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出精彩,做出完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出精彩,做出完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指出:“数学学习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所谓“做数学”,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或者在和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出自己的数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绝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听数学上,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建构自己的数学。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乐于“做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当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后,就会发现数学的文字、数学的符号背后,蕴含着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生活问题等原型,如果我们能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帮助,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需求,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

【案例1】

一位教师在教学《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时,联系生活中的饮料包装现象,请学生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把24罐底面直径是5厘米,高是13厘米的鲜橙汁装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运走,你打算怎么摆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至少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想一想,有几种设计方案?

学生通过设计、计算,出现了以下6种设计方案:

师: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案,你准备选择哪一种?

(班内出现了两种答案,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正方:我们选择方案1,因为方案1用料比较省,而且运输比较方便。

反方:我们选择方案5,因为方案5是最省料的。

正方: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方案5虽然最省料,但是摆放了两层,运输不方便。

反方:厂家在生产产品的时候,要考虑经济效益,所以我认为应选最省料的。

正方:我提醒反方同学注意,厂家生产产品自然要考虑经济问题,但同时也要考虑其他很多因素,比如说包装是否美观,运输是否方便安全。方案5确实是最省材料的,但摆放两层运输起来就没有一层的更安全,我们在商场里见到的箱装饮料,基本上都是像方案1这样摆放的,我想工人叔叔肯定也是这样想的。

反方:我们去商场看到的也是这样,你们说的有道理,我们同意你们的方案。

通过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计算用料面积,在激烈的争论中,问题解决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勇于“做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努力使“教数学”为“做数学”,让“自主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也只有在探究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2】《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

[片段一]

课件演示长方体的框架模型。

师:请大家小组合作,制作这个长方体的框架模型,看看哪个组做得最快最好?认真观察,看看你们组有哪些了不起的发现?

(学生制作好模型后,纷纷举手)

生1:我们组发现一个接头处有3根小棒。

生2:这些小棒所在的位置叫做长方体的棱,接头处是长方体的顶点。我是课前预习得知的。

生3:制作一个框架模型用了12根小棒,就是说长方体有12条棱。

生4:我们组发现它有8个接头,就是说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5(快步走上讲台,边演示边说):这4条棱是相对应的。

生6: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有3条棱。

生7:相同颜色的小棒互相平行。

生8:长方体有6个面。

师(笑眯眯地):请你数给大家看一看。

(生8指着长方体,数出它的6个面)

师:请每个小组都来数一下它的6个面。

[片段二]

师:拿出学具盒里的纸片,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

生14:颜色相同的纸片大小相等。

师:我们可以用这些纸片和长方体的框架模型制作一个盒子,大家有兴趣吗?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盒子)

师:观察这个长方体盒子,你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发现?

生15: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生16:它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请大家看看自己面前的长方体,你可以看到哪几个面,把它画出来。

……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本节课教者结合长方体的特征,创造性地设计了“制作长方体的框架模型”、“验证相同颜色的小棒的长度是否相等”、“制作长方体纸盒”等活动,变过去的“教数学”为现在的“做数学”。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将数学课堂变为学生数学活动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原本枯燥的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堂上教师一改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学生求知路上的朋友,是学生数学活动的欣赏者。学生在充满挑战的问题的指引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充分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上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勇于“做数学”。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我们只有努力按照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采用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感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才能用丰富的内容,创造多彩的课堂,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