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氏“老十针”对中风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氏“老十针”对中风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针灸疗法;老十针;王乐亭;中风;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27

中图分类号:R2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69-02

“老十针”是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针灸处方,为其总结的“中风十三治”之一,已成为本院针灸科学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观察了“老十针”对中风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来自2010年8月-2012年6月本院针灸病房,共80例。按照随机化临床试验原则,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研发攻关类重大课题

(D09050703550902)

通讯作者:冯毅,E-mail:

例按入院先后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8~82岁,平均(65.0±11.6)岁;平均病程(51.0±13.5)d;脑梗死31例,脑出血9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15.56±5.78)分。对照组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7~81岁,平均(64.0±12.8)岁;平均病程(52.0±10.7)d;脑梗死32例,脑出血8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5.81±9.47)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CT/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②年龄30~85岁,性别不限;③病程3~12周;④意识清楚,偏身肢体运动障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5~27分;⑤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无后遗症者;⑥非后循环梗死或出血;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经长谷川智力量表评测合并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重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先天残障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础治疗 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给与常规基础治疗。①颅内压管理;②血压管理;③抗血小板制剂(脑梗死者):阿司匹林50~100 mg/d,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选用氯吡格雷75 mg/d;④神经保护剂;⑤康复治疗;⑥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

2.1.2 分组治疗 观察组:取偏瘫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阳陵泉、解溪、昆仑,采用常规针刺法;王氏“老十针”(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双侧天枢、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患者取仰卧,常规消毒穴位。选用28号、长40 mm的华佗牌针灸针,腹部穴位直刺25~40 mm,以无痛为佳;内关直刺15 mm,局部酸胀,可有向指尖放射的触电感;足三里直刺25~40 mm,稍偏向胫骨方向,针感(麻电感)向足背放射。对照组:取偏瘫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采用常规针刺法。2组均每日1次,留针30 min,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 肢体运动功能测定 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进行评定[4]。上肢检查项目共33项,每项2分,总分66分;下肢检查项目共17项,每项2分,总分34分。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2.2.2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采用Barthel指数[5]进行评定,包括进食、洗澡、穿衣、控制大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项目,总分为100分。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3 结果

3.1 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28 d后,2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28 d后,2组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中风以突然昏仆、口角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中医学认为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虚等使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病位在脑,与五脏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胃为六腑之一,主受纳与腐熟水谷。脾与胃相为表里,二者皆居于中焦,通上连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胃功能异常,气机升降失司,气血逆乱,则发为中风。脾主肌肉,实四肢,只有脾胃的受纳与运化功能旺盛,才能为机体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气虚不能运血,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或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阻滞经络,皆可致肢废不用。由此可见,中风的发生和临床表现与脾胃关系密切。中风的治疗应重在调理脾胃。

“老十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痛、食滞、痛经、便秘、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6]。其中,中脘为胃之募穴,乃足阳明胃经经气汇聚之处,可助胃消化水谷,调理中焦之气机;足三里为胃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腑气之功;上脘、中脘、下脘三脘配合,具有调整胃腑收纳、腐熟和吸收水谷之效;气海和中脘相配可助其益气升阳之功;天枢为大肠募穴,可消导积滞、调益脾气;内关配以中脘、足三里,有助其升清降浊、调理气机之功。诸穴相配共奏调中健脾和胃之效。脾健则肌肉饱满,运动灵活。

本观察结果显示,王氏“老十针”在改善中风患者脾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中风患者合并出现纳差、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S].2004:27-41.

[4] 周维金,孙启良.偏瘫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51.

[5] 于兑生.康复医学评价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80.

[6] 刘庆军.“老十针”应用举隅[J].河北中医,2005,27(11):850-851.

(收稿日期:2013-05-13,编辑:蔡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