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也谈檀君神话与“熊图腾崇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檀君神话与“熊图腾崇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檀君神话关于古朝鲜建国的一则神话,很多学者将神话中出现的“熊”、“虎”解释为图腾崇拜。但除了该神话外,再无其他实物证据证明韩半岛熊图腾崇拜的痕迹。图腾崇拜往往伴随相关的禁忌,这也是韩半岛“熊图腾崇拜论”所没有的。“熊图腾崇拜”缺乏说服力。神话中的熊与虎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是韩半岛住民崇尚“隐忍”、“内省”价值观的体现。

关键词:檀君神话;熊;图腾崇拜

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090-02

檀君神话关于古朝鲜建国的一则神话,记载在《三国遗事》、《帝王韵记》、《世宗实录地理志》、《东国舆地圣览》等文献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三国遗事》中的记载:

古记云:昔有桓因(谓“帝释”也),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伯山顶神坛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愿化为人。时神遣灵艾一炷,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故每于坛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坛君王俭。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都平壤城。始称“朝鲜”。又移都于白岳山阿斯达。又名弓忽山。又今“弥达”。御国一千五百年。周虎王即位己卯,封箕子于朝鲜。坛君乃移於藏唐京。后还隐于阿斯达,为山神。寿一千九百八岁。

针对这段神话,历来有宗教思想文化、历史政治文化两个方面的解析。在宗教思想文化方面,很多学者,尤其是国内的学者,认为神话中出现的“熊”、“虎”当为古代韩民族图腾崇拜的印记。最为典型的解释即:有两个氏族部落,分别以熊和虎为图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熊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战胜了以虎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所以诞生了这则反映“熊图腾崇拜”的檀君神话。如有的学者称:“《檀君神话》作为古朝鲜最有影响的族源神话,反映了古朝鲜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崇拜观念”,以及“朝鲜先民熊崇拜更多地带有祖先神意识,而虎崇拜更多的是守护神观念”。[1]但是该文并没有提出有力的证据。苑利在《韩民族熊图腾文化来源考》[2]中进一步提出,“关于韩半岛熊图腾崇拜的起源大部分学者认为应受北亚诸民族对熊图腾崇拜的古老传统的影响,但从熊虎图腾崇拜这一点看,韩文化的主体部分来源于中国南方之说是成立的,它可能与彝语支民族文化同源,而它们的共同祖先则可上溯到上古的黄帝族,这可能是韩文化中土著文化部分真正的根”。 苑利得出韩半岛熊图腾崇拜的根据是“弓忽山”和“阿斯达”的语音与“熊山”一致。

但正如李洪甫在《关于“檀君朝鲜”的几个问题》[3]中指出的,从韩半岛的祭礼、岩画等实物中,找不到一处反映熊图腾崇拜的证据。“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一处能够明确地显示东西伯利亚地区熊图腾的实物”;“说'古亚细亚族住民的特征是熊崇拜','檀君朝鲜'的'住民是崇拜熊的古亚细亚族的一支',几乎没有提出一项证力较为充足的依据”;“基于文献、考古材料的辩证,可以看出认为檀君朝鲜的住民'是崇拜熊的古亚细亚族的一支',是很不妥当的”。

认为檀君神话反映了韩半岛熊图腾崇拜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仅局限于神话内容本身,抑或者仅根据语音语义学的推测就仓促地盖棺定论。韩国学者李御宁[4]在著作中指出,檀君神话中熊祈愿成人,后来终于得偿所愿化为熊女的内容,与其说是人崇拜熊,还不如说是熊更崇拜人的生活。而且,图腾崇拜与“禁忌”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崇拜牛的印度人从不吃牛肉一样,韩半岛的住民却没有相关的禁忌存在。

韩半岛“熊崇拜”论除了一则檀君神话外,再无其他证据。而其他地方的熊崇拜却有着丰富的内容。如中国东北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就以熊为图腾,在起源传说上,据说古时候一男子在山林中被一头母熊所捕获,母熊没有杀他,而是将男子囚禁在山洞中,二者交合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孩子。后来母熊一次外出时没有把洞口封牢,男子趁机逃走。母熊归来后发现了正顺江而下的男子,一怒之下将孩子一撕两半,一半留给自己,一半扔给了江中的男子。扔给男子的那一半,后来就成了鄂伦春、鄂温克族的祖先。所以这些少数民族对熊至今还以亲族称谓相称。另外,这些少数民族以狩猎为生,熊虽然也是他们的狩猎对象,但是猎熊前后都要进行特定的仪式,分食熊肉也有严格的讲究。他们认为,分食熊肉并不是亵渎祖先、践踏信仰,反而是通过吞食熊的血和肉,更能巩固他们与祖先的亲密关系,使他们重新获得图腾的圣威。这和基督教分吃圣餐有着相同的思维逻辑。

由此可见,简单从一则檀君神话就断定韩半岛熊图腾崇拜太过武断。那么,如何看待这则神话中出现的熊与虎呢?李御宁的见解颇有见地。他认为熊与虎反映了古代韩国人两种不同的象征体系,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虎是现实、外在力量的象征,而熊则代表了理想、是内在力量的源泉。如果说虎代表了英雄,熊则象征着圣人。檀君神话中虎败熊胜的结局说明,与勇猛、争斗的价值观相比,古代韩国人更注重隐忍、内省的价值观。在神话中,桓雄对熊与虎的考验不是比试二者外在力量的大小,一柱艾、蒜二十枚、在漆黑的洞中生活百日,这分明是对二者能否战胜自我,能否克制住自我欲望的一场考验。西方文化尚武好斗,东方文化却明显阴柔许多。檀君神话中熊虎的不同结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人重内省的特质。

参考文献:

[1] 谭红梅.《檀君神话》中的图腾崇拜[J].科学教育研究,2007.2

[2] 苑利.韩民族熊图腾文化来源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3)

[3] 李洪甫.关于檀君朝鲜的几个问题[J].中韩人文科学研究,1998.

[4] (韩)李御宁.神话中的韩国人[M].甲寅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