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孛术鲁生平考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孛术鲁生平考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孛术鲁(1279-1338)是元朝中后期的著名的女真族儒士、古文家,历任武宗、仁宗、英宗、文宗、惠宗五朝,从儒学教谕历迁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然而此人的家世及生平仕履,学界关注甚少,本文利用《元史》、以及相关的碑铭资料、《元人文集》等对孛术鲁其人及其行实、交游加以考述。

[关键词]孛术鲁;家世;生平;交游

一、 生平

孛术鲁孛术鲁又作富珠哩),字子,《元史》有传。据苏天爵撰《元故中奉大夫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追封南阳郡公谥文靖孛术鲁公神道碑并序》(以下简称《孛术鲁公神道碑》)记载“公之先,女真贵族……世居上京之隆安”,祖父名德,从宪宗南征,移徙邓州顺阳川,以功封南阳郡侯,因此,《元史・孛术鲁传》记其为“其先隆安人”[1]4219。其父居谦,因孛术鲁显贵,封南阳郡公。至于其祖父在金元之际的具体活动,史无明文,难以详考。苏天爵只是简单的记载说:“韶勇公初从宪庙南徙,以总保甲射生军壮总把,戍邓之顺阳川,因家焉”[2]98。《元史・孛术鲁传》记载其父居谦曰:“初辟掾江西,以家自随”[1]4219。据此而知,孛术鲁的祖父孛术鲁德因功封南阳郡公,经过蒙金战争,女真贵族受到巨大的打击,孛术鲁家族也趋于衰落,到孛术鲁出生后,其父居谦尝曰:“是儿必兴吾家”[2]98。

延五年(1318),擢升为中书右司都事(正七品),未几,迁翰林修撰(正六品)。在仁宗和英宗朝,孛术鲁凭借其学识和当时名相拜柱的推荐,备受皇帝的赏识。据《元史》卷183载:“帝方猎柳林,驻故东平王安童碑所,因献《驻跸颂》,皆称旨,命坐,赐饮尚尊”[1]4219。孛术鲁所进《驻跸颂》“敷言忠宪王转相世庙,统一六合,修举百度,治底雍熙,以箴规焉”[2]99,正合英宗“欲复祖宗之治”的宏图大志,孛术鲁以安童的事迹规劝英宗“徵用老成,开明治道”[5]329。泰定三年(1325),擢升为燕南河北道廉访使(正三品)。文宗图帖睦儿荣登大宝,文宗经常以子直呼孛术鲁而不呼其名。据《孛术鲁神道碑》载:建奎章阁学士院,陈列图书,日览观焉,两院官属学士皆上所自择勋旧文学,亲书其姓名付中书以行文书铨曹,不敢进拟,公既选签太禧,而奎章阁适缺大学士员,近臣乘间以某官为言,上怒曰:“汝何不荐用子马伯庸而以斯人为言乎?”[2]98-100。文宗在此处直呼孛术鲁为子,并且对于近臣没有推荐孛术鲁为奎章阁大学士而大发雷霆,由此可见文宗对于孛术鲁的器重。

二、 交游

孛术鲁学业有成,“年出二十号称巨儒”[2]97,并且“为学一本于性命道德,而记问宏博,异言僻语。文章简奥典雅,深合古法”[1]4222。

孛术鲁一介文人,他的诗文才情赢得了后人的喜爱,因其学博而正,逐渐由一介布衣渐趋庙堂,成为翰苑名流。因其诗文才情,他的周围有不少德才兼备的文人雅士,他们之间的唱酬答赠,不仅密切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为元代文人的社会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与虞集交游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宋丞相允文五世孙,宋亡,侨居临川崇仁。[1]4174虞集出自道学世家,其诗文在当时就倍受推崇,后代已有很高的评价,清代四库馆臣在编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园学古录》说:“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大德、延以还,尤为极盛,而词坛宿老,要必以集为大宗”[9]2810。虞集因其诗文方面的至高造诣,大德初年,经大臣推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除国子祭酒、博士。关于孛术鲁与虞集之间的相互答赠与唱酬主要在虞集的文集当中有反映。孛术鲁与虞集自大德十一年(1307)开始同朝为官,共事三十余年,但由于孛术鲁经常外出做官,见于虞集答赠孛术鲁的诗文有《次韵答鲁子参政二首》[11]915和《送鲁子廉使汉中》[10]56,其中《送鲁子廉使汉中》诗曰:

封上送台礼,轻车入汉中。节毛吹渭雨,木叶动秦风。

把酒台基古,驰书岁事丰。朝回倚西阁,日日数归鸿。

此诗大概作于元文宗至顺年间,(1330―1333),此时的孛术鲁被擢升为陕西汉中道廉访使(正三品),而此时的虞集,据《元史・虞集传》载“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1]4179,据此推断,此时的虞集应该是翰林学士承旨。孛术鲁出任陕西汉中道廉访使,作为挚友的虞集作诗一首为孛术鲁送别,与挚友一别,让他“朝回倚西阁,日日数归鸿”,由此可见孛术鲁与虞集之交非同一般,如若不是,也不至于虞集为孛术鲁的离去而“日日数归鸿”。

(二)与许有壬的交游

许有壬(1287―1364)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州,后徙居汤阴[12]9-10(今属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年二十荐授开宁路学正,延二年(1315)进士及第,同知辽州[12]7-8(今山西省左权县),累迁集贤大学士、枢密副使、中书左丞。

据《元史》和《孛术鲁神道碑》相关资料记载此诗大概作于延二年(1315)至延五年(1318)之间。据《元史・孛术鲁传》载“延二年,擢河东道[1]2181廉访司经历,迁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五年,拜监察御史”[1]4219,而此诗的题目中称孛术鲁为鲁子御史,这说明此时的孛术鲁应该担任的是监察御史或者即将赴任监察御史一职。而两人为何能在中秋之时一起郊游,《元史・许有壬传》载“擢延二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燕南河北道廉访司在今山西太原置司,而辽州则在太原之南,并且根据《送鲁子赴西台御史》和《中秋偕鲁子御史饮佥宪张允谦宅以中字为韵徵诗赋二首》可以推断,此时的孛术鲁应该是由燕南河北道廉访司经历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途径辽州,与友人许有壬共度中秋佳节,并吟诗作赋以作纪念。

孛术鲁“文章简奥典雅,深合古法”[1]4222,许有壬“雄浑闳隽,涌入层澜,善笔札,工辞章”[1]4203,二者都因为博闻强识而经朝臣举荐得以步入仕途,且两人都是当时之名士,再加上出身相近,使得他们相互照拂,在孛术鲁将赴陕西担任监察御史之时许有壬赋诗曰“岁寒情勿替,分路念同阴”[3]82,借此诗以表达许有壬期望他和孛术鲁之间的友情万古长青。虽然二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但都彼此特别敬仰对方,许有壬称孛术鲁“弱冠名先振,高风士久歆。正是通过这种相互之间的来往答赠,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使得他们之间在仕途上相互照应,形成了元代文人的社会网络,其实也是元代汉人儒士在政治上的一种表现,是元代用儒术治国的倡导者和捍卫者。

三、 结语

孛术鲁作为金遗民,在元初,师从当世之名师,经数年寒窗苦读,终于“弱冠名先振”,“年出二十方称巨儒”,其为文章简奥典雅,深合古法,跻身名儒之列,著有《菊潭集》六十卷,现存四卷。孛术鲁于元朝中后期在朝中为官三十余年,这一时期的元朝政权经过了元初的恢复发展逐渐走走向衰落,政权中的蒙古勋旧势力逐渐居主导地位,使得民族矛盾逐渐激化。尽管元武宗、仁宗、文宗曾经尝试扭转这种颓势,但都无果而终,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元仁宗元元年(1314)开科取士,使得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儒学逐渐突破了元初的沉寂,逐渐开始复苏。孛术鲁曾经担任翰林侍读学士、经筵官,并且在家乡顺阳“欲建博山书院,以淑其人”[2]100,对于元朝中后期儒学的复兴,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2181,4174,4179,4203,

4219,4221,4222.

[2][元]苏天爵.滋溪文稿[Z],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97,98,99,100,101.

[3][元]有壬.《至正集》[Z],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82,102.

[4][元]虞集 .《道园类稿》卷四一,《虞集全集》(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1075.

[5][元]苏天爵.《元文类》[Z],四部丛刊影元至正本:329.

[6][元]揭奚斯.《揭奚斯全集》[M] .李梦生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10.

[7][元]王沂.《伊滨集》[Z]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74.

[8][清]廖荃孙.《菊潭集》[Z]清宣统间江阴廖氏刻本:736.

[9][清]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Z].清乾隆武英殿刻本:2810.

[10][元]虞集.《道园学古录》[Z],四部丛刊影泰翻元小字本:51,56.

[11][清]顾嗣立.元诗选??初集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7:844,846.

[12]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上海.第七册,地图出版社,198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