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镇奇观――崆峒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镇奇观――崆峒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崆峒山自古就有“西镇奇观”、“神州西来第一山”之美誉,从宗教渊源关系上讲,又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1994年1月崆峒山就被国务院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2月底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审定为全国最高级别即4A级国家景点。

历史久远 文化内涵丰富

崆峒山是人文始祖轩辕皇帝登山问道的圣地。

据学者研究,甘肃东部的平凉、天水是上古三皇诞生之地,又是女娲、夸父的诞生地,文化极为久远深厚。因此,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其功业成就之后西巡疆界,亲自登临崆峒山,向在此隐居的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这在《庄子・在宥》篇中有详细记载,治学严谨的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司马迁本人也曾亲自登临崆峒,他在《太史公自叙》中说:“吾尝西至内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他的记载应当是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谨慎做出的。当代台湾学者南怀瑾在著作中说:“黄帝遍学各种学问,最后西上甘肃的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又说:“黄帝的功业,主要是起于黄河平原的东方与北方,而他的文化学术思想主要是得之于西北高原系统。”还说:“所谓广成子,究竟有无其人,往往名号是代表一种内容,广成子是集中国文化之大成的意思。”如今崆峒山前的望驾山,山下的问道宫,上天梯旁的摩崖石刻“皇帝问道处”,就是对这一千古盛事的纪念。

崆峒是古代北方民族团结融合的象征。

崆峒一词在古代本无山字偏旁。它本是一个氏族部落民族语言的音释,所表达的是一个方位或这一区域所有部落的总概念。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记载:“北戴斗极为空桐。”意思是北斗星正下方为空同。另一部典籍《汲冢周书》中更进一步解释:“正北的大夏、莎车、戎翟、月氏、空同、姑藏等十部族统归空同。”部族融合发展并消亡后,中心区域的名山加以山字偏旁专用指山。其实古人对这一地域概念相当清楚,从唐代李白、杜甫,至明代吕大器,至清代林则徐,诗中所提到的崆峒大体指一个大的区域,这一区域的大致范围是东起河南汝阳,西至甘肃河西。中心区平凉可能就是商周时期十大部族中空同族的居息地。

崆峒是古代著名君王巡幸出游的西极。

由于轩辕黄帝西巡疆界,登崆峒访名师而万古留名,所以后世的周穆王乘八骏访西王母于泾川瑶池,后又西登崆峒。秦始皇平定六国之后也西登崆峒。汉武帝处处效法黄帝,黄帝败炎帝战蚩尤,武帝也大肆征伐,同时西登崆峒。因武帝的登临有司马迁陪同,所以在《史记》中记载非常详细。汉武帝还在平凉设立了中央的牧马机构――军马场,这个机构一直沿续到明代。唐太宗也曾亲自登临崆峒。

崆峒是三教合一共尊共荣的宗教摇篮。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起源于东汉,而它的思想理论基础却是盛行于春秋以来的黄老之学,应当说黄帝、老子都是道教的祖师。另据道教典籍,说老子的前身就是在崆峒修炼的广成子,而广成子又是黄帝的老师,追根溯源,崆峒山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当不为过。据说秦汉时崆峒便有方士隐居,魏晋时便有道教宫观,到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最后归隐崆峒,崆峒山现存避诏碑一块,上有皇帝两次召见张三丰的诏书和张三丰避而不去的答词。明代平凉是朱元璋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的封地,永乐年间大兴道教,韩王及王妃在崆峒极顶修建了太和宫。崆峒山还培育了一批儒家学者,最著名的有汉代的王符,他是和王充齐名的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潜夫论》;皇甫谧,朝那人,他不仅是医学针灸鼻祖,还是博学多才的学者,他所著《甲乙经》是我国关于针灸术的最早著作;明代前七子之一的崆峒子李梦阳以及明才子之一的赵时春,都曾在崆峒潜心读书,是崆峒的钟灵毓秀造就了这一批学者文人的旷世才华。崆峒山还是佛教圣地,唐代仁智禅师开凿了上天梯,宋代山上梵刹有多处,现存宋靖国年间石经幢一通,上刻佛经。元代成吉思汗破西夏大营曾驻凉殿峡,死于清水,距崆峒不远。后忽必烈帝师八思巴及安西王相商挺都曾受命在山上督建佛寺,现有碑为证。不难看出,儒、释、道在崆峒各个朝代虽互有兴衰,但始终同处一山,互尊互让,体现了中国文化包纳一切、雍容大度的广阔胸怀。

崆峒是文人墨客登临赏景抒怀的人间胜境。

崆峒除培育了一批学者才子、名道高僧之外,凡是亲自登临的诗人、墨客无不发出由衷赞叹,从唐代的李商隐到清代的林则徐、谭嗣同,到民国的于右任。李白、杜甫、白居易虽未登临,但由于仰慕也写下大量诗篇佳作。这些都是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

崆峒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崆峒派的发祥之地。

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以地名命名的流派有少林、武当、峨眉、崆峒、昆仑。崆峒武术源远流长,体系完整,与道家文化紧密联系,并吸收了少林、峨眉等派武术的部分精华,在手法、套路及技击功夫上都自成一体,有着独到之处,神秘奇诡,变化多端。

崆峒是古代关陇锁钥三秦咽喉的兵家必争之地。

古代交通不便,六盘道未通之前陇山南北横阻,而崆峒地处陇山中段,扼七关、控六原,山川险阻通道一线,是保中原、守关中的重要通道,因此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远古到清代,金戈铁马,有过数不清的战事。

崆峒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主要通道。

从长安出发到平凉的泾川,沿回山南下天水为古丝绸之路的回中道,直上平凉过崆峒后峡为鸡头道。从汉至唐这里曾有过一段驼铃丁冬、商贾不绝的盛况。

地貌奇特 风光优美

崆峒是高海拔地区的丹霞地貌,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五大名山都是花岗岩地貌或石灰岩地貌。崆峒山同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一样同为典型的丹霞地貌,但崆峒处于高海拔地区,尤为珍贵,况且崆峒处于陇山和六盘山脉中部,而陇山、六盘山为石灰岩地貌,因此极具科研价值。

崆峒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自然保护的珍贵财富。

崆峒有植物千余种,古树名木多达上百种,除了森林资源,崆峒山还称得上药草宝库,名贵药材党参、枸杞、天南星、灵芝等遍有生长,堪称天然植物王国。山上动物百余种,昆虫千余种,其中麝、鹤、豹、金雕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目前除五台景区10多平方公里对游人开放外,其他70多平方公里则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崆峒山的自然风光多姿多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崆峒以峰为骨,以林为肉,山峰雄伟,林海浩瀚。所以古人评价“崆峒山水甲于关塞”,又评价“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春观桃花,秋赏红叶,夏天翠绿,冬季银装,四季都有美景。特别是忽而烟笼雾锁,时而云海飞瀑,朝观日出,夕望残阳都给人无限享受。山上更有无数幽室深洞,许多山洞或处悬崖绝壁,或隐密林峡谷,至今无人涉足,主要景区之外的70平方公里之内的许多山峰,尤其是侍落沟底的奇峰大阴山和天然峡谷十万沟,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状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西北黄土高原上难得有如此多姿多态的奇景,“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堪与世外桃源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