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读图”为前提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读图”为前提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策略一】利用图像,激发兴趣

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荷花》这篇课文是写景的文章,多方位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上课伊始,我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都被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所深深地吸引,一个个不自觉地发出一声声赞叹。此时,我恰当地引导,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畅游荷花池,仿佛此时自身就是一只可爱的小蜻蜓,看着荷叶,闻着花香,肆意地在花池间飞翔。在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初步感悟课文情感。《荷花》这篇课文最精彩的就是第4自然段“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一句,作者看荷花已经到了忘我地步。我让学生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势,然后顺势加以引导:“同学们,到底是谁画出了这么一大幅活的画?”这时再次出示课件,让学生又一次身临其境,真切地感悟荷花的清香与美丽,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此时,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

图片有具体的形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发现图片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并加以深入地挖掘,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定会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策略二】共赏图文,展开想象

在“读图时代”,运用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和插图,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善于把书面的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身临其境地走入文本,利用各种图像资源的展示再配合文字的阐述,让学生在想象中驰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我借助本课的图画,展开了如下教学:先出示课件《清明上河图》的原图,让学生尽情欣赏美丽风光,领略到此画的风采,再由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结合画面内容看看作者的描写顺序,体会画者画得生动、传神。在学习第5自然段时,为了体现《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所在,再一次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此刻最想说的是什么,会怎样赞美它?有了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既能理解文本,更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策略三】深入图源,充分体会

对于图片的深入理解,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从图的呈现中走出来,充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对于我来说是印象很深的一篇课文,课文排版上放了两幅圆明园毁灭后的图片,而只让学生看到这两幅遗迹的图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始,播放圆明园的图像,让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中心句有了初步的体会。接着,在理解“众星拱月”这一词时,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帮助学生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转为形象的图片。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包括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它珍贵的历史文物。最后,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八国联军侵略者的暴行,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有了这么多图像的铺垫,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更加深刻。

【策略四】立足图画,促成写作

一位语文教师利用绘本阅读这个资源进行写作教学,其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采用比喻、对比的手法,还有丰富的色彩加以渲染,作为习作材料,有更强的直观性,其蕴含的深意、表现的手法、突出的中心会更吸引学生。由于图画书这种课程资源的独特性,使得学生的写作和学生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让学生在写作时能触类旁通,生发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感触,在学生有感而发的情况下,习作不再是一种负担。另外,图画书中的语句言简意赅,突出特点,教师可以抓住这点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模仿,学生的语言也就变得生动了,不知不觉中习作的能力自然提高。当然,“读图”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它不能也不应该替代“读书”,教师应该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只有真正立足于解读文本的“读图”才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