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诗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诗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专家考证,“小品”一词,晋代已经出现,但它却是在晚明才开始普遍地应用于文学,“小品文”也随之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作家队伍。《湖心亭看雪》是著名小品文作家张岱最具代表性的小品文,体制短小,通俗易懂,百读不厌,诵读之,品味之,言有尽而意无穷,可堪称“诗的小品”。

一、展现了诗的体制章法

《湖心亭看雪》寥寥几笔,用短短一百六十多个字,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西湖乘舟赏雪的经历,把湖心亭夜间雪景写得气象苍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景情相生。散文贵有诗意,如果拿诗来作比,我觉得《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颇似唐人律诗。首先我们可将一百六十多字的文章进行一次变形: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起)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承)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转)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合)

全文表现了起、承、转、合的精致结构,是中国古诗文创作的第一笔法。研读至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岱在章法技巧运用上的高超、自如。

二、选取独特的意象营造空灵的意境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而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情景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并使读者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研读这篇小品文,我们发现作者在创作时可谓独具匠心,选取了湖、山、雪、舟、亭、人等独特的意象来构成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作者着墨最多的是“雪”这个意象,运用了白描、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写出了雪之苍白、雪落之猛、雪后之寒,勾勒出西湖夜色茫茫,冰天雪地万籁寂静的画面,营造了空灵悠远的意境。在这广阔无限的雪白世界里,作者乘舟而来,乘舟而去,这里“舟”的意象值得我们慢慢品味。舟在古诗中有特定的意蕴,往往寄寓了作者漂泊之意,常带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作者创作此文时刚好寓居杭州,他雪夜乘舟,亭上邂逅知音,饮酒赏雪,给文章抹上了凄凉的色彩。

三、透露作者率真的“痴”情

独特的意象营造空灵的意境中,一个有点孤傲、喜欢喝酒、钟情山水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作者写此文究竟想表达自己什么情感呢?

再次研读《湖心亭看雪》,我们可见文章清晰的叙事脉络:“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矣”、“ 到亭上”、“及下船”。在这叙事中,我们发现文章“独”、“喜”和“痴”这几个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它们就像一条细丝把写景、叙事、抒情穿起来,同时也巧妙地透露作者率真的“痴”情。

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作者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炉火前往湖心亭,却不愿看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这在常人的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虽有“舟子”同行,却说自己“独往”,那是因为作者觉得他和舟子志趣不同,可谓“志不同不相为谋”。 结尾通过舟子的喃喃自语,把人们与作者情感上的隔膜,把作者别有怀抱、孤高冷寂的品格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邂逅知音,“强饮三大白”,一个“喜”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从中可看出张岱也是个性情中人,他更关注友人之间情致心灵的沟通。

最后全文以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收束全文。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桨,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从这个“痴”字我们知道作者痴迷于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逸致。再者,从胡益民先生《张岱研究》的专著中,查张岱的编年资料,我们知道《陶庵梦忆》作于1645年至1646年间,时张岱49岁至50岁。1645年,清兵破扬州,导致屠城,张岱参与鲁王抗清,事败流离逃亡。明朝已灭亡,但作者创作《湖心亭看雪》时却仍然使用明朝“崇祯”年号,足见其对故朝的眷恋。所以这个“痴”字还包含了作者避世的幽愤,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