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多元智能对儿童创造力培养课程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多元智能对儿童创造力培养课程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今国内外研究者对多元智能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在提升学生创造力这一方面,缺乏可实际操作的课程,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本次研究将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研究多元教育理论下如何实现儿童创造力的提升,并尝试编制出系列课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分析测量数据发现,在课程前后,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有所提升。

关键词:多元智能;课程;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77-02

一、前言

21世纪,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儿童作为未来国家劳动力市场的潜在资源,如何激发和提升儿童的创造力成为培育先进的劳动力队伍的关键。本文将以广东省汕头市某村镇中学周末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与激发儿童的潜在才能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此外,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和文献法,在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学者之上,运用调查问卷前后测的形式量化实验组和对比组在接受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课程前后的智力和创造力表现结果,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发挥各自的特长。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次试验在广东省汕头市某村镇中学60名初一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平均年龄为12岁。试验中将学生分成A、B两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n=30),B组为对照组(n=3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无明显差异,两个组均来自同个班级,试验外接受同样的教学。项目小组对A组学生进行授课,选用课程为项目组设计的青少年创造力提升课程,在此之前,该组课程经过数次内部测试和实践,而B组没有参加此系列课程的培训。

2.研究工具。①项目组设计的青少年创造力提升实验课程项目小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根据运用情况调整创造力提升课程的设计编制,给学生集中进行系列课程的训练,主要包括“与影共舞”、“灯塔传奇”、“梵高的后裔”及“橡皮泥”系列等课程。多元智能理论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一能力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是被认为有价值的”[1]每一个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每个个体身上都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想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运动智能、自然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些智力因素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②《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量表》本次测验选用的工具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托伦斯(E.P.Torrance)编制的《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多数创造力测验仍停留在早期发展阶段,托兰斯创造力思维测验(TTCT)是目前最好的、最能得到研究者认可的、也是最流行的创造力测验之一。[2]TTCT是由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思维测验以及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构成。这些测验均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呈现测试过程轻松愉快。言语测验由七个分测构成,前三个测验是根据一张图画推演而来,分别是A.问题、B.猜原因、C.猜测结果。后四个测验是A.改进产品、B不寻常的用处、C.不寻常的问题、D.合理地想象。各个分测验之间高度相关。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只选择前三个测验组成创造力水平的测验。[3]TTCT的评分主要从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指标进行。流畅性,指有关的反应数量,即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反应数量越多越好,它说明被试思维的敏捷、迅速水平;灵活性,指反应的种类数量,只要切题,在规定时间内种类越多越好,它说明了被试反应的广泛性和转换水平;独特性,指反应的发散性强度,它与统计频率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只要切题,统计频率越低越好,说明被试能够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4]

在课程开始前后,对A和B两组学生进行两次创造力量表的实名施测,并且每份问卷都被标记保存,所有测验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由表1及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创造力测验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t=-2.570,P0.05)。

对照组创造力测验前后测得分差异不显著(t=-1.522,P>0.05),但独特性维度前后测得分呈现显著差异(t=-2.237,P

由表3可以看出,样本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t=-0.700,P>0.05)。

四、测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对创造性言语思维测验的数据分析可知:(1)无论是否实施创造力提升课程,学生的创造性言语思维能力特别是独特性方面,都具有增长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丰富引起的,以及测验间隔时间不够长,受练习效应干扰。(2)实施创造力提升课程的实验组,其创造性言语思维能力前后测对比显著,说明课程对创造力水平其有一定提升作用。

注:一般认为,P>0.05时无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 New York:Basic book,1983.

[2]卡普兰(Kaplan.R.M.).心理测验:原理、应用及问题[M].赵国祥,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5.

[3]沈晓丹.人力资源招聘与甄选技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