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放牛班的春天》: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放牛班的春天》: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法国电影《放牛班春天》讲述的是一部关于师生关系之间心灵和爱、音乐和救赎、希望和梦想的故事。教育中,平等宽容、因材施教、适当的惩罚,这些元素一个都不能或缺。但这些元素的运用都是建构在爱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真爱的教育,平等容易变成放任,宽容容易变成娇纵,因材施教容易变成空谈,惩罚容易变成报复。马修老师正是用一颗挚爱孩子的心和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唤醒了一颗颗枯萎的心灵,拯救了一个个失落的灵魂。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马修;爱;教育

2004年,法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的处女作《放牛班的春天》震惊四座。没有大腕云集,没有视野的冲击,有的只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和犹如天籁般纯净的音乐,却暖暖地诠释教育真谛,讲述着爱与救赎的真理。马修,一个平凡、秃顶的中年男人,用他的智慧,还给了孩子们自由和尊严;用他的坚持,成就了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用他的勇气,抗衡了以暴制暴的蛮横教育;当然,最终,是用爱,感化了问题孩子迷失的心灵。

一、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二战以后的1949年,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克雷蒙・马修经历了连续的失业后,在一个被称为“池塘之底”寄宿学校找到了代课教师的工作。一系列的故事和事故就此展开。这是一个收养问题儿童的机构,一群几乎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少年,一个暴君式的校长,一个至高的“犯错――惩罚”条件反射般的管理准则。学校的气氛沉闷、冷漠,一群无可救药的学生撒谎、打架、闹事、偷窃、甚至捉弄老师,而校长魔鬼式的管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样的师生关系,伴随着控制一反控制,镇压一对抗,充满着反抗和仇恨,冷漠和绝情,让人无计可施,无奈而绝望。

改变从马修的到来开始,第一次走进教室,马修就经历了考验,孩子们用恶作剧戏弄他,他没有把这些看成是挑衅,而是巧妙地保护了学生,避免了校长的惩罚。这是马修和学生建立关系的一个开端,我们是同盟军而非对抗者,从此开始平等对话;乐可儿在门上做手脚,让马桑大叔眼睛受伤,马修没有送他到禁闭室,而是让他到医院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郑重其事地要求这些“问题少年”写下自己的理想职业;没有责骂学生编歌骂他,而是从中发现学生的音乐天赋,按照学生的音域特色编入合唱团,让每个学生在合唱团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不把郭帮偷钱的事告诉院长,要他好好“当乐谱架”……付出终有回报,马修赢得了孩子的心。

二、教育中的平等宽容是基于爱

教育的本质是回归生命。每个人都是高度主体性的,学生一老师是主体间的存在,彼此成就。所以,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不是扬起教鞭的鞭挞者。教育的过程其实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他们的道德以及其他心理素质共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彼此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以及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学生必须感受到作为人的存在,而不是某种“物”或者“工具”。悲哀的是,今天的教育中所谓的平等、尊重只是一个表面,目前的教育依然是压抑人性的“听话”式教育,鼓励服从和依赖。尤其是被标定的“差生”,他们被归入异类,被群起攻之或被冷嘲热讽。教师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是各种制度的执行者,学生是无力反抗或根本就不敢反抗的弱者。平等尊重是一句空话。就像影片呈现的,以校长哈珊为代表的象征着最残酷的反教育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对人性的扭曲、变形和错位。

马修老师是平等民主好教师的象征。他没有把这群问题孩子看成是问题的制造者,也没有把孩子看成是接受训斥的受导者。他是“蹲下”来,平等视角的倾听者,用心聆听孩子们心灵的声音,他是孩子们的玩伴甚至是朋友。所以,他才不会计较孩子们的恶作剧,在面对莫航治的误解和叛逆时,才不会用报复凌驾于攻击之上。孩子们犯错,马修会和犯错的学生谈判,帮助学生分析处境和出路,学生可以讨价还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自主选择。在教育中,马修老师做到了平等协商。

宽容意味着宽恕与容纳。上帝造人不是以完美为标准,孩子们的本能是要惹是生非、随心所欲的。他们偶然会桀骜不驯、放纵叛逆。教育不是羞辱、斥责,不是当头棒喝,不是过度教育,而是适当的尊重天性、尊重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带着接纳和宽恕,包容和爱,善待他们的失败和过失。乐可儿让马桑大叔眼睛受伤,马修惩罚他去照顾马桑大叔,这样的做法让乐可儿理解了责任感,在共情式的体验中感悟对人的尊重,而马桑大叔对乐可儿的宽容更是激起了乐可儿的羞愧感,这些做法恰恰是说教式的教育所无法企及的。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相比于严厉的体罚,马修对孩子们的尊重、宽容以及适度的惩罚,不仅没有损害到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平等和关爱,实际上更好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尊重他们的生活境遇,容纳平时所不能容纳的。

平等宽容是爱的体现,若不是基于真爱,便无法平等、无法宽容。现实中,打着爱的旗帜,控制孩子、吹毛求疵、过分要求的家长;或者相反,放纵溺爱、任其骄横任性、百般讨好的家长比比皆是。不要错误地以为这是爱,爱不是掠夺、不是操纵,而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爱无节制。平等宽容是教育的前提,只有真爱融入教育情境、教育技艺、教育智慧中,才是实际而非抽象的爱。没有真爱,平等就容易变成放任,宽容就容易变成娇纵。

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是基于爱

在我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他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来选择教学内容和使用教学方法。宋朝的朱熹把孔子这种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出其材”。“因材施教”一词由此得来。唐代的韩愈、北宋的张载都曾提出,培养学生要像处理木材一样,做到“各得其宜”。

“池塘之底”的问题孩子虽然有着一些行为偏差,但性格迥异,对待马修老师的态度也大相径庭。佩皮洛,少言寡语,胆小依赖,渴望温情和爱,一个喜欢马修老师,完全站在马修一边,视马修为父亲的学生;孟丹,满口粗话,眼神邪恶,报复心极强,一个完全和老师对立、和社会对立的学生,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和支配者,绝不妥协和屈服;莫杭治,被学监评价为“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是一个充满个性和才华,在抗拒中逐渐接受马修的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马修老师采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佩皮洛,马修老师充满了同情和怜爱,佩皮洛每个周末都会等待双亲,而他的双亲早已过世,这是一个折翼的天使,无助而哀伤。而马修无疑扮演了一个慈父的形象,临走的时候,带走了这个缺少关爱、在等待中一次次失落的孩子,弥补了佩皮洛精神的丧失和心灵的损伤;对孟丹,马修不妥协、不退让,孟丹欺压佩皮洛,他严厉斥责,语气斩钉截铁。孟丹转学来了以后不断进行恶意挑衅,马修老师绝不让步,你不讲道理我讲道理,你凶狠我更厉害。孟丹向学生收“睡觉费”时,马修彻底爆发、大发雷霆,镇住了孟丹,使他不得不有所顾忌、有所收敛。当他被冤枉偷钱,死不承 认,被校长哈珊抽打耳光的时候,忍无可忍,反把校长压在桌上,不是马修和马桑解救,校长几乎送命。最后,他一把火烧了学校,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带着一丝冷笑。孟丹是一种教条主义的简单、粗糙、暴力教育的牺牲品,校长的不信任和强盗逻辑彻底摧毁了一个孩子。而马修一直没有放弃孟丹,一直试图帮助他回到正确的轨道,虽然没有成功,但当警车开走时,孟丹对身后的马修报之一笑,寓意丰富;对莫杭治,马修善于发掘他的天才般的潜质,点燃他心中的梦想,莫杭治敏感冷酷,是音乐让他回归,内心的坚冰慢慢融化,开始慢慢接纳马修,可当他发现马修和自己的母亲关系暧昧时,俄狄浦斯的竞争启动,内心再次竖起了屏障。而马修巧妙地化解了莫杭治的敌意和攻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尊重他们的生活境遇,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特殊背景。根据孩子的需求去满足孩子、引导孩子、发掘他们的潜能,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法、价值观、需要去要求孩子,或错误地以为那是孩子的需要。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即使是问题孩子,内心也并非一团漆黑,一切也并非没有希望,他们也有自己理想和追求,也有自己的期待和渴望。发现每一个孩子独一无二的部分,对这些部分恰当利用、抱持希望,才能真正适合这个独特的孩子。

以己度人的爱是自恋的爱,而不是真爱。真爱是真正适合的,恰当的,共情的,有弹性的,自由的。这个社会永远都不缺爱,缺的是无条件的真爱。现在的父母爱孩子,不计成本、全情投入,用一个标准、一个模版僵化地要求孩子,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必定是一败涂地。

四、教育中的实施惩罚是基于爱

时下赏识教育、人本教育风靡一时,让人错误地以为惩罚教育是不得当的,但是,真正理性的教育缺不了惩罚。西方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一方面他不希望“学校充满呼号与鞭挞的声音”,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指出:“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之所以应该被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使他们日后不再犯错。”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惩罚的结果是减少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学生发生了不良的行为,老师没有给予及时适当的刺激,学生就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反而强化了其错误的行为。但惩罚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体罚,巴甫洛夫式的“行为一反应”模式只是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就太肤浅了。诉诸武力的哈珊式模式是简单的、粗俗的、非人性和侮辱人格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罚本质上是违法行为。

合适的惩罚应该是艺术的、别具一格的、具有创造性的,真正能够起到震慑人心、自我警醒的教育目的。惩罚的动机应该是美好的,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惩罚的方式应该是道德允许的。马修老师对待学生,有关爱,也有充满艺术的惩罚:让犯了错的乐可儿照顾马桑大叔,让乐可儿体会到羞耻和后悔,从被动承受到积极承担责任;不允许孟丹抽烟、喝酒,拉古尔班“下水”;不让莫杭治领唱,让他知道:你是唱歌的天才,但你并非不可替代!而在公爵夫人观看合唱团演出的时候,马修又出乎意料地让莫杭治领唱,让莫杭治体会到巨大的震动。

陶行知有句名言:“爱满天下”。惩罚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没有爱,无法打动学生,也无法带给学生心灵的震颤。实施惩罚,爱是前提。没有融人情感的惩罚就是一种剥夺、一种报复、一种攻击。爱的惩罚表达了“无论如何,我都信任你!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你!”,这样的惩罚,对于问题儿童,才是一种坚守,永不言弃!

五、结语

《放牛班的春天》的扉页中写到:爱,点亮他们的生命,让他们的世界,有音符,也有蓝天!教育没了爱,就是无水的池,干涸而空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容易麻木和倦怠,在重复中消退激情。这般美好的影片可以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和生命活得更充分,让我们学会用爱包容学生的无知,用爱驱除学生心中的阴霾,用爱拯救学生迷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