明秋洗脑,反而让倔强的她思量:我长得不好,可以做得好一点。就不至于嫁不出去了,因为我不要赖在弟弟家。

尽管明秋抱定用心求学的信念,但生于乱世,她注定难有一张平静的书桌。从3岁起,她就跟着父母亲到处逃亡。从越南海防,辗转香港再到上海,中间被迫与父亲分开,小小年纪已经经历悲欢离合的苦痛。

在上海,母亲带着一家人住在公共租界的西摩路新闸路上,依靠在英国工部局办的一所公立小学任教的收入糊口,晚上还要去做家庭教师贴补家用。明秋忆起那段日子,觉得“我们可能是弄堂里最穷的人家之一,但邻居都很尊敬我们,称母亲为‘俞老师’”。母亲依然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无论搬家到哪儿,首先为孩子们安排学校,课一天都不能落下。经济再拮据,依然挤出钱买了一架风琴,教孩子弹琴唱歌。每到周末,一家人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到附近的怀恩堂做礼拜。在动荡不安的时局里,教会的活动带给她们很多安慰和力量,明秋至今记得主日老师讲的一句话:“找有光亮的地方,因为光就是希望。”

明秋一直是用功读书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她就能面对1000多教众流利地朗诵很长的《圣经》文章。升入汇文女中后,她的中英文演讲都得过第一名。最令她开心的是,抗战胜利后,失散多年的父亲回来了,而且拥有了中国政府美军顾问团主任的身份,生活一下子有了很大改善。但不久内战开始,一家人开始了最动荡的生活。在不断的搬徙中,明秋先后在母亲的母校杭州弘道女中、广州教会学校培道女中、护士学校念书,拿到了初中文凭。

1951年,明秋跟随父亲到台湾,在淡水私立的纯德女中继续被战火中断的学业。这三年是她最完整平静的求学时光,学校不仅教授生活、礼仪、宗教、音乐等课程,在灵修和为人处世上也多有教益。明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艺术和科学的养分,常常一头钻进图书馆,按首字顺序一本本书地啃下去。高二以后,为了考大学,每天熄灯后,她都披着毛毯,在走廊暗淡的灯光下加读两三个小时,暑假期间还要恶补英文和数理化,完全没有娱乐时问。寒窗苦读的结果是,她以第二名的总成绩毕业,考取了东吴大学。更令人欣喜的是,父亲蒋明昭通过之前在美国的朋友,为明秋争取到了出国念书的机会。1955年,明秋正式开始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

新鲜又无忧无虑的日子没过多久,却传来父亲中风病故的噩耗!父亲一生为家庭四处奔走,挣的钱全用来栽培儿女,父亲一去,明秋不仅要继续学业,还要为生计发愁。由于平时省吃俭用,父亲为她存的学费还够支持一年,但她需要马上打工付饭钱。身材还不到一米五,又黑又瘦的明秋,想找个打工的地方谈何容易。她曾在百货公司包礼品、寄帐单,做打字员,做清洁工,挣0.75美元的时薪,收工后还要准备功课,常常弄到深夜,考试时熬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节省住宿费,明秋借住在一个丹麦老医生家,同时承担了大部分家务。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和老医生自己动手,从翻水泥、砌砖头开始,一直到锯木头、刷油漆、铺地板、铺水管,居然在海边DIY了一幢房子。这种男生都吃不消的重体力活儿吓走了同住的另一个女孩儿,但明秋咬牙=坚持下来。暑假打工的收入,加上平时半工半读的钱,刚好够她支付食宿费用。

在加州工业大学完成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进修后,明秋马不停蹄地报读了图书馆系的研究生,成为同时在南加州大学的图书馆系就职和就读的特殊成员。在这段全职读全科的日子里,她每天早上8点打开图书馆大门,一直到晚上10点才离开,早中晚餐全以自带的三明治解决,只用了一年时间,就修完了全部学分,拿到南加州图书管理学硕士学位。

如是的艰难求学,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不能想象的,父母坚定的信念和明秋不懈的努力,终于结成硕果,毕业时,明秋最想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炙,父亲的那句“无论在任何艰难的环境F都不要放弃求学”,支持她走到最后。

一生一次,一生一世

我一生只谈了这一次恋爱,却是那样甜美坚贞,我们是彼此送给对方的最好礼物。

尽管明秋自认相貌平平,且很小就被外婆归为“不好嫁”那一类,但并没有妨碍她遇到生命中的“真命天子”。胡匡九,这个出身名门的帅气男生,1956年9月和明秋相遇了。

匡九是安徽人,父亲胡梦华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与郁达夫、胡适、梁实秋是学友,曾出任河北省代省长和战地服务团团长。1949年胡梦华因政治原因遭牢狱之灾,直到1975年才被特赦。之后,被聘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兼文史馆员。匡九的母亲是胡梦华的同学。解放前夕带着匡九等四个子女来到台湾。

说起来这对有缘人还真不是一见钟情。早在明秋去美国前,台北的留学生培训中心公告栏显示,与明秋同时被一所大学录用的,还有一个叫“胡匡九”的男生。明秋很好奇这个本来的男同学长什么样,就在几个大学同学的起哄下,悄悄地去相看。那时国九正准备服兵役,剃着光头,一身土里土气的衣服,远远看来真是全无神采,明秋这一群女孩子失望而归,也就没放在心上。

哪知一年之后,匡九来到南加州的Pepperdine University报到,正是明秋陪他去办手续。匡九脱胎换骨似的高大帅气,加上阳光般的笑容,给了明秋极好的印象。当时中国留学生本就不多,来自一个地方的更少,因此他们俩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经常同去食堂吃饭,一起泡图书馆,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而且毫无悬念地开始恋爱了。

大学里常有舞会,匡九穿上深色西装,风度翩翩,俨然明秋的护花使者,明秋在爱情的

滋润下,如同高贵的公主,幸福极了。周未食堂没饭,明秋就买上一大包鸡翅,到借住的丹麦医生家做中国菜,匡九在浓油赤酱的鸡翅中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和爱情的甜蜜。几十年来他开玩笑似的经常说,明秋是在鸡翅膀里洒上蒙汗药把他骗到手的。

正在恋情渐入佳境时,匡九体内的一枚定时炸弹爆发了。他在台湾时就染上了肺病,一直没有痊愈。到美国后生活艰苦,还要努力打工,终于旧病复发,一天散步时,突然大口吐出血来。吓坏了的明秋将他送回寝室,他的室友・看这情景马上躲得不见踪影。明秋虽然惊慌,但还是强作镇定地安慰他“不要紧,有我在呢,我不会扔下你的”。据说就是这句话,让匡九对明秋终身感激,不离不弃。匡九被送到联合医院住院,这所平民医院条件恶劣,30个人挤一个大病房,空气污秽,只有危急的病人才能得到照顾。匡九在这里躺了一周,丝毫不见好转。走投无路之际,明秋寄住的那家丹麦老医生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匡九转入加州最好的肺病专科医院,免收每月2500美元的治疗费,还享用了很多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

学过护士的明秋多少了解些,肺结核病人最需要良好的休养和愉快的心态,她每周末一早就坐两个小时的车来到医院,待上一整天才回学校,时时给匡九以鼓励和信心。这家医院有着优美的环境和一流的医疗设施,一年多时间里。这里不只把匡九的肺病完全治愈,也让他们的爱情更加坚贞甜蜜。明秋说,这是父亲教给她的,“爱,就是永不放弃。”

1962年,明秋和匡九结婚了,这份历经风雨的感情让他们格外珍惜。婚后明秋做了十几年的图书馆管理工作,1975年辞职回家做全职主妇。匡九在施乐复印机公司退休后,一直被各大公司争相邀请担任高级职务,未得享受清闲。他们还经营着一家拥有26个房间的汽车旅馆,生活忙碌充实。最重要的是他们携手走过了人生风雨,迎来了平静温馨的人生之秋。

爱的传承

我们这一生没有积累太多财寓,但朋友和帮助过我们的贵人,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希望用爱把这份财富一代代传下去。

从小过着流转动荡的生活,又不能时时和父母相伴,明秋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是在很多长辈无私的扶助之下走过的。这种温暖,造就了她乐观开朗的性格和仁爱感恩的心态。

在淡水纯德女中时,蒋昭元请好朋友陈纯廉做明秋的监护人。陈纯廉出身名校柏克莱,毕业后即任宋美龄的英文秘书,直到83岁去世。明秋两周去陈家一次,每次陈伯母总会亲自做西餐、烘蛋糕给她吃,还教她品尝正宗带血丝的牛排。在家里,逼着明秋用英文讲话,逼着她学打字,学裁剪,真不负蒋昭元所托。逢明秋不能回家的周日,陈伯母会开车一小时去学校看她,还带着一堆点心水果,让明秋备感开心。1971年,明秋回台湾时,特意拜访了陈伯母老两口,陈伯母去世后,90多岁的陈伯伯就在美国明秋家奉养。

在美留学期间的房东丹麦老医生,被明秋尊为影响后半生的贵人。在明秋痛失慈父的时候,是这个老人把她揽在怀里,安慰她,承诺要像父亲一样疼爱她,他也的确这么做了。她的毕业礼、结婚礼,都有老人欣慰的陪伴。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丹麦老医生从不在经济上帮助明秋,而是教诲她,打造她,让她有力量为自己赢得一片天空,明秋因此得益匪浅。1968年,明秋的第二个女儿蒂娜出生,不幸的是,她患有侏儒症,只有三英尺高,而且先天性心脏缺损。明秋夫妇求遍名医也无法改善她的状况,只能鼓励她勇敢面对残障的人生。对这个女儿,明秋绝不偏宠,让她独立去追求一个美国女孩该有的一切。蒂娜在父母的关心下成长得非常健康,与一名残疾奥林匹克运动员成立了家庭,还生下一子一女,虽然后代遗传了侏儒症,但明秋知道爱的力量一定能让他们快乐地生活下去。

明秋和匡九在美国的家,披称为“大陆同乡会”。从1980年小弟蒋怡琦从大陆来美后,每个周末,弟弟都会带上爱好音乐的朋友来明秋家,唱歌弹琴开PARTY。明秋总会准备点心饺子之类,让大家边吃边玩儿,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大陆来美同学会的固定地点。她联系学生们凑钱为欲来美求学的朋友出担保金,为初来乍到的学子接机、接船,安排食宿。从1985年到2000年,至少担保接待过40多人。

因为来往的文化人士多,明秋在家里组织了一个风雅会。请大陆和台湾的文化名人。如臭作人,萧淑芳、白先勇、北岛、胡金铨、程乃珊等,不定期地来家里做演讲,中央美术学院的叶武林、丁绍光等也常来做客,明秋和朋友们可以近水楼台,学习艺术和声乐。明秋喜爱美声,聚会上常高歌一曲,抒怀。

蒋明秋已经75岁了,傲然充实快乐地走在人生路上,难得的是,依然有匡九的相携相扶,她将得到的爱欣然传承,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多姿丰满。这样的女性生命内涵,也许不是仅“闺秀”两个字所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