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而对其的准确把握则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和“正确处理活跃课堂气氛与增强教学有效性的辨证关系”两个方面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14801
活跃课堂气氛,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新课改进程中,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刻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各位教师的不懈追求。作为一名已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数学教师,我就“怎样活跃课堂气氛,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
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满腔热情,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可以说是每一位教师的美好心愿。那么,要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活跃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
1.1 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堂气氛一般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那些占主导优势而又比较稳定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因此,要想活跃小学课堂气氛,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要熟悉和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对什么都比较好奇,并且对感兴趣的事物喜欢问一问为什么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准确抓住他们的这一认知特点,以此出发来进行我们的数学课堂准备和教学实践,就为活跃课堂气氛的营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1.2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和五彩缤纷、鲜活多样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得通俗,化得易懂。应该说,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好的尝式,最近几年的教材,大都准备了很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题,我们除了要充分利用这类题目外,还可自己精心设计一些与小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一些题目,以便在课堂中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例如,我们在教学一位数乘除法的时候,就可以把那些简单的计算题直接设计成日常生活中的生活题:“今天早上,妈妈从菜市场买来4条鱼,每条32元,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1.3 少些批评多点表扬
小学生因年纪比较小,性格都在成长和形成中,很多大的道理他们还不懂。因此,对于他们幼稚的心灵来说,太多的而又过于严厉的批评不但不能起到鞭策作用,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哪怕是学生取得一点小小进步的进步的机会,都不要轻易放过,要适时科学利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课程的信心,更利于创设课堂的民主氛围,从而活跃气氛。
1.4 巧设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数学知识点还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此,在讲解时,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情境。例如,当我们在教学百分数时,就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先给学生设计一个这样的竞答题:张华同学回答了6个题,答对了3个;陈艳同学回答5个题,答对了3个;吴英同学回答了10个题,答对了4个。如果只有成绩最好的那一位同学能继续比赛,请问哪一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当学生们经过积极思考后可能会有学生认为是吴英,因为她答对的最多。这时教师就开始教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引导他们去比较三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从而适时引入读百分数的学习。这种情境的设计和使用,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有用的。
2 准确把握活跃课堂气氛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辨证关系
无可厚非,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既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教学效果而言,往往是一把双刃刀,如果教师把握得好,运用得恰当,它就可以成为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利器,但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使课堂秩序失去控制,显得很乱,自然,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就会大打折扣,教学质量的提高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应该时刻注意对课堂的掌控,始终坚持适度原则,在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时,要注意科学设计,合理实践,使我们的课堂做到活而不乱,松而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总之,采用什么方法来活跃我们的课堂气氛,并且使之成为增强教学的有效途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和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叶子,庞丽绢.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01,(4).
[3]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义兵.创造性教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