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成语题错例的六个设计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成语题错例的六个设计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高考17套语文试卷中有14套对成语考点进行了考查,其中有11套采用了判断正误的题型,有3套(天津、江西、湖北)采用了选择填空的题型。笔者通过对其中21个错例的探究,梳理出了命题人的六个设计点,现作如下归类剖析: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全国大纲卷第2题B项)

(2)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北京卷第2题C项)

(3)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山东卷第4题A项)

“繁文缛节”中的“文”和“节”分别为“礼节仪式”和“事项”之义,而(1)句却将其望文生义成“文字”和“段落”之意了。“江河日下”现已通用其喻义“情况一天天坏下去”,而(2)句却仍用其字面意义。“漫无边际”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它强调的是“没有中心”,而(3)句却将其望文生义成“文献资料丰富”之意了,可改用“浩如烟海”。

二、不明隐义

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有语义方面的隐含要求,如果不明了这些隐含要求,就会导致使用的错误。如:

(1)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全国大纲卷第2题D项)

(2)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全国新课标卷第13题D项)

“不绝如缕”用来形容“声音”时,在语义方面的隐含要求是“声音必须细微悠长”,而(1)句中的声音却粗大嘈杂。“指日可待”指(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它在语义方面的隐含要求是“特指人们心中期待的事情”,而(2)句中的“全球性大灾难”显然不是“人们心中期待的事情”。

三、对象误用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事,而且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而导致错误。如:

(1)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北京卷第2题B项)

(2)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A,洋洋洒洒B,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天津卷第3题)

(3)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四川卷第3题D项)

(4)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安徽卷第16题D项)

(5)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巧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湖南卷第2题D项)

(6)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应接不暇。(广东卷第2题B项)

(7)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山东卷第4题D项)

(8)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浙江卷第3题D项)

“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它的适用对象是“人与人”之间,而(1)句却将其误用于“人与物(雨)”之间了。“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2J句修饰“雪花”,所以应选用“纷纷扬扬”。“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它的适用对象是“人工”,而(3)句却将其误用于“大自然”了。“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它适用于“事”,而不用于做事的“热情”,(4)句可删去“的热情”,让“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这件事充当“蔚然成风”的主语。“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它的适用对象是所“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而(5)句却将其误用于事物“自身”了。“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它的适用对象是“人或事”,而(6)句却将其误用于“物(文学读物)”了。“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它的适用对象是“人”,而(7)句却将其误用于“物(红木家具)”了。“求全责备”指苛求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它的适用对象是“别人”,而(8)句却将其误用于“自己”了。

四、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二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1)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骛。(全国大纲卷第2题c项)

(2)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辽宁卷第13题B项)

“趋之若骛”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它是一个贬义词,而(1)句中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图书”是“好的事物”,这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东…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它是一个褒义词,而(2)句却将其用于“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了,这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可改用“死灰复燃”。

五、相似致混

有的成语与其它成语由于读音、字形、词意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1)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A.深孚众望 B.深负众望)的人。(江西卷第3题)

(2)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安徽卷第16题B项)

(3)她喜欢这座沉浸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尽管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_______(A.顶礼膜拜 B.诚心诚意 C.三步一叩 D.毕恭毕敬)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湖北卷第3题)

“孚”指使人信服,“负”指辜负,“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语意截然相反,但因为四个字中有三个共同语素,而且“孚”和“负”均读fu(只是声调有别),所以极易混用。(1)句中“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应当是“深孚众望”的。“休戚与共”和“息息相关”均有“关系密切”之意,很容易因为意义相近而混用。但“休戚”指欢乐和忧愁,它只生成于“人与人”之间,而不生成于“人与物”之间,(2)句陈述“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改用“息息相关”。(3)句中的四个成语分别含有“诚”或“敬”的意思,而“诚”和“敬”在语意上又密切相关,所以极易混用。(3)句中的信徒,是既恭敬,又有诚意的,可谓“虔诚”。而“诚心诚意”只有“诚意”,“毕恭毕敬”只有“恭敬”。“顶礼膜拜”虽然比喻对人特别崇敬,但今多用于贬义。所以(3)句选用“三步一叩”不仅“意切”,而且极富“形象性”。

六、不合语境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自身的词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切不可违背句子的语意逻辑,否则就会造成语意逻辑上的相悖。如:

(1)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北京卷第2题D项)

(2)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安徽卷第16题A项)

(3)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山东卷第4题B项)

“兵不血刃”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而(1)句的语境是“北京国安足球队是经过90分钟的激战,才取得胜利的”。“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2)句的语境只有“熟悉”之意,而无“受到影响”之意,所以可改用“耳熟能详”。“闲言碎语”指没有根据的话。而(3)句的语境强调说话人与“乔明志”同辈,旨在强调所说的话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没有根据”的。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悉心探究上述六个错例设计点,将有助于我们练就一双判断正误、选择填空的“火眼金睛”,从而为快捷、准确地解答成语使用题提供一套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