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8佛像市场,危机还是契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8佛像市场,危机还是契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经 拍卖市场跌宕起伏 民间收藏不温不火

1998年,天津文物公司佛像专场拍卖虽然没有引起佛像热,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拍卖开启了藏传佛像跨入拍卖的第一步,1998年也成了汉传与藏传佛像的分水岭。从此藏传佛教开始活跃于市场。

在天津文物公司举办的2001春季文物展销会上,一件明代释迦牟尼佛像拍到了27.5万元,在2001年秋季文物展销会暨竞买专场―金铜佛像,共推出354件,总成交额为608.102万元,成交率为76%,成交价最高的为一件明代佛眼佛母像,成交价为88万元。2004年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时期的铜鎏金无量寿佛像突破百万元大关,拍到了220万元。

然而,佛像市场随即发生了逆转,陆续举办的佛像专场拍卖都惨淡收场,2004年秋拍嘉德推出“尊崇之美―佛像艺术专场”拍品总数135件,成交78件,成交率57.77%,成交额1288.8万元。2005年秋拍天津国际拍卖公司的法界宝器专场,125件成交率仅为29%,成交额275.968万元。

2006年秋拍香港苏富比推出“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场”,14件拍品成交13件,成交率达93%,总成交额为34380.464万元。随之,准确把握市场动向的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一个月后相继举办了佛像专场拍卖,搅动了急于寻找爆发口的佛像市场,并且迅速弥漫开来。2007年春拍,匡时借助2006秋拍喜人之势,再次推出“菩提妙相―古代佛教艺术品专场”,比2006秋拍234件拍品少了近40件,成交额却翻翻达到10796.06万元,成交率从2006秋拍的71%一跃而到87%。北京翰海的成交率也达到82%。在2007春拍中上海嘉泰、中拍国际、北京嘉信、崇源国际、天津文物、中国嘉德、十竹斋等拍卖公司也推出了佛像拍卖。

然而,对于一个骤热的市场,人们总是有些提心吊胆。仿佛为了印证这种担心,2007秋拍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在增加拍品数量的情况下,成交率却反而下降。到了2008春拍,坚持推出佛像拍卖的只有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几家公司了,同时无论是从拍品数量、成交额,还是成交率上都出现了缩水。

相较于佛像拍卖市场的跌宕起伏,佛像私下交易或者说民间交易显然没有这样的大起大落,民间交易以不温不火的方式稳定发展着,从事佛像经营数十年的杜先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他说相对于拍卖的过分火热和炒作,市场交易这种模式为更多的佛像藏家所接受,他们买卖的这个圈子也存在着投资、投机以及收藏,然而价格没有离奇地忽高忽低。十几年来,佛像的价格一直缓慢而稳步地上升,与拍卖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当前 市场开始盘整,渐趋精品路线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此轮佛像市场开始启动,一直连续两年从事佛像专场的只有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另外香港苏富比、北京保利、长风等几家公司也曾推出佛像专场,记者就以这几家公司的数据为例,分析这一阶段佛像市场的走势。

佛像专场拍品的数量

匡时国际从2006年秋拍开始,拍品数量整体呈递减式,到2008年春拍时,数量已经从最早的234件减少至128件,北京翰海正好相反,从最早的9件,一直增加到2008年春拍的143件,从这点上看,两家公司殊途同归,走精品路线,数量都集中到100多件,但是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佛像专场成交率

在成交率指标上,匡时国际与北京翰海惊人的一致,从2007年春拍开始,成交率就开始下降,一直降到2008年春拍的63%和69%,这说明拐点从2007年秋拍半年就已经开始。

佛像专场成交额

最近4次佛像专场,匡时国际成交额的增长率分别为83%、2%、-63.73%,北京翰海的成交额增长率分别为200%、41.31%、-14.3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春拍,佛像拍卖确实出现一个拐点,这其中既有拍品数量下降的因素,也有成交率下降的因素。

参与佛像专场拍卖的公司

据记者统计,2006年从事佛像专场拍卖的只有三家,分别为香港苏富比、匡时国际、北京翰海。2007年春拍推出专场拍卖的在此基础上,新加入了崇源国际(澳门)、北京嘉信、上海嘉泰、十竹斋、北京中拍等7家拍卖公司,2007年秋拍,北京保利、上海崇源、崇源抱趣、北京中汉绍兴翰越堂、辽宁国拍、舍得6家公司推出佛像专场,而崇源国际(澳门)、上海嘉泰、十竹斋,以及北京中拍四家公司在秋拍中放弃了佛像拍卖。2008春拍,香港长风、北京德隆宝选在这个敏感时期推出佛像拍卖。很显然,北京德隆宝没有香港长风幸运,其成交率仅为50%。

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少数的公司在坚持佛像拍卖,如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更多的公司则更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可以预见,以后佛像拍卖会更集中到这两家公司。

佛像拍卖市场占有率

拍卖市场占有率其实就是市场对这种艺术品的接受度、认可度。佛像作为专场拍卖成为艺术品一个门类,它所占整个拍卖公司拍卖份额有多大?又表现出什么趋势?为了对比数据的相对准确性,我们还是以匡时和翰海为例。可以看出佛像专场在匡时国际的整个拍卖成交额中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从最高的31.74%下降到2008年春拍的10.23%;而北京翰海则正好相反,从最初的4.41%一直增长到15.83%,记者预测,随着佛像市场额成熟,佛像专场的份额可能会稳定在20%左右。

未来 极品佛像存在上升空间 投资周期逐渐缩短

高价或者说天价佛像数量的时间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这个板块的走势,而高价板块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同公司实力的体现。我们仍以上述几个公司为例进行分析,由于场次有限,故将香港苏富比、北京保利及长风统一称为其他。

从上图的时间分布上,超过千万元最多的时候出现在2006年秋拍,为8件,其他依次为3件、3件及1件。从这个角度看,很难得出佛像市场走强的信号,但如果除去香港苏富比的因素,数量分布则变成1件、3件、2件及0件。这样我们则可以得出,在2007年国内的佛像市场确实出现了一个高潮,但同样也得出:佛像市场目前应该处于盘整期。同样,从超过百万元的拍品的时间分布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再来分析空间分布,超过千万元的佛像一共15件,其中7件出现在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上,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各3件,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与国际大拍卖公司相比,国内公司不论是从拍卖技巧还是时机选择上,都有很大差距,而在国内的公司中,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又将其他公司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2006年佛像火爆,偶然性>必然性?

“仿佛没有任何预兆,佛像拍卖一槌走红,爆发面过大会缩短寿命,佛像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好像目前的走势正应了这种观点。事实果真如此吗?2006佛像秋拍是偶然性的吗?

记者针对这一问题,采访了匡时国际拍卖公司佛像部经理赵强先生。他10年前就开始参与天津文物公司的佛像拍卖,非常了解佛像市场的发展。赵强先生认为,任何艺术品的拍卖在前期对市场都会做详细的调查铺垫工作,2006年佛像拍卖的火热不是偶然,而是水到渠成的事。第一,从市场看,2006年8月举办的第九届北京古玩博览会,已经预示到2006年佛像市场趋于成熟化,第九届博览会精品馆一半以上的古玩店不约而同主推佛像,哑舍文物、东资文物等知名文物商店均展示了许多高品位的佛像精品,买家很关注。第二,从拍卖来看,2006年春拍,中国工艺品十大排行榜中各种材质的佛像及相关文物占了4席,可见佛像的市场份额是相当大的。在这一基础上,意识到佛像的收藏潜力,苏富比、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前后举行了佛像专场拍卖,2006年秋拍成交额和成交率显示,这几家公司对佛像市场前瞻性把握可见一斑。

佛像投资“大拿”决定佛像市场?

上部分图表显示,佛像市场注入资金最高时占到整场拍卖的30%,那么,谁是佛像投资的大拿?他们是否拥有颠覆佛像市场的能力?众所周知,2006年香港苏富比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拍卖,厦门心和拍卖公司的老总蔡铭超以1.2亿元拿下了目前世界上最贵的一尊明朝鎏金铜佛像。有媒体报道,这一行为不排除对佛像市场的炒作,佛像初入市过分火热不利于佛像市场的健康发展。蔡铭超却并不认为自己是高价的推动者,他认为佛像收藏之所以能够得到买家认同,还是因为性价比,并非是他用1.2亿元买下佛像引起的市场高价。

在佛像收藏圈,刑继柱也算得上是个大拿级的人物,邢继柱收藏的佛像中,永宣款大概有10尊多,乾隆款大概有20尊左右。他只看重佛像本身,只要他看重的佛像,都会不遗余力地拿下。2006年秋拍“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被刑继柱以924万元人民币地高价成功拍下,创造了匡时乃至内地佛像市场的最高价。其实,在内地还有很多像刑继柱这样的佛像大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是这群人主导了佛像市场的价格?刑继柱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佛像本来就很少,能够在市面上流通的佛像大概有两三万尊,而其中造型优美的佛像约占15%,也就是三四千尊左右。在这些佛像中,带款的(永宣款、乾隆款等)大约也就10%,由于极品佛像的存世量少,价值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佛像价格是受市场影响的,不是他个人或者少数人所能决定的。

这些投资大拿认为,佛像中的精作还没有到应有的价位,佛像的投资周期会越来越短,因为好东西越来越少,最终精品佛像会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如何看待佛像拍卖市场?

这一问题,一直推出佛像专场拍卖的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显然拥有绝对的发言权。

赵强从事佛像拍卖十余年,有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资源,尤其擅长于明清佛像。匡时国际一直以永乐宣德年间的宫廷造像为首选。赵强谈到,皇宫收藏或者是宫廷艺术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佛像亦如此。他认为佛像市场至少还会火20年,但是这并不是说佛像市场会一直呈上升趋势。显而易见,佛像市场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呈螺旋状上升,2008年佛像进入了调整期,这次调整会淘汰一些在佛像市场火热时候参与进来的投机者,佛像藏品极其有限,它最终会集中到一两个被藏家认可的拍卖公司进行买卖,匡时最终会把这一门类扩大到唐卡、法器等藏传文物。

翰海负责征集佛像的一西先生本身为藏人,受佛教的熏陶较深,深谙于把握优秀的佛教艺术品,北京翰海佛像着重在挖掘佛教艺术的新门类,且时时转换征集角度,引导佛像收藏市场的方向,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佛像收藏审美疲劳。他对此有独树一帜的做法。从2007年秋拍,一西把征集重点放到高古这一块,他认为高古目前还没有为市场所关注,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一西透露,2008秋拍,翰海将会推出汉传佛教专场。他认为,2008年佛像市场不会出现拐点,但不否认一定的盘整还是很必要的。

佛像专家金申对记者谈到,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是佛像市场发展的两面旗帜,他们引领佛像市场发展的方向,从发展态势看,精品佛像会集中在这两家拍卖公司,从两点进行阐述:第一,两年来一直坚持佛像拍卖的只有这两家公司;第二,目前国内最专业的人才都集中在这两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