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有效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有效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如今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方面的缺少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会受到社会发展和各种条件的制约。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价值取向失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把人与社会价值地对立起来,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的实际。在思想政治工作过多强调社会理想、集体主义,把社会理想和集体主义片面理解为反个性、反个人利益 的整体主义,如过分强调集体、社会、组织,漠视个人的极端集体主义,突出了人的工具性存在,而不是人的目的性存在,强化了个体的人身依附关系,抑制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现在实践中导致有这样的一些人失去自身全面发展的能力,也许就等于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本体。

第二,教育内容缺少长远目标。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教育,仅仅关注思想政治工作的暂时目标,其目标一般定位在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政治层面和执政层次上,对人的品格层次、道德层次、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关注不够,忽视人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尤其是内涵式的发展,这必然导致其内容缺乏系统性。在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完善人的道德。

第三,形式简单化机械化缺乏尊重。思想政治工作很多时间被行使成单向的灌输说教工作,停留在依靠传统和个人经验开展工作的层面上。这种传统的强调接受、模仿和服从的工作方式,忽视了受教育者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内在需要。

然而,如果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始终不能擅长运用教育资源,往往只从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条件、爱好出发,不能根据对象个体的兴趣爱好、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多样鲜活的形式,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陷人一种僵化的形势。这表明,人自身的多样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多样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第一,以人为本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由物的规定性层面上升到人的规定性层面。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进方向与奋斗标。

建设社会主义还需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要求以人为本,维护人的主体性、独立性,破除依赖性人格,增强平等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推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对症下药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是教育“摸脉”不细、“诊断”不准、“药量”不当。为此,首先应在深入细致上下工夫。切实做到“三准”,即把人员的真实思想情况摸准,把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抓准,把教育的实施方案定准。其次,在具体实施上不套模式。实施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明确,解决的问题要具体,道理讲得要实在。再次是要持之以恒。政工干部要准确地反馈信息,对通过教育已解决的思想问题,应注意总结,加以巩固。

第三,精益求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要有精的意识。基层单位在教育中时常遇到内容太多难以承受的情况。政工干部要心中有数,统筹教育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并紧紧抓住教育的“龙头”。其次,要有精的机制。政工干部要发挥教育 中的职能作用、做到“三个善于”。善于管,要把上级布置的教育内容管好、管严;善于导,要加强对政治教育的引导,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交流等活动。最后,要有精的本领。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中要有精确的把握性,必须具备三种能力。即具备较高理论思想能力,具备较深的加工能力,具备优化教育手段的能力。

三、结论及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如果偏离以人为本,将大大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的发挥。所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以人为本的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实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重视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观念更新是前提。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一是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和提升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和最本真的意义。从横向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活动、能力、素质、社会关系和个性等,以及基于此的每个社会成员的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充分发展和自由发展;从纵向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推进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是树立服务的观念。以人为本要求了解人、关心人 、服务人。思想政治工作 的对象是“人”而不是 “物”,做“人”的工作决不能将人“物化”,必须付诸真情和真心,坚持教育、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相结合。服务的观念是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超越和提升,服务群众也是党的一贯宗旨和优良传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进一步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强化服务观念,把以人为本 的原则贯彻到实实在在的服务人的活动中。

三是区分层次与方法灵活。区分层次施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过去的教育习惯于内容一个档次,要求一个标准方法一个榜样。这种“一刀切”、“一锅煮”、千人一面的模式,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加强政治教育的层次性。首先,区分层次要对不同的教育客体提出不同要求。其次,区分层次要在教育内容上有区别。再次,区分层次要在解决问题上有侧重。

而方法灵活多样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环境。讲究授课技巧,注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性。政工干部要做到三点:巧用经典,善于对比,会释疑。还要拓宽教育渠道,注意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第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拓展。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是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教育,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律。以人为本,也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对活动的一种态度、方式、方法。适合的、有效的态度、方式、方法,将有助于教育活动主体之间良好的和有利于交流、引导的关系的确立,有助于促进教育对象激活自身的一切有利于接受活动刺激的内在准备条件、状态。

对于教育者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其属人的本性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体现的对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力量,赋予他们不断超越现实自我的自信心和力量,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受教育者更广泛的认同;在面对受教育者时,要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前提下充分关注“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体需求和心理感受,既解疑释惑、以理服人、教育引导人,又排忧解难、以情感人,切实把人文关怀的价值情怀落实到实处。

二是加强人才观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激发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才能和智慧,就必须加强人才观教育,引导人们成长成才、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因素,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决定因素。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对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功能,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以成才、人民群众中蕴涵着丰富人才的科学人才观。

三是加强群众观教育。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重点之一是做好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既承担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对象,要对他们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加强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特别是加强群众观教育。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人格化、主体化的表现,发展生产关键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仅是发展成果的享受者,更是其创造者。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群众观,坚持群众路线。

第三,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进。

一是坚持贯彻民主原则、平等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与平等交流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平等的对话交流的方法,就要关心和尊重工作对象,努力营造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对象自由的对话氛围,提高双方在对话中的理解、沟通、领悟及互动能力,不断培养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的需求意识,提高个体对思想政治道德的思考、判断和选择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平等交流的方法,在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之前,深人群众的实际生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生活状态和实际困难,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

二是坚持运用传统手段与运用现代手段相结合。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借鉴的统一,在继承传统优 良手段的基础上还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新鲜经验和知识,否则,原封不动地照搬照套,就会因失去现实生活的土壤而失去生机和活力、就无法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甚至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桎梏。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比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多媒体教育、红色资源教育。

以人为本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有主体性的人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人的能动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社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的人来推进,科学发展的人离不开科学发展 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培育,而发挥以人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恰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