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田子坊设计文化与设计方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论述研究的是上海市一个旧城改造案例——田子坊的设计文化与设计方法。文中结合了一些书面资料、实地考察、理论思考以及实例对比来探析田子坊的设计精髓内涵,通过对其独有文化风格的总结以及与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香港庙街的对比发掘设计文化内涵,并从整体与局部关系、内外因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文化遗产;上海田子坊;旧城改造;设计文化;设计方法;田野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以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增长的旅游娱乐休闲需求,旧城改造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由于人们的重视,旧城改造的技术方法也越来越成熟,在这之中,相对的整体开发包装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普遍开始追求精神享受的今天,不容忽视的是,因过分追求发展速度而产生的种种例如急功近利、盲目崇洋等负面因素催生了一些粗糙而经不起推敲的设计实例。所以,针对设计对象的独特特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受众需求的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一系列好的设计方法与理念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兴起于最近十年内,因注重设计文化与设计方法选取而获得成功的案例很多。本文选择近期业内影响较大却又稀见研究报道的上海田子坊街区改造设计为案例,是因为这里在让老上海的市井文化得以在改造设计中延续并获得新生的过程中,实在是有很多好的设计方法值得深入学习。
一、田子坊街区概况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在区委,区府的领导支持下,泰康路依据打浦桥地区的功能定位开始实施特色街的工程。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的艺术气息渐渐浓厚了起来。而如今,泰康路的田子坊,在上海被称为“上海的苏荷”、视觉产业的“硅谷”,并获得了如2005年“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创意产业集聚区”、2006年“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2007年“上海工业旅游年票”、2008年“国家AAA级旅游景点”等等诸多奖项,田子坊,正以“上海艺术街”的外号享誉上海、全国,甚至世界。
田子坊历史文化风貌区属卢湾区打浦桥街道辖区内,南面泰康路,北至建国中路,东临思南路,西迄瑞金二路,是目前上海所剩不多的典型里弄建筑格局。这块7万余平方米的地块,是上海历史街区中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类型最为丰富的社区之一。
二、实地调查与感受
究竟田子坊是凭什么享受着这么高的评价,它又是凭借着什么来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呢?在田子坊中,究竟运用了哪些设计手段,这其中一些好的方法又能否被运用与别的项目之中呢?有一句谚语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又有一句名诗说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话恰好地代表着如何了解田子坊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外人仅仅凭借文字与影像资料,或是虽然到过实地却没有深入地、有过代入感地感受领略田子坊的文化气息,是无法能够完整地形容出田子坊的文化魅力所在的;而另一方面,生活在田子坊其中的本地民众,由于日常的生活就是在田子坊之中,可能事事都已习以为常,无法用超脱的眼光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故此,研究田子坊的文化,不仅要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甚至还要换位思考,努力发掘其中深层次的文化思想。正是带着种种好奇和想法,我于不久前专程到上海探访了田子坊特色旅游街区。
踏入田子坊的小世界,很容易便发现这里与外面“大上海”的巍峨高楼、充满现代化气息大都市的气氛完全不同。进入这里的第一印象,就仿佛进入了改革开放之前的老上海,处处透露着一种“古旧”的气息,但又不是令人反感的落后,青灰色的砖墙、洒满阳光的阁楼、幽深的窄巷与其中正在晾衣服的慈祥的老人、机灵可爱的孩童与充满灵性的八哥,正与许多影视作品中所想体现的一样,给人以温暖宁静闲适的感觉,一种“家”的温馨。而再细细地观察,紧接着又会发现许多现代元素,现代的家具电器、西式餐点、外文的介绍,都让沉浸在“古旧”氛围中、或许正在回想着小时候的人们回到了现实中来。另外,鳞次栉比的店铺、多彩的商标广告、璀璨的霓虹灯、前卫的涂鸦又让田子坊的时尚商业气息十分浓厚,同时,夹杂在其中的设计创意公司以及摄影、绘画等视觉艺术创作门面,又让这里充满了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气息。奇怪的是,身临其境的人,并没有对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的组合表示出任何的不满与不屑,或者说,不是没有,而是不能。试想,在阳光洒满地面的午后,处于这样有历史底蕴的老街之中,一面感受扑面而来的厚重历史感,一面用现代科技产品享受着美好的音乐,再加上店铺中可口的下午茶,欣赏着原创的艺术作品,相信再没有艺术细胞的人也能朝思泉涌,渴求创作;再没有游兴的游客也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而对于厌倦了城市喧嚣环境、快餐式工作生活方式的人们来说,这里岂非是一个完美的避风港湾?所以,历史底蕴浓厚与现代科技发达的紧紧缠绕、中外文化的交相辉映、日常生活与旅游景点的完美契合,保留原有生活方式与文化内涵并不断适应时展、接纳新的文化内容并不断改善使之真正适应自身条件,正是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功的秘诀,也正是这些形成了田子坊独有的文化体系。
三、设计文化分析
田子坊的文化体系复杂而多元化,但是它也有核心,这个核心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属于大众的草根文化,是一种温和的文化,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由于它综合了许多古老的现今的中国本土的外国西方的文化形态,使得田子坊文化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而并非旗帜鲜明地面向特定群体的文化。
而说田子坊的文化是草根文化也是有原因的。首先,生活在田子坊这个新改造了的老街区中的有不少还是本地的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很长时间的居民,他们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所整体表现出的文化气息,无疑并非精英大众的高层的文化,而是很平常的属于一般民众的文化,即草根文化。其次,大部分建筑都保留着原有的老上海的建筑形态,包括翻新重建的大部分建筑。再者,在田子坊中存在着的大部分店面,无论是商品店铺还是艺术创意店面,都是更贴近大众的,这里没有Nike、麦当劳等知名的品牌,也没有很大型的公司,当然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空间的限制,但我们可以想到,窄街矮房的设计也许正是为了契合草根文化这一核心,这里的店面不大,东西不多,但是却不会让人们觉得货物匮乏,价位也不高,而诸如老摄影工作室等反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草根的文化一定是大众的文化,田子坊的受众人群非常广,没有消费能力的束缚,没有明显时间约束,没有年龄的明显区分,也没有性别的偏向,田子坊基本上没有对到来者的限制,这里的限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限制,而是潜在的更深层次的限制,在以下的比较中会详细说明。
1.田子坊与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的设计文化比较
上海新天地,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这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城区改造整体开发中最成功最有名的例子。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中西融合、新旧结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新天地是一整片地区的整体开发建设,核心区域是集世界上诸多如星巴克等著名品牌店面及大型休闲娱乐场所,周边则是随之开发建设的公园绿地。
南京1912,是近年来才开发的南京城区建设重点项目,是南京开发建设的有着南京民国时期建筑特点的建筑群、商业店面集散地,与新天地的开发模式相类似。
上海新天地的开发与成名,都比田子坊要早很多,而新天地与田子坊的定位也不一样,所以新天地与田子坊的文化也相差甚远。相似的,南京1912也是一个商业型街区,与田子坊这一创意产业园区的差异也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从文化的地域性以及文化建设开发理念上来说,新天地建设的时代背景,正是上海努力想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候,所以选用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西式建筑、西方知名品牌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文化的交融,但由于大多数都是外国品牌,所以新天地的文化更偏向于西方的、现代的文化。南京1912的建设,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仿效了新天地,以充满南京情节的民国建筑或者说是充满民国情节的南京建筑为载体,实际上也是以外国的、现代的区域经营形式为主,打造有南京民国历史特色的商业型消费街区。无论新天地还是1912都是以外国品牌或是外国经营模式为主而建设的商业型街区。而田子坊虽然有时尚商业元素,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名号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它并非一个纯以盈利为目的而建设的街区,田子坊的理念是发挥创意、贴近生活、鼓励创新,更贴近艺术与文化的发扬传承,而且田子坊的文化更多的是中式的、本地的文化,外来文化只起到点缀的作用。
从文化的受众或者说文化类型上来说,由于多数是知名品牌或者例如酒吧等高消费场所,所以消费水平上新天地、1912也比田子坊要高出许多,于是这潜在的条件使得它们的面向人群有着很大的差别,虽然并没有明确的限制。新天地、1912中间汇聚的多是白领等城市快餐文化的组成人员或是其他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社会群体,这样他们才能够有条件长期聚集在新天地或是南京1912进行消费娱乐活动,且通常是在夜间非工作时间,所以夜晚的这两地,通常也比白天热闹。而这里的喧嚣,更多的也是适合着年轻的、喜欢热闹、爱追寻刺激的人群。而田子坊则没有如此明显的界限,无论白天夜晚,田子坊都有种和谐的宁静的美,无论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也都不会对田子坊的草根大众文化产生反感,无论爱追逐激情的还是喜欢恬淡自赏的,也都不会排斥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安静的休闲娱乐场所,这也许也部分说明了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不同。
从开发目的上来说,三者则有相同也各有不同。上海新天地的开发年代较早,所以那里的开发是整个一片城区的整体开发,除了商业休闲区域之外共同推出的还有周边的地产区域,这正是新天地的成功之处,随着商业休闲区域的声名远播和中国房地产的不正常膨胀,新天地地产的热度也一升再升,可以说,新天地的成功是整体开发的成功。而南京1912和田子坊则就单纯是街区的开发,并没有太多的周边产业共同建设,但这中间两者又存在着差异,就商业型开发的南京1912来说,因其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链,商业结构单薄无疑是这个项目的一大败笔,对于作为创意产业园开发的田子坊来说,则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顾虑。三者的共同点就在于此三个开发项目对城市的经济产业以及旅游业都有着很大的刺激促进作用。
2.田子坊与香港庙街的设计文化比较
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人们对于香港的了解与日俱增,而在香港电影行业达到巅峰时期的九十年代所诞生的许多后来在全国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影视作品中,人们不止一次的听到一个地名——庙街,通常还是在黑社会江湖片、警匪片中听到,而在这些作品的剧情中我们也可以从某些方面部分了解了香港庙街的文化特点——草根文化、平民文化。这点与田子坊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何处呢?
庙街位于香港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很多电影都曾以该条街道取景。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
从影视作品和现状实地考察可以看出,庙街与田子坊虽然都是草根文化,但是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庙街由于以夜市与平价货闻名,所以从卫生条件、安全状况、秩序等各个方面都和田子坊有着天壤之别,庙街更像是个市集般的场所,且没有进行过整体的设计安排,体现的更多的是市井文化,是较为底层的比较欠缺历史文化底蕴与内涵的草根文化,有种蝇营狗苟的、世俗的感觉,与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经过严格设计程序的、艺术的、高雅的、闲适的草根文化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四、设计方法探讨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田子坊街区改造项目中蕴含的设计方法:
1.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来看
上海田子坊的旧城改造目标是将田子坊建设成为一个“创意型产业园”,顾名思义,这里鼓励原创,需要创意,且需要的是能够与实践结合的设计创意,能够将好的设计创意变为现实的产品,并凭借此形成一条产业链。显而易见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对于新建成街区的整体定位十分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改造过程的发展方向与建设目的。
于是,上海田子坊的整体定位十分明确,想要为这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设计环境,鼓励支持原创、紧密联系实践,就需要根据周边的地理位置与人文风俗并兼顾受众,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些措施来助其茁壮成长。在这些方面,田子坊是成功的。地理位置上不需担心,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为之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整体的建筑风格沿用了老街区的建筑特色,即老上海的砖墙窄巷弄堂式建筑风格,保留了历史的足迹;而文化定位为草根文化这一温和而涵盖面广泛的文化形式,更是综合考虑了历史人文因素以及近来的大众化设计发展趋势,十分能激发设计者的创造力;另外,田子坊在宣传上面亦做足了功夫,并且成功吸引了前文中所提及有影响力的第一批进驻田子坊的个人或者企业;最后,通过不断地完善,初步形成了创意——设计——产品——再设计的良性产业链,使得如今的田子坊声名远播。
而从田子坊构成整体的具体局部上来看,也同样可见一斑。实际上,田子坊中虽然有区域划分,但却并没有明确的功能划分,没有规定哪个区块必须是用来做什么事情,这可能是与深巷的错综复杂以及建筑群的不规则排布有关。但很奇特的,田子坊并没有给人以凌乱的感觉,而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种类型不同的店面仿佛自发地根据功能“聚居”在一起。这里是一连排的创意工作室和原创作坊,那里是专门生产产品的工厂企业,旁边又是大片的餐饮店面,而穿过之后又能显现出一条商品门面街。可能这一点点的杂乱无章恰恰契合了“创意”这一概念潇洒写意的内涵,而不改变原有建筑格局所体现出的和谐,也更好地诠释了整体性,并且,各个区块的距离接近、彼此合作的方便与必要性以及产业链无形的拉拢能力,使得田子坊的各个局部都特点鲜明又联系紧密。
2.从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上来看
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深入过程中,旧城改造的项目不可谓不多,而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性特征背后隐藏的设计趋势,独有特点中所体现的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永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田子坊之所以成功,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分析。
田子坊创意产业园,与现有的其它成功案例相比较,都同样具备了许多利于发展的特点,而同时也有自己的一些优势所在。首先是优越的地理环境与交通便利,很多别的产业园区地理位置也不错,但田子坊胜就胜在位于上海市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地带,其中充满的商机以及商机所能刺激出的创造力生产力,不可估量,且临江靠海而份数内陆,水陆交通均十分发达;其次,在中国,创意产业园区这一概念实际上已经是屡见不鲜,将创意企业置于一起以促进交流增进了解从而催生更好的创意。但田子坊可以成功地将现有的发达科技与传统古老的城巷文化结合起来,连结古今并能摩擦出新的创意火花,不是单纯地横向比较,而是立体的全方位地促进文化交流,且已初步形成的产业链更能推动创造力的产生,这些条件都奠定了田子坊的优势地位;再者,如上海新天地等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都有点偏重于西方文化与西方管理实行模式,颇有点“崇洋”的意思,田子坊能够发掘本土文化本地文化的精髓之处并与设计相结合,格外能引起本地居民甚至本土所有公民的共鸣。
3.从内因与外因的角度来看
众所周知,在设计上,外部因素是指人、时间、空间、行为、意义等因素,而内部因素则是原理、技术、工艺、成本、资源等方面。那么,田子坊设计过程中如何来考虑这些因素?
相对而言,内部因素是显性的,较为容易被人们关心的,而外部因素则反而是隐性的需要一定思考才能注意得到的。事实上,在上文中的种种叙述讨论,已清晰可见在田子坊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外部或是内部因素都在考虑范围内且得到了较为妥善的处理。
例如,在田子坊建设的成本与资源考量中,由于保持了原有的建筑格局与形态,只对其中一些过于老旧的进行翻新和修建,而不是大费周章地拆除重建,同时区域的合理划分,位于上海中心的优越位置,使得田子坊建设的成本大幅节约,交通等各方面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调配;而在鼓励原创、结合本土文化等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本土产业崛起、民族创新能力提升等的影响,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明。由此可见,田子坊设计过程中对于内外因的考虑都十分系统全面而鲜有疏漏。更难得的是,对于如人思想的善于变化等外因的不确定性,有包容力受众广泛的草根文化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时热”现象的发生;而对于内因中各个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相关性也做了妥善的处理。如此全面周密的思考,在设计方法上的近乎无刺可挑,正是田子坊成功的保障。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阐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田子坊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旧城改造项目。田子坊的成功之处,并不仅仅是在于表面上的成功,不单单只是建筑的构建成功、商业经济发达的成功、促进旅游经济的成功,而是整体的、全面的、设计上的成功,从上文中的文化内涵分析和与其它实例的比较都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同时也是设计方法对于设计不言而喻重要性的良好佐证。无论是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整体设计理念,还是对原有文化的保留乃至对新文化妥善地接纳,无疑都是做的比较好的。这也给如今不断升温的越来越多的旧城改造项目提供了又一个良好的例子,同时也在此强调证实了设计文化与设计方法对于设计项目的决定性作用。在旧城改造中,需要在设计上对于设计对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合理的细分,不应该仅仅为了单纯的如经济等目的而粗糙地开发建设一片城区,而是应该更全面地,根据改造地点实际情况、综合历史人文元素、涵盖文化思想同时又注重实用地做整体的建设,这样,才能使得改造项目能够逃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目的,而在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能给人们提供一餐饕餮盛宴。而从一个又一个的街区改造项目或者其它案例之中,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以弥补不足,并总结罗列出一套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理论。而由设计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得出理论的涵盖面要广,包容性要强的结论,这样,在设计实际的项目的同时,由较为明确易行的方法作为理论指导,再结合实际情况如设计对象的历史人文风俗等等,全面思考,做全面的全方位的设计,就可以有清晰的思路与明确的目标,再辅之以大胆创新的手法、为受众设身处地的考虑等等手段,可以使得设计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