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金匮要略》在男科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金匮要略》在男科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列举了妇人三篇,即《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被后世认为是妇科经典之作。其实在《金匮要略》中,也散在着许多有关男科的经典叙述,现就《金匮要略》对男科的有关论述简述如下。

《金匮要略》对男科疾病的病因认识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记载,“千般疚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把房室所伤、性生活不节的致病原因,分化为既不同于六淫外感,也有别于七情所伤的病因,为宋代陈言创“三因”致病因素说奠定了基础。

《金匮要略》开创了男科疾病的辨证治疗先河

同病异治 《金匮要略》提到了同病异治,以失精证为例,他认为“失精家”是先伤,阴损及阳,而致阳气不足,久者可有“阴头寒”、“诸脉芤动微紧”,此为阴阳两虚之脉,故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或天雄散以调补阴阳。而“虚劳里急”之“梦失精”,虽也是阴阳两虚证,但病起于中焦,故用小建中汤以酸甘化阴,甘温益阳,使阴阳平调,梦遗白愈。两者证同治异,体现仲景高深的辨证施治之造旨。

异病同治 《金匮要略》也提到了异病同治。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十五条提到了虚劳腰痛的治疗,“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而在《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用肾气丸治疗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虽然腰痛和消渴疾病不同,但是由于其皆是南肾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减退所致,所以同时用肾气丸治疗。

临床应用举例

《金匮要略》对男性部分病证的认识较《内经》更为深刻,为后世男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将临床应用案例简介如下。

失精证仲景将《内经》中的失精证进一步分为两类,因梦而遗者叫“梦失精”,无梦而滑者叫“精自出”,于是开“有梦为遗、无梦为滑”的辨病之先河。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第六条:“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第八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第十三条还提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临床上病案报道较多,举例如下。

案例 患者,男,38岁。初诊时梦遗已3个月余,每月梦遗4~6次,伴头晕、神疲、失眠多梦、健忘、腰酸腿软、畏寒肢冷,动则汗出,舌尖红,苔薄白、中有裂纹,脉沉细而两尺尤甚。患者为劳累过度,致肾元亏虚,阴阳失调,治疗重在调阴阳、补肾气。方用桂枝、白芍各15g,生龙牡各25g,芡实、枣仁各12g,甘草6g,沙苑子15g,生姜3片,大枣10枚,6剂后患者睡眠较前好转,未再遗精,观其舌尖仍红,前方加竹叶6g以清浮火,再服5剂后,患者痊愈。

女劳疸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第二条提到女劳疸的定义:“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疽。”第十四条提到女劳疸治法:“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病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女劳疽就是南于过度、房劳伤肾、肾虚热浮而导致的发黄。女劳疽的命名自然是南于女劳伤肾之病因所致,其病位在肾。《金匮要略》首次详细阐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临床病案举例如下。

案例 患者,男,46岁。1个月前因房劳过度而双目眶黑,白睛黄,身黄如烟熏,小便黄而自利;2周前黄疸日益加深,伴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感。B超示肝、脾无异常,膀胱轻度积水;肝功能检查示ALT、SAT正常,TBiL 22.8μmol/L,DBiL 9.2μmol/L,IBiL 16.3μmol/L;尿常规示尿蛋白(+),镜检红细胞满视野。入院时诊为不明原因黄疸伴血尿。经西医抗感染、止血、退黄,以及输液、输血治疗1周,黄疸未退、血尿肉眼可见,遂要求中医治疗。症见:面色暗而少华,神色呆滞,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渴欲饮水,但饮不多,入夜则身热,不恶寒,腰膝酸软,小腹微胀,大便溏,日行2次,汗出不甚。舌红,舌苔微黄,中后部苔少,脉细、弦、数。中医诊断:女劳疸、尿血。证属肾虚血瘀,郁而发黄,兼阴亏火旺,瘀热互结,灼伤血络。治以固肾坚阴、消瘀退黄、清热凉血、活血利湿。方以硝石矾石散加知柏地黄汤加味。药用: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5g,山菜萸12g,淮山药12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白茅根15g,益母草15g,小蓟10g,藕节10g,淮牛膝10g,加入硝石、矾石,研末,炼蜜为丸,3克/丸,米汤送服,1次/日,夜间服,禁。服药10剂,患者黄疸渐退,血尿渐止,肉眼已不见血尿。上方继服半月,诸症明显好转,黄疸已退,血尿已止。嘱患者带药出院。

阴狐病 《金匮要略》首先明确“阴狐病”的症状是阴囊“偏有小大,时时上下”,此正是今之腹股沟斜疝症状特点的最早准确描述。《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第四条:“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阴狐疝气,为疝气病之一种。因本病在发生时,患者时上时下,犹如狐狸那样出没无常,故名。这种疝气,每因起立或走动时坠入阴囊,当平卧时则缩人腹内,严重的由阴囊牵引少腹剧痛。赵以德日:“此厥阴之筋病也,狐,阴兽,善变化而藏。上下,有若狐之出人无时也。足厥阴之筋,上抵阴股,结于阴器,筋结故偏有大小;气病,时时上下故也。蜘蛛布网取物,其丝右绕,从外而内,大风不坏,得乾金旋转之义,故主风木之妖狐,配桂枝以宣散厥阴之气结。”

在治疗时,总以辛温通利为主。蜘蛛散中蜘蛛通利下焦结气,破瘀消肿,配合桂枝辛温芳香,引入厥阴经脉,驱逐寒湿之气,专散沉寒结疝,故主治之。但方中蜘蛛有毒,用量宜小不宜大,且宜选用悬网之大黑蜘蛛,去其头足,置瓦上焙黄干燥研末用,不得误用花蜘蛛。

案例 用蜘蛛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药:黑色大蜘蛛(去头足,焙干)log,桂枝尖20g,共研粉末,过筛,瓶装密封备用。O.25 g/(kg·次),早晚各服1次,白开水冲服。亦可拌在奶粉或稀饭中服,连服3周为1疗程。临床有效率>95%。

狐惑病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第三》第十条提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日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狐惑病是以神情恍惚,口腔、眼、外阴溃烂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主要由湿热之邪积久,腐蒸气血蚀于人体幽位而成。湿热侵袭,郁久化火成毒。热邪上泛则口腔、眼部溃烂;湿毒下渗,则生殖器溃疡;湿热毒邪充盈于外,则浸渍肌肤、关节;湿热酿毒内犯脏腑,则出现相应脏腑损伤,功能失调,清浊不分,遂生湿热,致口眼糜烂生疮;热结下焦,致生阴疮;或为七情失衡,外因风火湿邪所致。本病易复发,病情多变,治疗需要综合分析,难度较高。需要耐心护理并使之配合治疗,加强身体锻炼,预防外露。

从西医的角度看狐惑病应该属于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但是患者有典型的生殖器官症状,因此放在本文中一并论述,以供读者分享。

案例 惠者,女,42岁。主诉:反复口腔溃疡5余年。局部检查见:咽、喉部黏膜慢性充血;咽腭弓、舌腭弓及会厌舌面黏膜上可见数个白色圆形溃疡。舌脉均无异常。因其时常复发,故当时笔者欲以“复发性口腔溃疡”论治。处方前习惯性询问患者全身有无其他疾病,患者支吾而道其下阴亦反复发作小溃疡,但不明显。笔者立即提高警惕,考虑有“梅毒”可能,嘱其做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为阴性。但笔者仍然认为二者必有联系,忽忆起《金匮要略》中“狐惑”一病,忙追问其眼部有无不适,患者否认,但患者家属述其偶有“眼红”一症。此时,笔者已基本诊其为“狐惑”一病,为佐诊断,又察看患者双下肢,见红色结节状突起:至此诊其为“狐惑”一病。处方甘草泻心汤原方:甘草15g,黄芩10g,黄连3g,干姜3g,半夏12g,党参15g,大枣6枚。共服30剂,其后随访症状好转。再服30剂后至今未见复发。

综上所述,仲景从病因、病机到辨证用药,均较《内经》、《难经》有较大发展,书中所述内容虽属散在记录,但只要加以归纳、分析,其对男科医学仍有较大的理论发现和临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