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实验课的要求,从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联系生活设计实验、创设开放性实验、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及对实验的反思、评价等方面,就如何开展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是学习科学必要的手段。搞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一、让学生明确实验所用药品、仪器及程序原理,打好实验教学的基础

布鲁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有三个主要因素:认知的前提能力(基础知识)、情感的前提特性(参加学习的动机情感)和教学的质,它们对学习速度的影响分别是50%、25%、25%。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提高能力的。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选材、所用药品、仪器及程序设计的原理等,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如在还原性糖与蛋白质的鉴定中,应让学生了解斐林试剂实质是利用新制的Cu(OH)2,而双缩脲试剂则是要让Cu2+在碱性环境下与蛋白质反应,否则学生就会只靠死记硬背记住操作或添加错误。同时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地指导学生“按方抓药”来实验,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什么要让酶与底物先分开放在特定温度下,几分钟后再混合 ,而不是先混合后再放到一定温度下。学生只有在学会分析思考已有实验程序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会自己设计实验。

二、联系生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努力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力。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改进教材实验,不仅可以发挥实验本身具有的直观、形象特点,还可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学可以致用,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克服困难,创造生活实验作品,最后获得实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

例如把教材中光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 改为树叶肖像书签制作的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用叶片较大的植物,先做“饥饿处理”消耗掉叶内的淀粉。再把照片底片及黑纸固定在叶片两面,让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摘下叶片脱色处理。再用碘液或碘酒稀释液对脱色后的叶片做显色反应,一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就可看到呈兰紫色的肖像,再经过处理即可做成一张精美的树叶肖像书签。这样的实验不仅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及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同时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可让学生比较树叶肖像书签的清晰程度,思考原因,如光照时间长短会造成什么影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如制作真核细胞三维模型,可让学生用果冻粉与各种水果做材料,尝试制作有创意、美味的水果果冻细胞模型,让学生想想可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结构。在制作成功后再让学生品尝自己的作品,吃进果冻模型的同时让学生也产生把真核细胞结构牢记在心的心理暗示。这样的学习不仅有生活趣味,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激发其创造力。

三、创设开放性生物实验,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能力

新课程实验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实行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有器材选择的自主性,实验设计、操作的独立性、多样性,结论的非唯一性。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探究。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这样,学生会发现除了紫色洋葱表皮外,一些颜色鲜艳的花瓣也可成为良好的实验材料,还会发现用白色洋葱将显微镜亮度调暗也可观察等。

又如,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研磨、划线等实验过程较繁琐,教师可鼓励学生设法简化步骤,并检验其效果如何。学生发现不用研磨绿叶,直接选择浓绿的叶片放在滤纸上,用直尺按压叶片在滤纸上就可得到一条“滤液细线”,也能作出较好的实验效果。

通过开放的实验操作,学生会出现各种奇思妙想,如果没有成功,就请学生自己总结,再利用课外时间补做,直到成功。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更积极进行实验和探究。

四、开展分组实验,加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生物实验教学的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先组建实验小组, 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能力的最佳组合,如将分析能力强的同学与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分为一组搭配互助。对每位小组长实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在实验课中能协助教师管理本组成员,并可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让同组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探讨,进行优势互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分组实验的目的,并且使得学生“交往”的素质得以提高。还可开展学生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同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如让学生在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后,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对开远市空气、水质污染源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激发学生热爱家园、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实现人与自然合协发展。

五、改进实验评价方法,做好实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师要重视实验过程的评价。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注重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实验探究能力、操作技能、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同时可制定行为量规表,对学生实验中的每个操作环节进行量化评定。可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还可建立学生成长袋,收集的学生自己的实验报告、记录、绘图等,并定期向同学展示,使学生具有学习生物的成就感,以促进学生发展。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重视实验总结与反思。实验课结束前,教师可让获得不同结果的同学谈谈收获或要吸取的教训。例如,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老师可提示学生分析所用生物材料、丙酮用量、滤液细线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对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对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和他人给予正确的评价。

总之,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设计和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知识与技能融入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