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前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信息技术课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学生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入学习,进入一个广阔的自由空间。运用什么样的方法策略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成效呢?这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

二、案例

课前备课时,考虑到这一节课的基本概念较多,因此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班级进行授课用于对比教学效果。

1.情境导入

情境的导入部分两个班均以如何计算考试成绩的总分和均分这一学生最为熟悉的内容入手。

2.公式的格式及应用

一个班在导入情境后直接讲解公式的概念及公式的格式,进而布置学生完成计算每个同学总分的任务。从实际效果来看,虽然我在讲解公式的时候花了很长的时间并进行演示,但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任然有许多学生出现了问题,如:输入公式时未输入“=”号、还有同学直接用单元格里面的具体分值来列公式、甚至还有同学用口算或者计算器的计算方式来计算,这样很显然与我们应有的教学效果相去甚远。

看到这种情况我课后想了另外一种方法来上这部分内容,看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公式,能否能真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找到公式是什么样的、要符合什么样的格式,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设计。

在另外一个班,我在同样的情境导入后,并不急于马上演示讲解公式的相关概念,而是在学识的学件里面在三个单元格里面分别输入以下三中数学式:①在相应单元格中输入“92+90+96”;②在相应单元格中输入“=92+90+96”;①、②输入完后提哪个单元格能计算出结果,比较能这两个单元格输入内容的区别。学生马上就会发现:在我们平时的数学式前多输入一个“=”号,就能得到相应等式的结果。然后在让学生输入③在相应单元格中输入“=C5+D5 +E5”。提问学生是否能计算出结果?③里面输入的内容是什么?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输入单元格地址仍然可以计算出结果。这是我要求学生修改前面单元格里面的数学成绩“将数学成绩从90改为98”让学生再观察刚刚三个数学式的变化,这是大部分学生都发现③中的输入单元格地址的计算结果发生了变化。然后再让学生总结③这个数学式的特点。这时学生很快总结出③中这个数学式的特点:以等于号开始;数学式以单元格地址来构建。这时我再来总结学生的结论,给出公式的概念。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公式应用公式。虽然再这一过程中我讲的较少,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去发觉,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要明显好于上一个班的效果。效果上基本上在后面完成布置的公式任务时前面一个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这个班只是及其个别的现象。

三、反思

在前一个班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理解层次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累,我自己讲得也很累,而且大半节课是在反复讲解一些基本的概念,但是往往同样的问题一次次的讲,重复劳动,课堂也比较乱。如果自己累点儿能出成果也算可喜,可这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到最后要求学生上交作品的时候,只有大概一半的较好地同学完成了所布置的任务,仍然有一些同学存在一些因对公式不理解而产生的作物。

后一个班,虽然我并没有特意的去强调公式的概念及格式,而是将问题抛给学生,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公式,自己去总结,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而实际的效果是,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我所给出的任务,说明学生已经能够比较清楚的把握了公式的概念及格式。这种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内心迸发出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的。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节课还运用了任务教学法,这也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整节课中我运用了情境引入,任务教学及体验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的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这节课我体会到,上好信息技术课不但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还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只有熟练掌握和驾驭教材基础上才能认真设计教法和各种直观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启发、少教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权。通过实践我认识到,与其每天抱怨学生不爱学习,不如教师自己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真正扣住学生的心弦,使每堂课都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旅程,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棠城学校)