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尚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存在认知偏颜、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匮乏、缺乏创业实践平台和实体激励不足等问题。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动搭建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平台,加强创业项目的孵化,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创业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100―03

党的十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我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也成为我国各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与就业指导的突破点之一。由于我国创业教育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各种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偏低。所以如何落实党的十报告精神,加强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度,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最早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但其最初仅限于少数高校举办的一些创业活动上。1999年在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该文件指出:“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8月,教育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讨会”。同年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试点率先进行创业教育试点,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即“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从此创业教育进人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发展阶段。2003年,清华大学率先为MBA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还在本科生课程中开设高新技术创新管理课程。2005年8月,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引入我国。KAB作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创业教育项目,已成为中国创业教育的第一品牌。截至目前,共有24个省份、209所高校参与了KAB创业教育项目。2005年厦门大学也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培训课程模块,开设全校性选修课“大学生创业计划与实践”。2009年1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建设高校学生创业实践及孵化基地”等建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已经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结构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学校、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还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通过纷纷出台的创业优惠政策和开展创业启蒙活动,对我国大学生创业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仍然比较落后,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水平上。

(二)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开展创业教育,但是由于受政策导向、社会环境和学校培养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发展困难。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1.高校管理者教育观跟不上形势要求,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失之偏颇

高校管理者对于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在现实中,很多高校的领导、教师、学生都对创业教育有所误解,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理性认识尚未形成。产生这种偏差,主要是政府、高校还没有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对创业教育引导不够全面系统,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目标受众偏差、创业教育导向偏差、创业人才培养定位偏差等方面。

2.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缺乏与各学科融合

我国创业课程虽然在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更新、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学校没有一个专职的教学单位来全面负责创业课程的设置与管理。部分高校由就业指导中心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来组织“大学生创业基础”的学习,或由教务处组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或由团委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或成立创业学院独自运作,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政开展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受众面窄,效果一般。同时,创业教育的大部分课程都是重理论、轻实践,且缺乏与各学科融合,容易导致创业课程与专业学习脱节,让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另外,部分高校创业课程只是面向毕业班,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全过程性,导致课程设置脱离大学生创业需求。

3.创业教育师资匮乏,难以满足创业教育需要

创业教育实践性强,这要求师资队伍要兼具创新意识、创业知识以及有具体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求与企业界有较紧密的联系。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基本属于兼职教师,大部分来源于校内职能部门干部或各学院专业教师,他们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虽然部分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但仍难以突破制约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

4.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结合少,缺乏创业实践平台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都局限于课堂教学,注重理论,轻实践,真正让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较少。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创立了创业学院,建立了科技园、孵化基地等实践基地。如上海交通大学较早有独立的创业学院,200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北航科技园“实习、实践、创业就业”综合基地等。但是成功模式和案例都是凤毛麟角。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是由就业指导中心、团委或者学生处等行政部门提供实践平台,由于部门间缺乏紧密联系,难以形成稳定和系统的创业实践平台,让大学生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相当有限,从而降低创业教育的理想效果。

5.创业教育缺乏组织机构、制度体系等必要条件,实践激励不足

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四位一体式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构起来,同样存在“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现象,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应优化的机制和环境。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教育倾斜,且校内资源难以整合,缺乏组织机构去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社会传统文化惯性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氛围,容易错误引导大学生;政府虽然对大学生创业在工商登记、税务、金融贷款及人才服务等方面有优惠的倾斜政策,但这些政策和法规也是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大学生创业的实质帮较少,实践激励不足。

二、加强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国创业教育的质量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存在一定的脱离,难以更好地发挥创业实践对创业教育的推动作用。所以高校、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应该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力量,齐抓共管,联合构建一个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与实践组织网络系统,广泛开展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创业咨询服务,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其有效途径如下。

(一)高校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视创业实践课程

高校要重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树立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施“嵌入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网络模拟创业的培训,打造校内实践实验和模拟实习平台,促进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相结合,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其实,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成立创业学院,针对高低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开设创业指导课。低年级可以通过实例讲学,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高年级可以通过讲授创业实战技巧,如创业程序、创业技能和创业成功案例,让创业的学生得到实战的创业指导。

(二)高校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基地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基地是理论教学向实践技能转变的平台。在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可采用“模拟公司”教学,在校内建立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通过校内开展创业计划竞赛,选取优秀的创业项目,学校为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经营场地,协助其孵化。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近年来通过举办BAB(Be a boss)创业大赛,遴选优秀创业项目进驻创业基地孵化,有效提高创业团队的成功孵化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勤工助学创业模式和自主经营创业模式就是成功的例子。学生在校内先后创建30多个创业实践与勤工助学实体,每年可提供1600多个工作岗位。学生勤工助学创业模式形成的“云山”品牌已注册商标,成果参加国际创业教育案例展并荣获最高奖项――最佳成果奖。该模式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创业学生采用承包经营方式,从创办企业、企业管理中学习创业,积累经验,增强对创业环境的认识,取得明显实效。

(三)高校整合校内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

高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联合社会各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的创业孵化服务,包括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维权等服务。同时,可以安排创业导师在大学生创业各阶段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具体可以采取授课指导、单个指导、会诊指导、陪伴指导等四种方式,即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课程教育,对个别学生则有针对性地由创业导师一对一辅导,较大的疑难问题则组织专家进行集体会诊,创业团队可以享受由创业导师一直陪伴到“出站”为止。

(四)高校培养创业教育与实践师资力量,确保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创业教育的师资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具备全新的创业教育观念、不断探究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创新和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专业的实践能力等。学校应对创业教育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书。同时邀请由企业和其他相关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加入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从而培养出一批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促进创业教育与实践朝着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开展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

(五)企业和社会组织构建产学研销一体化平台的模式,提供资金和实践平台

一是企业或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设大学生校外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为缺乏经营场地的创业者免费提供场地,帮助其顺利实现创业;二是企业或社会组织可以联合高校,成立产学研销一体化的研发中心,高校提供人才支持,企业或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让在校学生有机会涉足高水平的科研开发,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三是企业或社会组织与高校成立联合培训中心,企业或社会组织利用实践经验为创业队伍提供能力培训、专业培训和见习培训,其中包括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能力实训中心、虚拟创业工作室、“创星坊”创业示范园、“创邑坊”等创业培训基地的建设。

(六)政府完善创业公共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以便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将政策切实落实到位,做到“一站式一条龙”全程服务,“引人入门、扶人上马、再送一程”。政府通过为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服务,进一步搭建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还可以逐步建立扶持创业专项资金和小额担保贷款,主要用于创业孵化园补贴、优秀创业项目奖励、创业企业奖励等与创业带动就业相关的费用。同时,政府可以寻求与高校的更好合作方式,把“创业工商所”、“创业税务所”办到学校,缩减烦琐手续,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完成创业的第一步。最后,政府集多方智慧办官办信息平台,设交流论坛、创业项目、创业点子、信息共享,连接各职能部门,设置专门与随时畅通的服务号码。只有这样,政府才能营造“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人人能创业、人人创成业”的氛围,解决“想创业,又不知道如何创业”的难题。

(七)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社会应该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创业主体及创业相关者(亲人、好友、教师、同学等)改变就业观念,正确看待创业精神对整个社会的推动作用和创业实践对个人能力增长的促进作用,提高整个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行为信任度和认可度,提升创业积极性。加强与知识界、企业界、投资界等的联系合作,进一步拓展联盟资源平台。同时,还可以联合多所高校建立专门的创业协会和服务站,聘请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创业策划、创业政策、企业管理、跟踪指导、咨询答疑等支持服务。另外,社会还可以通过募捐建创业专项基金,联合高校成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从资金上保障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为我国高校播下了创业教育的种子。党的十报告又为我们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还可以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高校、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应进一步发挥各自主要优势,联动搭建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平台,才能保证大学生创业实现“高校创业教育导航、企业支持领航、政府扶持护航、社会组织助航”的作用,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3]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2][5][8]兰小毅,等.基于实践、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96-97.

[4]白银锋.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2012(4):124-125.

[6]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8):92-93.

[7][9]许国彬.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及其经验借鉴[J].青年探索,2013(2):43-44.

[10]向诚.高校创业实践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青海教育,2013(11-12):17-18.

[11]刘晖,等.让大学科技园成为创业教育的沃土[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