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减少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减少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而导致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使人体健康受到危害,本文主要阐述了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饲料添加剂方面主要阐述了性激素、动物生长素和β-兴奋剂等;旨在提示人们认识其危害的严重性,提高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意识。

【关键词】减少;残留

1.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

由于药物具有保健和促生长作用,在动物养殖业中应用普遍。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其用量越来越大。美国动物保健研究所1986 年的统计,动物保健产品年销售额已达21 亿美元,包括药品、生物制品和饲料添加剂;仅药物添加剂就占销售额的50 %左右(即10. 5 亿美元) 。1989 年世界饲料添加剂销售额为91.18 亿美元。其中美国占33 % ,西欧占29 % ,其他地区占38 %;在药物添加剂年销售额中,预防的药物添加剂约占30 % ,治疗性药物添加剂占70 %。据统计,1998 年世界市场上动物保健品销售额为179. 23 亿美元,其中化学治疗药物87. 64 亿美元,生物制品23.66 亿美元,饲料添加剂67. 93亿美元,在11 年中增长了140.6 %。

2. 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残留

由于药物及其添加剂的广泛使用,使肉、蛋、乳等产品中含有各种药物的残留不可避免。1987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查处了1166 例药物残留超标事件,同年,美国农业部检查了117 628 头肉用犊牛,发现有2 063 头食用组织中药物残留也超过允许标准,占1. 75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毒理学的国际专业小组) 于1987 年第32 次会议上报告了兽药残留的毒性评价,共评议了7 大类30 余种兽药残留。分别是抗生素类、驱肠虫类、生长促进剂类、抗原虫药类、灭锥虫药类、镇静药类、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咔唑心安,日本有60 %的牛和92 %的猪检出抗生素。日本学者阿部甫报道,对一批经过治疗的急宰动物进行调查,19 头牛中,有11 头(占57. 9 %)有青霉素残留,6 头(31. 6 %) 有四环素残留; 1988 年,日本报道,日本从台湾及美国产的猪肉中检出合成抗菌剂。我国动物性产品中药物残留是很严重的,因为我国尚未全面开展对动物性产品进行的药物残留的常规监测,所以许多养殖者及生产者还根本未认识到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的危害性,也不清楚如何检测残留;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但是,很多人的认识还是很肤浅。

3.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危害

3.1兽药

3.1.1抗生素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目前在动物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有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抗生素是动物疾病治疗中应用最多的药物,其残留的来源主要是不遵守有关食品卫生法规和停药期的规定,对食品动物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造成在动物产品中残留。

3.1.1.1过敏与变态反应

过敏和变态反应是一种与药物有关的抗原抗体反应。临床诊断上过敏和变态反应无本质上的区别, 青霉素、四环素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潜在威胁较大,这些抗生素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尤以青霉素抗原性最强,当被致敏人体再接受这些抗生素治疗时,该抗生素就会与抗体结合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发生过敏反应。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人约为0.7%-10%,过敏休克的人约为0.004%-0.015%,重者可致死。同时对神经系统影响很大,抗生素无论是对动物全身用药或局部和乳导管用药,均可随乳汁排出,经加热亦不能完全失活,人食入残留药物的乳后,可引起皮肤瘙痒和荨麻疹。氨基糖甙类的链霉素,新霉素等亦不受高温的影响,因此,烹调不是避免变态反应的措施。

3.1.1.2 毒性作用

链霉素对听神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严重者可致耳聋;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已明令禁止使用。

3.1.1.3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些细菌菌株对通常能抑制其生长繁殖的某种浓度的抗生素产生了耐性,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中耐药菌株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有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部分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等。耐药菌最大的危害是通过食物链转给人类,使人类感染致病,同时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正常治疗或使治疗失败。另外,由于残留造成的长期低水平积累,可使人体正常菌群平衡遭到破坏,导致非致病菌死亡,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人群发病或维生素缺乏症。 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中的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及其衍生物等,在肠道菌群平衡破坏后,造成二重感染,导致中毒性胃肠炎,并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3.1.1.4 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在妊娠关键阶段对胚胎或胎儿有毒性作用,造成先天性畸形的药物或化学物品称为致畸物。能诱发细胞遗传物质产生变异的药物称为诱变剂或致突变剂。许多诱变剂具有致癌作用,四环素,氨基糖甙类和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均可能有导致三致作用。这些药物通过肉、乳、蛋进入人体。

3.1.2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抗菌药物种类很多,在动物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残留来源主要是不遵守停药期规定,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而饲喂不适宜的动物,长期或大量使用治疗细菌性感染和球虫病,因其在环境中不易降解#低剂量污染垫料和饲料等。磺胺类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过敏中毒和导致耐药性细菌产生,另外还可引起造血系统障碍,急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1.3 呋喃类药物

呋喃类药物为人工合成抗菌素类药物,主要包括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它酮、呋喃苯烯钠和呋喃西林等。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禽、犊牛和仔猪的传染病,用于火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在动物生产中也常用作饲料添加剂, 这些均是药物残留的来源,主要危害是对某些动物和人有致癌作用。我国和欧盟、日本均禁止在所有的食品动物中使用该类药物。

3.1.4 抗寄生虫药

目前认为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并对人体具有较大危害的主要是苯丙咪唑类驱虫药,如噻苯咪唑、丙硫苯咪唑、苯硫苯咪唑、甲苯咪唑、丙氧苯咪唑、苯砜苯咪唑等及其主要代谢物。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在消化道可有一定程度的吸收,药物及其主要代谢物从组织中消除较快,在动物组织中未见长期存留;但使用后不经停药期,就会造成残留。苯丙咪唑类驱虫药的危害是由于长期而持久地残留于肝脏,对肝脏造成毒性作用,还有较大的胚胎毒性,具有潜在的致畸性和致突变性。

3.2 饲料添加剂残留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2.1 激素残留

激素残留是指在畜牧业生产中,将激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埋植于动物皮下,达到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增加体重和肥育,以及促进动物同期等目的;结果导致所用激素在动物食品中残留,动物生产中常用的激素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有性激素类,生长激素两大类。

3.2.1.1 性激素

动物生产中使用的性激素按其生理作用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大量使用性激素及其衍生物以后,这类化合物可在食品动物体内残留,而且相当稳定,不易分解,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而产生不良后果;类固醇激素化合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生殖系统和生殖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如雌激素能引起女性早熟,男性女性化,雄性激素化合物能导致男性早熟,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性男性化,诱发癌症。如长期经食物吃入雌性激素可引起子宫癌、乳腺癌、肿瘤、白血病等。对人的肝脏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我国和欧盟、美国等已禁止对食品动物使用己烯雌酚及其盐酯制剂,禁止将甲基酮、丙酸睾酮、苯丙酸诺龙、苯甲酸雌二醇及其盐酯制剂作为动物促生长剂用。

3.2.1.2 生长激素

动物生长激素是由动物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类天然蛋白质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动物物质代谢过程,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加胴体瘦肉率,提高肉的品质和饲料转化率。目前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有牛生长激素和猪生长激素。尽管许多国家在几十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中证实: 生长激素不同于以往使用的很多性激素制品,是一类蛋白质激素,具有种属特异性,在人和动物体内均不蓄积,无残留问题;但近年来大量使用生长激素,尤其是在使用BST 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的问题。因此,对生长激素的使用应谨慎,大量使用牛生长激素,使奶牛炎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比未使用的奶牛高15%--45%。 尤其在我国,若大量使用BST就会使原来高发的奶牛炎失去控制,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势必造成抗生素的残留尚不能得到有效检测和控制,对人体健康存在极大危害。

3.2.2 兴奋剂

β-兴奋剂全称为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又叫β-激动剂,是一类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类似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苯乙醇胺类衍生物。它能与动物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激活β-肾上腺素受体,从而调节整个细胞新陈代谢。早期在医学上属于拟交感神经作用药,可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使平滑肌松驰,支气管扩张。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在以后的研究中发现能刺激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并增加蛋白质沉积。β-兴奋剂对大多数动物具有促生长作用,尤其对反刍动物,能促进组织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从而引起肌纤维内物质增多,体积增大,同时可减少胴体的脂肪含量和非胴体部分的脂肪沉积,另外还对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调节作用。目前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β-兴奋剂主要有莱克多巴胺、克喘素(又称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舒喘宁(又称沙丁胺醇),息喘宁(又称塞曼特罗),吡啶甲醇类等10余种,使用较多的是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国内禁止将β-兴奋剂用于食品动物。β-兴奋剂虽然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胴体品质、 但它对动物生理,胴体品质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其残留亦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克伦特罗在牛体内的半衰期不超过24h, 但在动物组织别是内脏中含有较高的残留,在肝、肾、肺、脾的浓度为血液的20-90倍,肌肉中的浓度为血液的3-15倍,乳中的残留量可相当于人体的治疗用量。人食用了残留量较高的动物食品后出现心跳加快、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头痛等中毒症状。

4.药物残留的控制对策

4.1 加强政府宏观控制 责成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加强动物及其产品安全体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建设,政府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安全体系的法制化管理,通过立法,赋予管理部门职能和法律地位。建立依法行政、强化监督、职责清晰、运作科学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4.2 建立一整套药物残留监控、监测体系

为控制动物性产品的药物残留,提高我国动物性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必须建立一整套药物监控、监测体系,研究药残的检测技术与方法,特别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检测方法,而且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在省级建立药残监测系统,按国家统一要求,药残监测工作应由省级动物疫病监测中心或专职机构负责,坚持长期监测动物及其产品中的药残,为我国药物残留控制对策提供依据。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自身监测体系,开展适应WTO 准则的基本、必要的监测项目。

4.3 严厉打击伪劣兽药及违禁药品的使用

严格控制人畜共用药的使用,如政府三令五申禁止使用β- 兴奋剂、安定类药物、激素类药等,因为这些药物残留直接危害着人体健康;凡在动物产品中使用这些假药及违禁药,只要发现就要狠狠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药物残留。

4.4 科学用药

引导养殖者以及药物、添加剂生产者、经营者,按药物的消减规律,科学使用药物。1999 年我国学者沈川等报道,3 周龄肉鸡以含新霉素饲料(140 mg/ kg) 饲喂14 d 后,除肾脏有明显残留,肌肉、肝脏、脂肪组织残留的检测结果不存在残留;而肉鸡以10 mg/ kgw 的齐量连喂4 d, 环丙沙星,停药期12d 后,肌肉、肾脏均不含有原形药物,而肝脏、肾脏、肌肉中原形药物及代谢物总残留药物的浓度低于0.03 mg/ kgw。只有掌握了药物消除规律,进行合理的用药,才能达到一定的满意效果。

4.5大力开发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的非抗菌素类药物及添加剂

非抗菌素类药目前很多,例如微生物制剂、中草药和无公害的化学药物,都可达到治疗、防病的目的,尤其以中草药添加剂和微生物制剂为主的生产前景最好。中草药制剂是从动物本身免疫功能上起作用,只有提高了自身免疫功能,才能提高机体对外界致病菌的抵抗力。这样的药物有微生态制剂,如肠病消、腐植酸、螺旋藻及中草药方剂等,都能有效替代各种抗菌类药物。总之,只有采取适合我国的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的特色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物的残留及对人体的危害。

5.结论

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时,大力开发利用中草药及其添加剂和微生物制剂,才能有效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海山.动物养殖中药物残留的调查与控制对策,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年第4 期55-56.

[2]张宏伟.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标,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4年第9卷第4期1-2-3.

[3]陈杖榴.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毒性与生态毒性研究进展[J]广东饲料2001,10(1)24-26.

[4]邓云波.农业部要求严禁非法使用兽药,湖南农业1997,(9)6.

[5]毛国盛, 张福云, 孙鹏. 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38-140.

[6]林云.饲料抗生素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J]. 饲料研究, 2001, 4: 25-26.

[7]周燕侠.农业部对部分禁药及化合物亮红牌 科学养鱼 2002,(6) 40.

[8]顾君华.养殖业何时告别抗生素,养殖技术顾问,2003年第9期.

[9]简芬英.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畜产品品质,甘肃畜牧兽医,2001 年4 (总15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