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资本玩偶席梦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司破产重组本不是什么奇事,但席梦思在25年的时间内却破产重组7次,每经历一次破产重组,出售方带着巨额回报安全撤退,而收购方却将席梦思推向更深的债务深渊……
这对那些忙于海外抄底的中国企业认清收购对象有着警示意义。
美国床垫第一大品牌席梦思是个有意思的“怪胎”:一方面盈利能力非常强,一年销售收入10亿美元左右,盈利约1亿美元;而另一方面却是债台高筑,其债务已从1991年的1.64亿美元飙升到2009年的13亿美元。
造成这一现状的直接原因是,在过去25年之中,席梦思公司已历经了6次破产重组。
而如今,席梦思的第七次破产重组正在进行中:2003年买下席梦思的波士顿投资机构托马斯•H•李合伙人公司(THL)决定将其出售,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公司需要申请破产保护,拟定重组计划。而根据2009年9月底公布的协议,由阿瑞斯资产管理公司和安大略教师退休金投资策划公司组成的投资集团将入主席梦思,而阿瑞斯还拥有市场排行第三的床上用品品牌舒达(Serta)。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THL在这笔交易中虽然没像往常那样狠赚了一笔,但保守估计也会有7700万美元的收益。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也乐于这样的商业机会,它们筹集了数百万美元来安排交易,并发行债券使这些交易成为可能。多年来,多家私募公司从席梦思获利共计7.5亿美元。
这些私募公司怎样从一家走向破产的公司赚到如此多的钱呢?
私募公司的狩猎场
这一过程已经成为金融时代的经典故事,而且也逐渐成为美国公司的普遍现象。
美国《破产法》第11章允许财务困难、资不抵债、连年亏损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在得到法庭批准后,只要公司有偿还债务计划,公司可以照常运行。与此同时,公司上层可以决策重组、并购、融资等方案,避免公司破产。在欧洲,当一个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后,高层管理团队将被解雇或替换,但美国允许高层管理者继续运行公司。殊不知破产保护给了这些具有强烈财富欲、权力欲的投资家们一个在阳光下制造阴谋的机会。
在席梦思历次破产保护过程中,购买人的每个举动都将席梦思推向债务深渊。在公司估值较低时他们大量使用贷款将其买入,每次重组,购买人借的钱越来越多,但收购后公司的价格会越涨越高,所以每个出售公司的老板都能赚钱。不过对于一家健康的公司来说,13亿美元的债务负担实在太重了。
从很多方面看,私募公司在席梦思(以及其他类似公司)的所作所为模仿了次贷膨胀的过程。资金来得太容易,不仅仅来自银行,还来自慈善基金和退休金基金。
像THL这样的“收购大王”颠覆了华尔街的旧秩序,开创了私募基金的黄金年代。
这些私募投资人用借来的钱购买席梦思这样的公司,同时自己出的现金却很少。然后,时间不长,他们一般会借更多的钱,抵押物就是刚刚收购来的企业――就像有人用贷款买来的房子作为抵押,再贷款购买新房一样。对金融家来说,这样操作会带来巨额回报。
买下席梦思后,THL也借了更多的钱,它拿出其中3.75亿美元作为红利发给自己,因此补偿了收购席梦思时的支出。这样带来一个结果:无论席梦思发展成什么样,无论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有多严重,THL都能赚钱。就像有些人从抵押生意中赚钱,而许多买房人发现自己深套其中。
新的交易中,投资人购买的这些债务实际上一钱不值。
在2005年被赶出公司前,席梦思前总裁罗伯特•海耶尔曾为几家私募买家服务过,他深知其中的奥秘:“以我的经验来看,没有一家私募公司会致力于建设一个拥有未来的品牌。另外,他们想的是,既然资金几乎是免费的,为什么不通过杠杆操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呢?”
跟房地产市场一样,当经济出现衰退、信用市场冻结时,好日子就到头了。现在,席梦思在巨额债务压迫下苦苦挣扎,其销量增长也开始减速。席梦思2009年的销售额预计为9.031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2.2%。THL决意将“击鼓传花”的游戏移交给新的买家。
刚进入21世纪时,出现了一波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公司收购潮,席梦思只是数百家被私募公司清理的公司之一。当中许多交易进行得非常及时,不允许出现一点失误――不管是不是在大萧条时期。
许多在那波狂潮中被收购的公司现在都在巨额债务中苦苦挣扎。据标准普尔的分析师称,超过一半(大约220家)的公司2009年通过某些方式拖欠着债务,它们要么曾经属于私募公司,要么现在还受它们控制。这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公司,例如赌场运营商哈拉娱乐、主题公园运营商六旗等。
THL的高管辩解说,席梦思是严酷经济环境的牺牲品,并不是由于经营不当或巨额债务才破产的。作为证据,THL指出,2003~2007年,席梦思的销量增长了40%,收入增长了26%,并且截至2009年3月,其市场份额连续13个季度领先于竞争对手。
THL联斯科特•A•绍恩称,席梦思的悲哀完全是由“空前的、无法预料的”经济衰退导致,低迷时期床上用品产业也遭受重创。绍恩说:“我们认为,我们从公司获利,补偿了经济周期带来的损失。”同时,他也承认:“我们也明显对投资结果感到失望。”
城头变幻大王旗
133年前,席梦思床垫公司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小镇基诺沙诞生。和其他19世纪出现的实业家一样,扎尔蒙•G•席梦思做着多种生意――拥有本地银行、电报公司、铁路公司和一家奶酪盒加工厂。他还一度是基诺沙的镇长。
当时的人们还睡在硬木板床上,席梦思先生从人们抱怨床板太硬中发现商机,发明了用布包裹着的弹簧床垫,大约在1876年通过机器开始大批量生产。其后百余年,席梦思品牌不断改革生产工艺,并同科学家一道推进对人类睡眠的研究。公司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持续着辉煌,并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床垫制造商。
这个过程中,它甚至在枯燥的床垫生意中引入了好莱坞的元素,聘请当红女演员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
上世纪70年代是席梦思的鼎盛时期,之后噩梦就开始了:经过Gulf & Western和威肯斯公司两次巨额并购后,席梦思沉寂了许多年。
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席梦思引起了一种新类型投资者的注意。近年来打着私募公司的旗号叱咤美国商业界的公司那时还不叫私募股权公司,通常被称作“杠杆收购商”。如今名字虽然变了,但策略依旧:它们设法买进估值较低的公司――收购用的资金大部分都是贷款,然后整顿一番就卖掉,赚一笔快钱。它们把债务推给买来的公司,因此解放了自己的资金,这样就可以投资到别处获取更多的收益。
1986年,席梦思第一次成为私募公司的猎物。当时的情况跟最近一次的情况差不多,员工们遭受损失,老板们坐等收钱。
威廉•E•西蒙是私募公司的先驱,他担任过尼克松总统的财政部长。1986年,他的投资公司威斯瑞资本和席梦思公司的许多高管花了1.2亿美元收购了席梦思,当然大部分用了贷款。之后威斯瑞资本卖掉了席梦思公司部分业务,用以偿还部分贷款,到1989年就撤资了。它以2.41亿美元的价格把公司卖给了席梦思员工持股计划――这是其3年前买入价的两倍。
这样的交易对员工来说则是一场灾难。作为收购的一部分,公司停止了养老金计划,理由就是员工持股计划相当于给员工支付了退休金。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崩溃,背着大量债务的席梦思也栽了跟头。公司股价下跌,员工们的养老金也急剧缩水。
一个个私募买家来了又走。1991年,美林用3200万美元购买了席梦思60%的股权,并承担了它的债务。1996年,美林又将其以2.6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巴林投资集团。两年后,芬威合伙人公司花5.13亿美元从巴林投资集团手中买下了席梦思。
芬威拥有席梦思期间,席梦思了业界最大的发明之一:单面床垫,盈利飙升。但5年后,芬威决定撤资。2003年秋天,席梦思再次待价而沽。
门外的泰迪熊
作为投资界的元老级人物,托马斯•H•李做过的一桩传奇买卖,由此跻身私募巨头之列。1974年,他成立了THL公司。1994年,他将冰茶制造商Snapple以17亿美元的价格卖给Quaker Oats,一举成名。而两年前他购买这家公司只花了大约1.3亿美元。
当其他的收购大亨――比如KKR的亨利•克拉维斯――在恶意收购中追逐大公司时,李则主要专注于中等规模的公司,并且尽量回避那些不欢迎他的交易。胡佛调查公司将THL称为“门外的泰迪熊”。
李的家族创建了美国鞋业公司,他在2006年离开了THL,又成立了另一家投资公司。执掌THL的32年期间,他投资了许多大公司:吉拉德里巧克力公司、Petco动物供应公司、通用营养中心等。2003年,收购潮刚刚兴起时,THL和席梦思走到了一起。
对席梦思前总裁罗伯特•海耶尔来说,2003年的秋天就等于一连串的会议和介绍。他的家族长期从事床垫业,到他已经是第四代了。两个月,他向20家有意向的私募买家展示席梦思――这就是公司版的“闪电约会”。买方范围不断缩小,很快就只剩3家,最终THL出价11亿美元购得席梦思,其中3.27亿美元是公司新股,超过7.45亿美元的资金是要向投资人募集的债券和银行贷款。
海耶尔说:“他们都是好人,都是很聪明的人。他们的宗旨就是买一家管理良好的公司,让它变得更好。”
但是THL却不这样想,它只想从这笔交易中得到2~3倍的投资收益。
从一开始,THL为收购席梦思所出的高价,以及公司所背负的巨额债务都在华尔街拉响了警报。当时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分析师就警告说:“更重的债务负担限制了席梦思公司对意外负面影响(包括经济环境、竞争威胁或内部决策失误)的反应能力。”
但是,看起来当时没人在意这样的警告。收购席梦思6个月后,THL开始准备让它上市。到2004年12月,THL找到一种方法收回了一部分投资。席梦思发行的债券需要一年支付高达10%的利息,这种手段让THL得到了1.37亿美元的分红。随着公司债务不断加重,席梦思的高管们必须胸怀大志,研发新产品――而且要祈祷他们的决定是对的。
失意的私募
2004年末,在一轮闪电营销战中,席梦思推出了“健康智能”(HealthSmart)床垫。
公司向热门电视节目《艾伦秀》的观众派送了250张床垫,同时也花费1500万美元做广告宣传活动。纽约时装周期间,公司还向名流们赠送了免费购买“健康智能”床垫的优惠券。
“健康智能”床垫针对防尘抗菌而设计,它的表面设计了拉链,可以拆下来水洗或干洗。海耶尔称,席梦思过于着急的把这款产品推向市场,甚至没有完成常规的研发和测试。
这是一款失败的产品。消费者们并不喜欢它――他们认为床垫上的拉链很麻烦。2005年第一季度,公司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大约8%。
一位曾经参与“健康智能”床垫项目的前席梦思员工说:“恐慌接踵而至。托马斯•H•李来了,立刻停止了全国性的广告宣传。”
THL搁置了席梦思的上市计划,并且调整了公司的销售部门。2005年第三季度是席梦思“公司历史上最好的季度之一”――一位THL的发言人在邮件中这样写到。然而数据说明的情况却不太一样:那个季度净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4.8%,运营收入从上年同期的2.55亿美元降至2.51亿美元。不久,THL和席梦思的发言人澄清说,扣掉一笔用于部门重组的一次性花费,修正后的运营收入排在公司历史的第10位。
THL的高管称,他们很快就能把席梦思拉上正轨。该公司在声明中说:“超过一打的THL专家为席梦思工作的时间共计几千小时,其中包括115次造访席梦思总部和国内其他分支机构。”
随后几年,席梦思的销量和利润都有所回升,公司也推出了几款新产品,其中包括大获成功的Beautyrest Black床垫生产线。
2007年初,正值信用市场泡沫的顶峰时期,THL从席梦思抽取的资金多了一些。席梦思成立了一家控股公司,用于发行3亿美元的债券,其中2.38亿美元以红利的形式流入了THL的口袋。有了这笔钱,THL就完全收回了它在席梦思的3.27亿美元投资,并且还有大约4800万美元的盈利(这几年它也支付了2850万美元各种其他费用)。
THL绝不是唯一一家从事这种金融工程(被称为红利资本重组)的公司。2003~2007年,188家公司被私募收购,共计发行了超过750亿美元的债券,筹来的钱用于支付买家的红利。
当被问到2007年THL从席梦思拿走的红利是否太多时,THL联斯科特•A•绍恩予以否认。他说:“市场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负债融资的过程,这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债券总是卖得很好。不仅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很合适,而且市场也认同。”
2007年,经济大环境开始恶化,席梦思的销售情况也不好。整个2008年,公司都忙于削减成本和裁员。但由于无法履行2003年自己被收购时签订的贷款和债务合同,2008年秋天,席梦思停止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THL开始与银行和债券持有人谈判,讨论如何减轻席梦思的债务负担,并且为它寻找下一个买家。
美好时代的终结
对于席梦思的大多数投资人来说,卖掉公司是一场灾难,仅债券持有人就将承受5.75亿美元的损失。公司的同时也毁了50岁的诺贝尔•罗杰斯,他在席梦思工作了22年,大部分时间在亚特兰大市郊的马伯顿工厂工作。2008年公司裁掉了1000名雇员,占员工总数的1/4强,罗杰斯就是其中一员。
从一开始,罗杰斯就喜欢在席梦思的工作。他回忆说:“我们会去野餐,参加‘1毛钱步行募捐活动’,还有圣诞节和万圣节的聚会。那时公司真有家的感觉。我告诉妻子,公司是很适合我工作和养家的地方,能在这里退休实在是太好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情况确实如此。这么多年来,席梦思的老板从一家私募公司变成另一家私募公司,罗杰斯也从一名工人成为工厂的工会主席,但他几乎看不出工厂有什么变化。2008年春,当放缓的经济影响到公司的销量,席梦思裁掉了在马伯顿工厂上夜班的工人。2009年9月18号,公司在员工餐厅里宣布,马伯顿工厂要关闭了。
罗杰斯回忆道:“这伤害了许多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并且准备在这里度过余生。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在这儿买了房子和车。当这一切发生时,大家都过得很艰难。”
罗杰斯拿到了工会争取来的2个月工资的遣散费,他说,他和其他工会代表已经设法为工人们争取更多的遣散费,尤其是对那些即将退休的工人。罗杰斯还谈到,席梦思的传统是按照工作年限给每个退休员工发放一笔奖金,每工作一年就有20美元,并且还能免费得到一张床垫。但他说:“他们不会给我们任何其他东西。”
失业后的几个月中,罗杰斯几乎因为还不起贷款而失去了房子,并且很费力地支付着家里的账单。后来罗杰斯在一家空气过滤器公司找到了工作,并兼职在一栋公寓楼做维护工作。他说,现在的席梦思和他曾经喜欢的公司没什么相同的地方了。“他们取消了野餐,又取消了圣诞聚会,还取消了退休晚会。你能看到我曾为什么样的人工作,之前我也没有意识到,直到困难时期到来。”
金融家们都说,私募公司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2008年春天的一次行业聚会上,绍恩发表演说称,银行家和债券持有人已经不愿意再借钱给“收购大王”了。他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不能回到从前,至少投资界是如此,或许我的职业生涯也是这样。”
但一些私募投资者还在收购尘嚣过后的废墟中寻找盈利机会。席梦思则希望在新买家的帮助下走出破产的阴影。新重组计划中,席梦思的债务将从13亿美元降至4.5亿美元,不到原来的一半,但这直接反映出债券持有人面临的损失。
席梦思和它剩下的员工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尽管收购方阿瑞斯表示,拟将席梦思和舒达打造成两个独立品牌。但业内有人预测,阿瑞斯最终至少将席梦思的一部分与舒达合并,从而威胁到更多人的职位。
《今日家具》主编大卫•佩里说:“席梦思曾经是棵摇钱树,它让很多人发了财。但现在业内越来越多的人想知道,这种好事儿究竟能重复多少次?从一个橙子里到底能榨出多少橙汁呢?”■
E-mail:chinacbr@vip.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