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孟山都对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孟山都对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多年来,孟山都就是转基因农业界的微软,它的地位难以撼动。直到2004年,孟山都公司都不会想到,自己在中国的种子业务会遇到竞争对手。这个神秘的中国对手立志要打开一个中国式的转基因战局。

孟山都的领域本来是化学试剂,借助转基因作物打入种子行业之后,迅速占领了一半以上的转基因种子市场。而孟山都首先进入中国市场的转基因产品就是Bt抗虫棉。

开局:新技术亮剑

1996年,河北的棉农第一次买到了孟山都的转基因棉种。这些叫做Bt抗虫棉的新棉种贵得让人吃惊:每公斤要42元,而普通的棉种只要3元。棉农们寻思着,买这么贵的种子值得么?但是,如果真的能够像它所宣传的,只需要喷一次农药就够了的话,那还是物有所值的。因为普通的棉田需要喷洒6次农药。种子价格的差别,比起每公顷2000元的农药成本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喷洒农药多年的华北棉田上,棉铃虫已经逐渐产生了抗药性,甚至有的棉铃虫都能悠闲地在农药液里游泳,有的农民却因为不慎使用农药而中毒身亡。据说Bt抗虫棉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一年下来,每公顷转基因抗虫棉可以省下1000多元成本。

转基因的抗虫棉大受欢迎。孟山都与它旗下的岱字棉公司与河北种子站成立了合资企业:冀岱棉公司,到了2004年,中国种植90%的转基因抗虫棉都是孟山都的产品。

但是同样在1996年,另一种转基因抗虫棉开始在河北生根发芽。这是由中国科学家郭三堆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从理论上说,这种抗虫棉比孟山都的Bt抗虫棉更有效,因为它拥有杀死昆虫的两把利剑。

Bt抗虫棉,其实是把苏云金芽苞杆菌(Bt)中产生毒蛋白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中去,让棉花产生一种只能杀死昆虫而对人类无害的毒蛋白。而双价转基因抗虫棉除了Bt毒蛋白,还包含另一种武器:来自豌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CpTl),用另一种方式导致昆虫的消化系统失灵。而郭三堆的双价抗虫棉所使用的Bt基因也和孟山都的不同,虽然它们都产生同样的毒蛋白,但是就像两个不同的句子表示同一个意思那样,它们使用不同的基因序列来作出同样的表达。

而郭三堆采用的转基因技术也和孟山都完全不同,属于中国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被称为“花粉管通道法”。发现有用的基因只是转基因的第一步,更大的困难是如何把这段基因插到棉花里去。孟山都利用的是一种杆菌,它就像搬运工具一样运输基因片段,插入到棉花的基因组里;而郭三堆用的“花粉管通道法”更巧妙一些:植物的花粉落到雌花蕊柱头上,就会生长出来一条细长的花粉管,把它的遗传物质注入胚胎中形成种子。1983年,中国科学家周光宇发现,人们也可以把需要的一段基因从花粉管中输入,同样能够插入到植物的基因中。这项技术成本低,而且非常容易使用。基因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不属于专利的保护范围,但是转移基因的技术是受到专利法保护的,而郭三堆的转基因棉花拥有宝贵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它要做到大规模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变局:狭路相逢勇者胜

要让棉种最有效地到达农民的手里,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而非政府强行推广。在这样的思路下,1998年,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诞生了。和孟山都不同,创世纪公司是由科研机构与大资本共同组建:提供技术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由郭三堆“技术入股”,而提供资金则是著名的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开松,他投资3000多万创立了这个本土的转基因技术公司。

有了核心技术,有了资金,但是创世纪公司的最初几年仍然走得很艰难,因为进入农业的领域并不容易,它受制的因素太复杂了。金融家索罗斯就曾经给转基因技术企业这样冷漠的回答:“我不会给你钱,有两个原因:首先我不喜欢一年只有两次收益的生意,其次我不喜欢让老天爷把我的努力毁于一旦。” 而中国农业尤其如此:旱涝天气几乎没有任何规律;每年的病虫害几乎都会换个花样,有时是棉铃虫,有时又是红蜘蛛和蚜虫,每年的发生程度还不一样;而中国幅员广大,不同的地域都有适合自己水土的不同的作物品种,而育种和收益却又是缓慢的。在6年时间里,创世纪虽然拿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专利许可,但是还没有在种子业里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到2004年,创世纪连续亏损达1764万元,公司濒于倒闭困境。

转机从2004年开始,杨雅生这位种业界的资深企业家应邀掌管创世纪。他是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创人之一,曾经学习过杜邦下属的转基因公司先锋良种的商业化运作经验,让奥瑞金在美国成功上市。他很清楚,最终决定抗虫基因能否起作用的,还是它被用到什么样的棉种上。1999年,孟山都公司的SGK321棉种就是因为不适应出苗期突然袭来的冷空气,导致产量比普通棉低17%,使得很多农民仍然坚持传统棉种。只有自身优秀、高产并且适宜当地水土的棉种,才能让抗虫基因发挥应有的作用。杨雅生首先做的,是利用自己在种业内的资源,选择出“鲁研棉 23号”、“川杂棉15”、“RH-2”、“鄂杂棉11号”4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再用一年时间进行大规模育种。

最终创世纪的抗虫棉种子价格,只有孟山都公司的一半。因为孟山都的种子价格中,有42%是知识产权费用,而创世纪只收取2%。质量和价格的优势让创世纪的棉种迅速占领了全国90%以上的转基因棉种植面积。而创世纪的棉种还在继续占领印度等海外市场,从2001年与印度纳斯种子公司签订了技术许可协议之后,在印度的中国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2008年扩种到了600万亩,使得美国转基因棉种跌价接近一半。而创世纪的进一步目标是进军美国棉种市场。

一个中国式的开放结局

但是郭三堆和杨雅生都很清楚,在棉种上对孟山都的胜利并不稳固。和美国不同,中国的棉花市场仍然缺乏规范化,面对每年出现在转基因棉花市场上的上百种名目繁多的种子,创世纪公司的转基因棉种专利并不都能得到保护,一年的专利许可收入不超过500万元。而且保护农民的利益,很难提高专利费用。更何况,棉种只是种子业的一个侧面,转基因的玉米、大豆仍然是孟山都公司的种子占主导地位。从植物基因来说,它们的桀骜不驯,改造起来还要更困难一些。

郭三堆认为:“转基因棉花技术之所以在国内占有很大面积,其实是因为政府的支持,而不是我们技术上真正做得很强。”中国的科研院所仍然是研究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即使是像创世纪这样成功的转基因技术企业,每年的科研经费也只有1千万人民币。而孟山都自己则拥有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同时也向其他科学家提供资助,以便使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孟山都每年在科研上的投资高达5亿美元以上。在这方面中国的企业如何能与之长期抗衡?

人们在2008年7月得到了部分答案,国务院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专项投入的资金是空前的200亿人民币。资金还是其次,关键在于,这是国家第一次态度鲜明地大规模支持转基因项目,这一锤子强音,真正把农业转基因这个曾经暧昧地生存的产业敲进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